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芳甲窍交 2013-08-29

( ) ―非比例伸长;

( ) ―总伸长;

―残余伸长;

?3?

(三) 抗拉强度(Rm) 抗拉强度为试样拉伸过程中最大试验力所对应的应力. 从拉伸曲线图上的最高点可确定 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 Fm(见图 1-3) ,或从试验机的测力度盘上读取最大力 Fm.抗拉强度 Rm 按下式计算:

(四) 塑性性能指标 塑性性能指标主要是 断后伸长率 A 和 断面收缩率 Z .对某些金属材料(如冲压 用钢板) ,往往还要求测定 屈服点伸长率 Ae 、 最大试验力下的总伸长率 Agt 及 最大 试验力下的非比例伸长率 Ag .这些指标的定义如下: 断后伸长率 A:试样拉断后,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a) b) 图1-3 测定 Rm 的图解法 图1-4 伸长率的定义及图解测定法 a)屈服点伸长率;

b)最大试验力下的总伸长率和非比列伸长率 屈服点伸长率 Ae: 试样从开始屈服至屈服阶段结束 (加工硬化开始) 之间标距的伸长 (见图 1-4a)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最大试验力下的非比例伸长率 Ag:试样拉到最大力时,标距的非比例伸长 (见图 1-4b)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最大试验力下的总伸长率 Agt:试样拉到最大试验力时,标距的总伸长率 (图1-4b) 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断面收缩率 Z:试样拉断后,颈缩处横截面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 其测定方法分述如下: (1) 断后伸长率 A 的测定:A 是在试样拉断后测定的.将拉断后的试样的断裂部分在断 裂处紧密对接在一起,尽量使其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测出试样断裂后标距间的长度 Lμ, 则断后伸长率的计算式为: 由于试样断裂位置对 A 的大小有影响,其中以断在正中的试样,其伸长率最大.因此, 断后标距 Lμ 的测量方法根据断裂位置不同而异,有如下两种: 1)直测法 如断裂处到最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 L0/3 时,可直接测量标距两端点间 的距离. 2)移位法 如断裂处到最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 L0/3 时,则用移位法将断裂 处移至试样中部来测量.其方法如图 1-5 所示. ?4? a) b) 图1-5 用移位法测量 Lμ a) 余格为偶数;

b) 余格为奇数 在断裂试样的长段上从断裂处 O 取基本等于短段格数,得B点(OB 近似等于 OA) . 接着取等于长段所余格数(偶数,图1-5a)的一半得 C 点,或取所余格数(奇数,图1-5b) 分别减

1 与加

1 的一半得 C 和C1 点. 移位后的 Lμ 分别为 AO+OB+2BC 和AO+OB+BC+BC1. (2) 屈服点伸长率 Ae、最大试验力下的总伸长率 Agt 和最大试验力下的非比例伸长率 Ag 的测定: 这三个指标只能用图解法测定.用自动记录装置绘制力-伸长曲线图时,选择适当的力轴 和伸长轴放大比例,所使用的变形传感器标距 Le 应尽可能等于试样原始标距.在图 1-4a 所示 的曲线上,自屈服阶段结束点 G 作弹性直线段平行线 ,交伸长轴于 F 点.测量 之长, 即可按下式计算出屈服点伸长率: (n:伸长轴放大率) 在图 1-4b 中,自曲线最大力点 K 分别作力轴和弹性直线段的平行线 和 ,交伸长 轴于 I 和J点,测量 和 之长,即可按下式分别算出最大试验力下的总伸长率 Agt 和非 比例伸长率 Ag. (n:伸长轴放大率) (3) 断面收缩率 Z 的测定:Z 也是在试样断裂后测定的.只要测出颈缩处最小横截面积 Sμ,则可按下式算出 Z 值: Sμ 的确定方法:将试样断裂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对于圆 形横截面试样,在缩颈最小处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测量其直径,用两者的算术平均值计算 出Sμ.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