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2019-12-15
[收稿日期]

2011 03

09 [作者简介]郭志仪( 1949― ) , 男, 甘肃通渭人,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 教授, 西北人口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

姚慧玲( 1974― ) , 女, 陕西渭南人,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26 卷第5 期2011 年9 月审计与经济研究JOURNAL OF AUDIT &

ECONOMICS Vol. 26,No.

5 Sept. ,2011 中国工业水污染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 郭志仪, 姚慧玲 (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 这对水资 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而征税、 管制或者排污权交易等治理污染手段没能够有效遏制我国水质继续恶化的趋势.通 过剖析我国工业水污染产生的内在原因, 提出我国工业水污染是地方政府、 企业和公众在政治市场上博弈的结果 假说.采用1997 年―2008 年我国30 个省市的动态面板数据, 利用广义矩(GMM)方法对 政府 企业 公众 的博 弈模型进行环境污染实证检验, 得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谋是导致工业水污染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关键词]工业水污染;

地方政府;

博弈论;

利益机制;

广义矩方法 [中图分类号]F019.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 4833( 2011)

05 0097

07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工业 化的发展, 大量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 恶化水质环境.因此, 维护健康的饮水环境、 保护水资 源安全已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征税、 排污权交易以及政府管制等传统的污染治理手段未能 有效地遏制我国日益严峻的水污染趋势, 因此本文将从地方政府的行为入手, 结合企业和公众在政治 市场上博弈, 分析工业用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然后对其进行实证检验.

一、中国水污染现状

(一)废水排放量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废水排放量也在急剧地增加.2008 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 572. 0亿吨, 比2007 年增加了2. 7% .废水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废水.其中,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到241.

65 亿吨.

(二)水污染事故频发 水污染事故频发威胁着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社会稳定.在2005 年至2008 年期间, 我国共发生水 污染突发事故1551 件, 平均每天发生1 件.2005 年11 月, 松花江受化工厂污染, 苯含量严重超标, 导 致哈尔滨市停水四天, 几百万市民陷入缺水恐慌.同年12 月, 广东北江韶关段发生镉超标严重污染 事故, 导致下游10 万人无法饮用北江水.2006 年1 月, 湖南省株洲市霞港湾因水利工程施工不当, 导致含镉废水流入湘江.2007 年5 月, 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 威胁无锡上百万人用水安全.2009 年2月, 江苏盐城市自来水水源受到污染,

20 万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三)水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首先, 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2008 年所检测 ・

7 9 ・ 的200 条河流409 个断面中, Ⅰ ~ Ⅲ类、 Ⅳ ~ 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是55. 0% 、 24. 2% 和20. 8% .与2007 年的相关数据相比较, Ⅰ ~ 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减少了5.

1 个百分点, Ⅳ ~ Ⅴ类水 质的断面比例增加了2.

3 个百分点, 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增加了2.

8 个百分点.七大水系中除了 珠江和长江水质总体良好、 松花江为轻度污染之外, 黄河、 淮河、 辽河为中度污染, 海河为重度污染. 其次, 近岸海域水质属于轻度污染.2008 年全国近岸海域Ⅰ和Ⅱ类海水比例为70. 4% , 比上一年上 升了7.

6 个百分点;

Ⅲ和Ⅳ类海水占11.

3 个百分点, 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Ⅴ和劣Ⅴ类海水占18. 3% , 比上一年下降了7.

1 个百分点.在四大海区的近岸海域中, 黄海、 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 渤海水质 一般, 东海水质差.

二、文献回顾和中国工业水污染问题的理论分析

(一)文献回顾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 环境资源的非竞争和非排他的公共属性导致私人的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 际成本相分离, 使得企业将本应该由自身承担的环境成本转移给社会, 而社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 偿.环境资源的负外部性诱使企业减少环境资源投入, 忽视环境恶化问题, 最后导致全社会的整体福 利减少.为此, 学术界提出克服污染外部性的两种措施, 它们分别是政府干预和排污权交易.政府干 预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对排污企业征税;

