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ddzhikoi 2019-08-02
1 [中国民间宗教的重新认识与传承研讨会] 厦门大学国学院 / 一贯道总会 联合举办 福建.

武夷山市 2010/10 月23-

24 日 一贯道仪轨 一贯道仪轨 一贯道仪轨 一贯道仪轨: : : :礼门义路 礼门义路 礼门义路 礼门义路、 、 、 、正心修身 正心修身 正心修身 正心修身 杨弘任 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助理教授

第一节

第一节

第一节

第一节 内尽其诚 内尽其诚 内尽其诚 内尽其诚、 、 、 、外尽其礼 外尽其礼 外尽其礼 外尽其礼 一贯道对於仪式与礼节的敬慎遵循,比诸当代世界各种重要宗教毫不逊色. 以「真儒复兴」 、 「圣凡兼修」为宣称的一贯道,为了让修道人在日常生活的人伦 对待中将儒家「克己复礼」 、 「明德亲民」的精神彻底实践出来,特别重视仪式与 礼节的合宜展现.一贯道认为当人人都能依礼相待之时,弥勒净土与大同世界也 就在人间实现了. 一贯道自民国十九年起大开普渡,到了民国二十八年,十八代祖师张天然师 尊已拟定《暂订佛规》一书,将道场各种佛规礼节的核心精神与行礼步骤充分阐 释.在《暂订佛规》序文中,张天然师尊如是开宗明义: 盖闻先王之道,以正心修身为本;

圣人之教,以礼门义路为先.故述圣 有云,明乎郊社之礼、E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是知礼之为用, 关系至为重大.1 序文中明显可见,一贯道的仪式与礼节所欲取法之精神,就是先秦儒家所提 倡的「周礼」传统.述圣子思在《中庸》提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宗庙 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E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2 追 溯其源头,在《论语》八佾篇则已记载,有人问起「E」之礼,孔子说了: 「不 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3 若就「礼」之文字起 源意义而言, 《说文》 指出: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N.」 其中 「示」

1 见张天然, 《暂订佛规》(上海崇华堂重印版;

台北:三德书局,1944[1939]).

2 见《中庸》19「武王周公其达孝」最后一段.

3 见《论语》八佾篇第三,第11 则.

2 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N」则是「行礼之器」 .4 简言之,儒家所 崇尚的「礼」即是天人沟通之仪式,当人能时时存有敬天之心,透过礼器与仪式 之实践而能「祭神,如神在」 ,时时警醒待人处事之道,则人群之间就能依照彼 此角色功能而和谐运作.在《论语新解》中,钱穆考证并分析,孔子平日主张以 礼治天下,就报本追远之仪式而言,尤以天子祭祖的「E」之礼最为深切.5 一 旦在上位者知礼并能慎终追远、敬慎行礼,君臣百姓之间就能依照合宜的伦常而 相互对待;

当在上位者知道「节用而爱民」 、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当在上位者 依礼而节制权力之行使时,亦即「君使臣以礼」之时,自然而然「臣事君以忠」 . 这样的「礼治」即是体现了体人之心的「仁治」 ,邦国的运作也就像摊开手掌这 麽简明易行了.关於「郊社之礼、E尝之义」的意涵,一贯道所礼拜的法律主之 一孚佑帝君吕纯阳,在其降笔注解的《学庸浅言新注》中则明白指出, 「郊祭天, 社祭地,上帝乃天地万物之真宰也.E,天子宗庙之大祭;

尝,乃一年四季之祭, 秋祭名尝.举一祭以作例也.」6 是以,从张天然师尊大开普渡起,时至今日, 一贯道佛堂中仍将代表上天之明明上帝「四季大典」列为相当重要之礼节,提醒 修道人「敬天地、礼神明」 ,体会天人一贯之旨. 然则,一贯道既以 「儒门礼仪」 为日常实践,又何以将这些礼仪称作 「佛规」 、 并将实践礼仪的空间称作「佛堂」呢?究其因由,一贯道从成立之初即明白主张 儒释道「三教合一」 ,在仪式与礼节的总称上遂以「佛规」称之,而进行仪式与 礼节的神圣空间则称为 「佛堂」 .在民国二十六年道场中出版流通的重要经典 《一 贯道疑问解答》上卷第五十九条疑问「三教既是一理所生,究不知何者最高?修 道者,亦有偏重否?」 ,济公老师与郭廷栋等弟子们如是回答: …一贯真传,必须三教齐修,不偏不倚.行儒门之礼仪,用道教之工夫, 守佛家之规戒.7 而在前述民国二十八年所出版《暂订佛规》序文之后的引言中,张天然师尊 也已阐明:

4 深入讨论,见刘怡君, 〈内尽其诚、外尽其礼:一贯礼仪的信仰意义〉(一贯道国际学术研讨会 合集,高雄:神威道场,2006).或见李玉柱, 《天道的再发现与再创造》(台北:圆晟出版社, 1988),页129-130.

