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XB156399820 | 2019-08-30 |
研究结果验证了" 风险程度指标" , 并将环境风险划分为" 生态环境" " 疾病与灾害"" 生活环境"三个大类并探讨其风险认知特征 . 结果 显示 , 由" 客观 认识"和" 主动作 用"两维度 形成的认 知地图可 有效地指导风险沟通 . 关键词 : 环境风险认知 多维度心理测量 风险特征维度
1 问题的提出 Slovic paul 早在
1992 就曾指出,由于社会经济和 科技的发展,客观上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合理 和安全,而公众的主观感受却并非如此.他们往往认 为与从前相比生活环境中的风险正在不断增加.显然,公众对环境的风险认知特征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状 况指标.因此 ,了解民众对环境中各类危险诱因的风 险认知水平,了解民众对各种环境风险类别性质的认 识以及相应的风险认知特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1.
1 解读环境中的风险 风险本身应该是客观的.但因为个体的主观状 况不同,个体的风险认知带有明显的主观特征 .研究 发现,人们对风险的认知经常出现主观性偏差, 民众 对风险的知觉依赖于风险的一些特征, 例如自愿性、 新奇性、 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等 [ 1] .Starr 认为自愿与非 自愿事件的风险评价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基于个体 对事件有着不同的控制权.对于自愿性的事件 ,个体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其发生以及发展过程 ,而对于 非自愿性事件, 个体的控制能力相对减小,这正是造 成风险认知差异的原因[
2 ] .显然,民众对所承担风险 自愿与非自愿性的感知 ,以及对其他维度的认知依 赖,都是解读民众环境风险认知特征的途径. 1.
2 心理测量范式的演进 Lazarus[
2 ] 等人早在
1966 年就提出了风险评价 过程的"两阶段说" , 即认为对风险的评价包括两个 过程, 初次评价( primary appraisal) 与二次评价( sec- ondary appraisal) .初次评价是个体直接对环境问题 的后果进行知觉和评价 ;
二次评价是指个体对该环 境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获得解决和处理的知觉和 评价.这一理论阐释了个体风险评价的内部过程 . 由Paul Slovic等人提出的"忧虑度"和"未知风险"两 维度的心理测量范式[ 1] 极大地推动了环境风险认知 研究的发展 .随后, 对心理测量范式的修正, 尤其是 对风险特征维度的构成的讨论成为风险认知研究的 热点 .美国的研究者发现"了解程度"和"严重性" 解 释了大部分方差 ;
而挪威的研究者确认了"致命性" 与"自愿性" 两个维度 .Wibecke Brun[ 3] 以自然风险 事件作为研究条目, 得到了"积极―消极" 、 "潜在影 响" 、"新奇性" 组成的三维度模型( 解释共同方差
76 % ) ,这说明人们在知觉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是依 赖于不同的风险维度特征的 .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民众对环境风险的认 知状况及其特征, 并希望发展出对风险沟通有指导 意义的理论框架.
2 研究方法 2.
1 多维度的心理测量问卷设计 共包含环境条目
39 条, 来源于三个部分: 首先 , 从前人的研究中筛选符合北京市环境情况的一般性 环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