编辑: 夸张的诗人 2019-11-30
科技信息参考

2010 年第

1 期1科技信息参考

2010 年第

1 期 双月刊 总第

17 期 主办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 主编: 夏哲雷 编辑: 王炜蒋新民 沈敏芳 叶亚娜

电话: 0571-86835722 电子

邮箱: zixun@cjlu.

edu.cn 科技信息参考

2010 年第

1 期2目录政策与战略 美国发布报告承认中美科技差距缩小.4 《纽约时报》大辩论:中国是否将取得科学霸权.4 美国政府考虑扩大论文开放获取度.5 郭重庆院士: 低碳 指导社会管理.6 盘点得益于美国经济刺激计划的七大科研项目.7 基础研究 量子计算机准确算出氢分子能量.10 美发现认识元素周期表的新视角.10

2009 年度我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揭晓.12 中国近日将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13 科学家成功给光打结:将光束变卷饼状.13 海地地震:科技的失败与伟大.14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即将再次启动.16 世界最大激光器有望年底聚变点火.17 美宇航局照片显示迪拜人造岛不断合并下沉.18 自动化与材料 英国研发可替代灯泡的节能 发光壁纸

20 我国风电功率预报技术日臻完善.20 我国科学家利用纳米技术赋予羊毛超亲水功能.21 科学家研制纳米 铁磁纸 可制造微型机器人.22 英国华裔女孩发明 可乐手机 利用可乐发电.23 德科学家应用混沌理论提高机器人思考能力.23 美设想用 1.1 公里长大炮发射货物上太空.24 德国研发新型电子鼻智能探测系统 可跟踪嫌疑人运动轨迹.25 科学家打造机器人 军团 有望在震后救援及火星探索中发挥作用.25 德科学家创造 LED 可见光通信数据传输新纪录 每秒

500 兆.26 科学家以万倍精度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26 联合国拟设 太空交警 应对太空碎片威胁.27 美成功发射 太阳动态观测台

28 IBM 展示运行速度最快的石墨烯晶体管.28 新型节能石膏板欲抢空调 饭碗

29 日本开发出能杀菌的紫外线钻石发光二极管.30 可观察内脏细胞的装置在日本问世.31 超薄塑料可快速充放电 电池时代或将终结.31 英国开发出 糖做的塑料 可自然降解.32 美研究捕热发电提高能效.32 科技信息参考

2010 年第

1 期3科学家尝试将震动转为绿色电力.33 美研制家用微型电站 或掀起家庭供能革命.34 英研究发现可用真菌降解聚氨酯塑料.36 电子与信息技术 科学家开发出高速存储卡 传输速度提高

30 倍.37 日开发出能够展现室内视觉效果软件.37 日开发出能预防未知电脑病毒攻击的软件.38 日本新技术可自动检测数码图像是否错乱.38 德国研发能 品味 的智能机器.38 日本新技术可自动检测数码图像是否错乱.39 微软前高管造激光灭蚊器 可跟踪蚊子逐个击毙.39 科学家开发生物芯片传感器 可快速检测 H1N1 病毒.40 最新研究发现:手机电磁波或可预防老年痴呆症.41 生物医药 科学家发现长寿基因 能够减缓记忆力减退.42 科学家首次发现形成动物身上斑点条纹的基因.42 复旦大学征集曹姓男子参与 Y 染色体检测 辨别曹操墓真伪.43 运动可刺激脑细胞生长 增强记忆力.44 研究称昆虫体内的防冻剂胜过毛皮大衣.45 研究显示:人类大脑利用正三角形网格来记路.46 美用干细胞培育成脑细胞 相互间能精确联接.47 研究发现吸入汽车废气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48 高频电刺激可修复帕金森大鼠神经及行为功能.48 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相关基因.49 日本研究人员培育出青光眼老鼠.50 日研究发现一种抗血栓药有利于组织再生.50 过量摄取抗氧化剂可能有损肌肉功能.51 英研究显示针灸可引起大脑神经变化.51 科学家研制首个杀灭 HIV 的 仿生杀手

52 德科学家发现早期诊断认知障碍的新方法.53 最新研究显示:谈话疗法有助于减轻腰背疼痛.53 科技信息参考

2010 年第

1 期4政策与战略 美国发布报告承认中美科技差距缩小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0-1-20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 月16 日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

15 日在两年一次的科学和 工程报告中说,美国在科技方面仍保持世界领导地位,但其他国家正取得进步.

