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2019-12-03
阿含经随身剪辑 庄春江编著 最新版本:http://agama.

buddhason.org 目次: 凡例

一、不放逸(选经 1~7) p.2

二、守护(选经 8~19) p.5

三、心(选经 20~29) p.10

四、解脱的圣者(选经 30~40) p.14

五、死(选经 41~46) p.17

六、业报(选经 47~52) p.19

七、欲爱(选经 53~76) p.22

八、对治(选经 77~87) p.31

九、止诤(选经 88~93) p.37

十、次第(选经 94~100) p.39 十

一、无常(选经 101~109) p.43 十

二、因缘(选经 110~124) p.47 十

三、四谛(选经 125~127) p.53 十

四、味患离(选经 128~131) p.55 十

五、四念处(选经 132~137) p.57 十

六、念佛(选经 138~142) p.63 十

七、其它(选经 143~164) p.66 一分钟正思维 p.72 凡例1.中?一四一表示该段经文,摘自汉译《中阿含》第一四一经;

增?二二五表示该段经文, 摘自汉译《增壹阿含》第二二五经;

杂?四0表示该段经文,摘自汉译《杂阿含》第四0经;

长?二表示该段经文,摘自汉译《长阿含》第二经;

经号以《佛光大藏经》本为准. 2.《大正?二九?六七五上》表示大正版《大藏经》第二九册第六七五页上段. 3.「」符号处,为剪辑者对该段经文之赘言,仅供参考. 4.经文中, ( )内之文字,或为不同经本之用字,或为不同的翻译用字,或为诠释之用,而 使经文更容易沤庹. -2- 阿含经随身剪辑 一一一

一、 、 、 、不放逸 不放逸 不放逸 不放逸 心灵的净化,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比赛. 在这场比赛里,样样都得自己来.今天不做的,明天还是得自个儿做;

今天做不来的,以后 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来克服,每个人都一样,不会有例外.成效,是点点滴滴努力的累积. 不努力,必然是不会有成果的. 经中说,不放逸就是多修「四意(正)断」对不好的,革除、防;

对好的,开发、保持.广泛地来说,就是心中常有佛法,常自警策(杂?九九六) ,常以佛法的价值观,作思惟、 判断,以及自我反省. 不放逸,是一个修行者常要有的警觉,时时得做的反省. 1.如山河、石壁、百草、五谷,皆依於地而得长大,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 使诸善法而得长大. (增?二二五) 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共三十七项,被称为三十七道 品,这是早期佛教经典中,有关佛陀教化;

佛弟子修学内容的归纳与整理. 其实,不管作了怎样的归类,或者,开创了多麽好的法门,如果离开了不放逸的基础,那麽, 都将一事无成. 2.譬如伏鸡,生子众多,不能随时荫馏,消息冷暖,而欲令子安隐出?;

如是,不勤修习, 随顺成就,而欲令得漏尽解脱,无有是处. (杂?四0) 在心灵净化工程的领域里,没有投机客的生存空间,有的只是像母鸡,勤於孵蛋般的成功 例. 孵蛋的母鸡,随时抱著蛋(荫馏) ,关怀(消息)著蛋的冷暖,只待因缘条件都具足了时 机的成熟(随顺) ,便见小鸡一只只地破壳而出(成就)了. 修行,何尝不是需要像这样的孵蛋功夫呢? 3.八大人念:(1)少欲、(2)知足、(3)闲(闲)居、(4)持戒、(5)三昧、(6)智慧、(7)多闻、(8) 精进. 弥勒菩萨应三十劫当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我以精进之力,超越成佛.

一、不放逸 -3- 诸佛世尊皆同一类:同其戒律、解脱、智慧,唯有精进不同.是故,此第八大人之念,为最、 为上、为尊、为贵. (增?三七五) 值得修行人尊敬、效法的先觉者(大人) ,平时都是怎样来自我约束的呢?能少欲知足,少 应酬;

不让自己忙得浑浑噩噩地,能心地善良,尊重他人,能常静下心来,检视自己的缺失, 能集中心意,锻链敏锐、如实的观察力,并且,能多吸收有关心灵净化的资讯,而最难能可 贵的,还是能持之以恒,保持勇猛精进的毅力了. 4.云何?善调琴弦,不缓、不急,然后发妙和雅音不? 精进太急,增其掉、悔;

精进太缓,令人懈怠. 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 (杂?二五六) 5.极精进者,犹如调戏;

若懈怠者,此堕邪见;