另一种是对环境进行管制, 利用行政权力抑制企业的排污 行为.排污权交易市场是根据科斯定理, 对界定产权之后的环境资源进行市场交易, 让排污企业购买 污染排放许可证.上述这些都是促使环境排放成本内部化的途径.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 多年来我国污水治理没 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 这说明我国治理污染的成效甚微, 反映了现有污染治理方式既没有消除市场失 灵而且陷入政府失灵的局面[ 1].文贯中也曾在其一篇文章中认为政府制定政策有时候不但不能够 纠正市场失灵, 反而扭曲了市场中资源的配置, 特别是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 政府失灵比市场失灵 的后果更加严重[ 2].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之中, 政府与市场的衔接不够顺畅, 这使得政府可能 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或者被某些利益集团所俘获, 导致以牺牲环境等公共资源为代价, 换取短期 的经济增长.在攀枝花污染事件中, 河流上游的省属企业黄磷厂排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 而 民间环保人士为了让黄磷厂彻底搬迁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诉讼, 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使得该案 件一直未予立案.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也是相似的原因, 该企业以地方政府为盾牌忽视 环保部门的整改警告.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使得环境保护成为一句空话, 甚至地方政府有时还会阻挠 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的检查[ 3].在2004 年环保总局的诊治违法排污企业的行动中, 就查出208 件地 方政府保护下的企业违规排污案件.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 在国际上通用的治污措施, 运用到中国却没有发挥预想的 作用, 这是 水土 不服的缘故.我国的环境污染背后显示出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问题.为了寻求地 方经济的增长, 地方政府积极提供税收、 金融、 土地等利好政策及降低准入门槛来吸引能够创造国内 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的企业, 而不去过多的地关注其是否是高污染企业.地方政府以短期 的收益牺牲长远的生态安全, 这必然增加现在推行节能减排、 控制环境污染的压力.因此, 本文基于 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建立政府、 企业和公众三方共同参与的公共资源非市场竞争模型, 分析政府与 排污企业的 合谋 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二)中国工业水污染问题的理论分析 1. 地方政府、 企业和公众的目标及行为 ( 1)地方政府.研究政府的许多文献中都暗含着 公共人 的假设.布坎南、 塔洛克将方法论上 的个人主义、 经济人行为的理性原则运用到政治交换中, 提出政府官员是具有独立的利益并按照成 ・

8 9 ・ 本―收益核算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主体[ 4].North(诺斯)对经济史进行研究得出的诺斯悖论也印 证了政府的理性行为, 即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 一旦政府的租金最大化目标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 社会产出的目标发生冲突时, 政府将倾向于牺牲社会整体福利而为自己谋求利益[ 5].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中央政府为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税收和支 出的权力, 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预算支出规模和结构, 即财政分权.然而, 财政分权到底给环境带 来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至今学术界尚存争议.一种观点认为,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 地方政府为了 增加本地区的财政收入, 竞相招商引资, 甚至降低环保门槛, 通过干预环境评价和审批等手段, 促使一 些污染项目破土动工.另一种观点认为, 财政分权让地方政府参与进来, 这样能够提高环境公共物品 的供应效率,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水平.因此, 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的环境偏好还需要验证. ( 2)企业.企业群体通常是以利润为导向的, 它们对环境质量的偏好要小于社会公众.为了降 低生产成本, 企业不愿意花费巨资引进清洁生产设备, 而是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成本转嫁给其 他社会成员.在环境资源产权归属模糊的背景下, 企业是否享有向他人转嫁成本的权利, 地方政府拥 有最终的裁决权.在市场机制并不完善、 计划 遗风 也未完全褪去以及民众监督不健全的转型经济 中, 政府官员往往凭借对资源的垄断权来攫取经济利益, 这使得企业寻租行为有了基础.只要企业群 体在寻租行为中支付的边际寻租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 那么企业群体就会设法 俘获 地方政府, 获取更大的排污权, 从而实现有利于自身的社会资源再分配的目标.学术界的研究表明, 政企合作的 结果将增加本地区的污染排放水平.Lopez ( 洛佩斯) 和Mitra( 密特拉)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 得出尽管 腐败或寻租不会影响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 但是腐败会提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水平, 恶 化环境质量[ 8].Cole( 科尔) 通过对1987 年―2000 年众多国家的污染与腐败的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 腐败行为增加了人均二氧化碳与人均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9]. ( 3)公众.公众是环境保护的支持者和企业污染的受害者, 其目标是消除污染、 减少经济损失. 由于个人对公共物品的偏好很难通过价格机制来传达和实现, 这就需要经过政治程序将个人偏好转 换成集体行动, 然后制定法律法规规制污染行为.事实上, 公众面临着阻碍其偏好表达与传递的不利 因素.第一, 公众诉求机制不完善.我国的法制还不够完善, 政府在缺乏监督和约束条件下可能违背 公众保护环境的意愿, 转而追求自身利益.第二, 搭便车 行为削弱集体行动的合力.在众多不同 利益成员的集体行动中, 如果没有共同信念和选择性激励, 集团成员的理性选择是不采取增进集团利 益的行动, 而免费享受集团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