2007 年,全球在研发方面共投入 1.1 万亿美元,美国占到近 1/3,授予的科学和工程学 博士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在创新活动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不过,中国和亚洲其他发展中 国家促进科学和工程能力的努力正取得成果, 它们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虽然仍很大, 但正在缩 小. 在2007 年之前的十年里,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研发开支每年增长 5%至6%.同一时期 印度、韩国和台湾每年平均增长 9%至10%,中国在 20%以上.

2007 年, 美国授予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博士学位 2.25 万个, 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外国公民. 过去的经验表明,这些获得博士学位的新人很多会留在美国,而不是回到自己的祖国. 报告指出,在1997 年获得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的临时签证持有者中,2007 年仍在美国 工作的占到 60%.国家科学委员会是独立的政府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咨询机构.

2008 年,在受同行评价的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共约

76 万篇,其中美国研究人员发表 的论文占到约 1/4.中国的占到 8%,而1988 年这个数字只有 1%. 《纽约时报》大辩论:中国是否将取得科学霸权 作者:梅进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0-1-22

1 月6日, 《纽约时报》曾刊登文章――《对抗趋势:中国吸引海外科学家归国》 ,分析 了海外华人科学家归国现象( 《纽约时报》刊文关注华人科学家 海归 现象) ,这篇报道在 美国科研界引起震动,美国科研界两知名人物分别撰文进行回应( 《纽约时报》关注华人海 归报道在美引起反响) .

1 月18 日, 《纽约时报》 就相关话题组织了名为 中国是否将取得科学霸权 (Will China Achieve Science Supremacy?)的辩论,共刊登了

6 名专家学者

6 篇观点不一的文章. 《纽约时报》说,如1月6日文章所述,中国正加大努力吸引海外华人科学家归国.中 国发表的论文数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 而且中国的大学生数也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那么, 中国有多大可能性将成为世界科技的领导者?又是什么在阻碍着创造出能让科学 家取得成功的科研气候? 这6名学者分别是: Gordon G. Chang, 作家和律师, 《中国即将崩溃》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作者;

曹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莱文国际关系和商务研究生院高级研究员;

John 科技信息参考

2010 年第

1 期5Kao, 大规模创新研究院 (Institute for Large Scale Innovation) 建立者和主席;

Vivek Wadhwa,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企业家;

Jonathan Moreno,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伦理学、历 史学及科学社会学教授;

Gang Xiao,布朗大学物理学与工程学教授,布朗大学纳米科学与 软物质中心主任.

6 篇文章围绕 中国是否将取得科学霸权 这一主题,分别从中国科研气候、造假行为 处理、数量与质量问题、海外华人科学家归国原因、生命科学方面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等角 度进行了阐述. http://roomfordebate.blogs.nytimes.com/2010/01/18/will-china-achieve-science-supremacy/?emc= eta1 美国政府考虑扩大论文开放获取度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5 开放获取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让科学成果能够自由传播的方式, 它让用户把经过同行评议 的学术论文放到互联网上,以利于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但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议题.据新 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如今,美国政府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是否所有由纳税人经费 资助的研究论文都应该被自由获取. 美国白宫科学办公室已经就此问题在白宫论坛网站上征求意见: 联邦机构是否都愿意正 式采纳这种建议?论文自由开放获取的支持者在论坛上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评论, 但部分科学 团体却持谨慎的态度, 他们担心过度开放的论文公开获取政策会导致期刊订阅量的大幅度下 降. 但持不同观点的双方都认为, 白宫正在努力向前推进这个计划. 美国学术出版和学术资 源联盟是一个支持开放获取的图书馆组织,该联盟执行主任海瑟・约瑟夫说: 他们(白宫) 关注的焦点不是我们是否应该做这件事,而是怎么做这件事. 其实,两年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就开始推动强制性的论文公开,它规定受 NIH 资助的研究人员必须将他们经过同行评审并已接受发表的论文复制一份给 NIH,NIH 再将这些论文的最终版本张贴在其免费在线档案馆 PubMedCentral 上;