若能在中者,此则上行. (增?一九七) 佛陀有一位很用功,但总是得不到突破的学生,名叫二十亿耳.眼看著周遭的同伴们,一 个个成功地成了解脱的圣者了,想著自己似乎是白费了的努力,终於由满怀抱负,转为患得 患失的急躁不安(掉) ,最后心灰意冷地,打算放弃继续追随佛陀修行,还俗回家(悔) ,心想:以家中的大财富,还有能力广作布施,起码比留在僧团中,一事无成要强. 佛陀知道了,就以琴师必需调妥琴弦的紧度,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作为譬喻,来教导二 十亿耳.尊者二十亿耳,把握了适度的努力,不久,便顺利获得了突破,也成为解脱的阿罗 汉圣者了. 修行,就如同调琴弦,是要依著自己身心不同的情况,来作调整的.该稍喘口气时,就让自 己喘口气,但该自我鞭策时,就不要为自己找藉口.善知识的指正,修行团体中,同修间的 相互砥励,以及自己对自己诚实负责的态度,应该都有助於对精进的适当把握,才不致於太 急、太缓. 过犹不及! 6.如巧金师,以生金著於炉中增火,随时扇v,随时水洒,随时俱舍. 若一向鼓v者,即於是处,生金焦尽. 一向水洒,则於是处,生金坚强. -4- 阿含经随身剪辑 若一向俱舍,则於是处,生金不熟,则无所用. 如是,专心方便,时时思惟,忆念三相,乃至漏尽. (杂?九九一) 三相,即止相、举相、舍相. 心思如果一直停留在止相,经中说「其心下劣」 ,也就成了懈怠,就像火候不够,易碎的钢;

太的琴弦. 一直留在举相, 「掉乱心起」 ,也就是过分精进,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得、失的焦虑中,就像过 热的钢;

太紧的琴弦. 一向俱舍,就等於忘失了修行. 修行,也和照顾炉火一样,得依著需要,随时鼓风(扇v)增温、洒水降温,或者暂时保持 现况,也不鼓风,也不洒水(俱舍) ,来维持所需的温度. 7.如田夫,随时耕磨,随时溉灌,随时下种已,不作是念:欲令今日生长,今日果实,今日 成熟,若明日、后日也.而彼种子已入地中,则自随时生长,果实成熟. 譬如伏鸡生卵,随时消息,冷暖爱护,彼伏鸡不作是念:我今日,若明日、后日,当以口啄 爪刮,令其儿安隐得生.然其伏鸡,善伏其子,爱护随时,其子自然安隐得生. 如是,善学三学,随其时节,自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杂?八三九) 修行,是细水长流,水到渠成的绵密功夫,急不来的.不是今天播了种,明后天就想著要 收成的.习性的改变,不会是

一、二天,

一、二年,甚至於

一、二辈子的事.不要一心想著 收成,而忽略了该做的努力,也不必因为自己努力一阵子了,却发觉离解脱还很远,而觉得 心灰意冷.只要不断的努力,点点滴滴的累积,到了因缘具足时(随其时节) ,自然就会有所 转变的.揠苗助长,必然会适得其反. 不放逸,就是: 「随时耕磨,随时溉灌」 ;

「随时消息(关怀;

用心) ,冷暖爱护」 .

二、守护 -5-

二、守护 眼、耳、鼻、舌、身、意,是我们全部的感觉器官,在佛教的经典中,称之为「六根」 、 「六情」或「六内入处」 . 色、声、香、味、触、法,分别是六根所认知的对象,佛教经典中,称之为「六尘」 ,或「六 外入处」 . 六根与六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身心活动的舞台,所以经中说,这就是我们的「世间」了(《杂?二三三》 、 《杂?二三五》经) . 六根,是我们与外界交通的第一道门户,情感上的杂染与烦恼,大多从这儿开始,而凡夫、 圣人的差别,也从这儿,就开始显出不同了. 修行,就当从守护六根第一道关卡,开始用心吧! 8.不调御六根,不密守护而不修者,必受苦报. (中?一五三) (须闲提经) 9.弊魔波旬,恒在汝后,求其方便,坏败善根:化极妙奇异色、声、香、味、细滑(触)之法,欲迷乱(汝) . (增?四三) 波旬,是传说中,专门与修行者作对的魔王名字.其实,这也可以看做是:自己长久以来, 根深蒂固的错误习性.就是因为这些错误的习性,让我们一直马不停蹄地,追逐著自以为是 美妙的东西. 从表面来看,魔在身外,引诱著六根,啃啮著人们向善的意志(善根) . 10.凡夫之人,若眼见色,便起染著之心,不能舍离;

彼已见色,极起爱著,流转生死,无有 解时;

六情亦复如是. 世尊贤圣弟子,眼见色已,不起染著,无有污心,即能分别此眼是无常之法,苦、空、非身 之法;

六情亦复如是. (增?三四四) 在台湾,有一句俚语: 「内神通外鬼」 .身外的魔,也还要有内在的魔相呼应,才有戏唱. 染著的心,就是内在的魔. 解脱的圣者,由於心中没有染著,明白世间存在的一切,总是随著所构成因缘条件的变化, 而改变著(无常) ,既找不到永恒不变的真我非我(非身) ,同时,也没有什麽,是可以 -6- 阿含经随身剪辑 被捉得住的(空) ,所以,终究要让意图拥有的人,感到失落而痛苦的(苦) .所以,圣者们 对从六根接收进来的资讯,一开始就能保持如其事实地了知,不会夹杂著自己的意思, 自我中心地去添油加醋,做二次加工,中第二只毒箭(请参考本《剪辑》第二七条经文)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