应作者要求,论文可 以在发表

12 个月后再公开. NIH 此举旨在让患者和公众能够有更广泛的途径获得研究结果. 尽管出版商们怨声载道,但NIH 表示,这项政策的执行进展顺利. 去年

12 月,作为巴拉克・奥巴马总统的 开放政策 活动的一部分,白宫科学技术办 公室发起了一场在线讨论: NIH 的模式是否应该拓展到联邦政府的其他机构?并在网上提出 了9个问题,包括如何确保读者会遵从规定. 到目前为止,论坛上收到大约

400 多个评论,分别来自科学家、图书管理员、出版商和 其他人士.白宫科学技术办公室负责生命科学的助理主任黛安・迪尤丽斯在致《科学》的电 子邮件中说,多数人支持扩大论文公开获取的程度, 在一个普通事件上,这是程度相当高 的共识 .有关 禁稿 时限的问题,如作者和期刊自我控制论文的时间期限上,许多人建 议采纳 NIH 目前的做法:12 个月;

他们鼓励使用 PubMedCentral 这样的在线档案馆,而不 是大学目前的档案馆. 科技信息参考

2010 年第

1 期6然而,对部分非营利的科学出版商而言,即使是

12 个月的推迟期也令人担忧.比如, 矿物学者和人类学者抱怨说,他们的论文不同于生物医学研究的论文,可能会有更长的 半 衰期 ,直接在网上发布论文的全文会导致期刊丧失订户.美国生态学会的凯瑟琳・麦卡特 表示: 即使一年的延迟公布也会成为期刊订阅的真正障碍. 美国人类学协会执行主任威廉・ 戴维斯指出,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 单篇论文的成本更高, 因为论文需要更大的版面空间,也需要更强有力的同行评审过程.他在信中警告说,强制性 公布这类论文 将导致期刊的死亡…… 尽管有诸多考虑, 白宫科学技术办公室似乎还在不可动摇地走向更加宽泛的开放获取政 策,办公室将征求意见的最后期限延长至

1 月21 日,并将相关意见送到一个跨部门工作小 组.这个工作小组的成员将由一个出版商团队和其他利益代表者组成,去年

6 月,白宫科学 技术办公室和国会科学委员会曾将他们召集在一起.白宫科学技术办公室的一位官员表示, 另一种可能性是,白宫科学技术办公室起草一份行政命令或备忘录,制定出最低标准,但赋 予各机构制定相关执行措施的灵活性. 郭重庆院士: 低碳 指导社会管理 作者:许琦敏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0-2-19 碳排放过多应受道德谴责 低碳 、 减排 等等新理念,作用于哪个层面才能真正生效?政策层面,还是经济层 面,抑或技术层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推行 低碳经济 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它最重要的作用层面应当是人的价值观――大家要从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中解脱出来, 寻找 新的平衡点,用尽量少的 碳足迹 得到较大的幸福感. 重新审视 现代化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已经摸到了工业化的门道,但在社会发展上还没入门. 郭 重庆说,过去

10 年是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

10 年,而能源消耗也直线上升.如今,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人均排放也已逼近世界平均水平.所以, 该是重新审 视我们的现代化观念的时候了. 到2020 年,中国将拥有

12 万公里高速公路、12 万公里铁路,各种工业原料产能也将 趋于饱和.郭重庆认为,届时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将接近尾声,2025 年前后可能出现拐 点,中国将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能源消耗会趋于平稳. 但令人担心的是,我国的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