5 见钱穆, 《论语新解》(台北:兰台出版社,2000),页70-73.

6 见孚佑帝君降笔, 《学庸浅言新注》(台中:瑞成出版社,1982),页122-124.

7 见济公老师与郭廷栋等, 《一贯道疑问解答》(上卷)(崇华堂原印,1937;

台中:国圣出版社, 1997),页60-62.

3 吾道既系阐扬三教薪传,复应运普渡善信,道务纷纭,礼节亟应整饬. 是以凡有点传师或坛主及各前人、办道人等,应当人人正心修身,克己 复礼,处事和平,出入廉节,方不负为我道之信徒.以期上行下效,而 臻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之义. 一贯道既系阐扬「三教薪传」 、实践「三教齐修」之法门,在仪式与礼节上 必然也会通了三教之仙佛神圣.自张天然师尊大开普渡起,以迄当代道传万国九 洲之时,一贯道在叩首礼拜上,都是三教并列平等视之.一贯道明白指出,今日 时势属 「午未交替」 的「三期末劫」 时期,上天不忍原灵佛子遭劫遇难,遂以 「道 劫并降」 ,传下大道拯救生灵.在这三期普渡时期,明明上帝差派弥勒祖师掌天 盘、济公老师掌道盘,而儒释道耶回等五教圣人与诸天仙佛菩萨也都搭帮助道. 在一贯道的佛堂中,除了佛堂正中央经常悬挂 「明明上帝 无量清虚 至尊至圣 三界十方 万灵真宰」之二十字牌匾外,佛桌上则是供奉弥勒祖师、南海古佛、 济公老师、月慧菩萨、关圣帝君、孚佑帝君等仙佛神圣.8 佛教的未来佛与菩萨、 道教的修证神仙,因三期末劫、大开普渡的因缘,都自然而然的汇聚在一贯道 「佛堂」上;

而一贯道的修道人,当然也就必须敬慎遵循「佛堂」中的「佛规礼节」 . 一贯道进行仪式与礼节的神圣空间,自始即称作「佛堂」 ,这样的渊源仍由 张天然师尊所著《暂订佛规》中可一窥其源由. 《暂订佛规》在说明过仙佛与人 世的各种圣与凡之「

(一)称呼类别」后,紧接著在「

(二)烧香类别」已提到: 新进道亲,应当尽力之所及,在可能围内,安设佛位.每日分早、午、 晚三次烧香,诵读愿忏,以表诚敬.但家庭佛堂与坛场佛堂,情形不一, 所以烧香炷数,多少不同.家庭应以九炷为适宜,若与坛场同数,亦无 不可.总之重在表现诚敬,不仅在炷数之多寡.故烧香时,需洗手净面 虔心跪定,双手举香,至与眉齐,用左手按规而烧,每炷一举,以至烧 完为止. 在此一段落中,关於佛堂还分成「家庭佛堂」与「坛场佛堂」两大类,显见 「佛堂」之名应是一贯道日常所通称.总之,整部《暂订佛规》著作中, 「佛堂」 之名不时出现,及至最后,在「

(六)规程类别」之「丁、劝道行功要则」第五条 中,张天然师尊仍提到: 凡各道亲,有暇务必常到佛堂,敬聆圣音,藉以增长智识,涵养道心…

8 一贯道所称「南海古佛」即是佛教中之观世音菩萨,迷吨耙鸯赌虾P扌谐煞;

「孚佑 帝君」则是道教修行成仙者吕洞宾,又称吕纯阳.

4 9 综观整部《暂订佛规》著作,总计有九次提及「佛堂」一词.而在全文中, 关於「修道」 、 「行礼」 、 「佛堂」等,三类原本分属道教、儒门与佛教之名词,自 然交织为一体,充分显现三教薪传、三教齐修的义理与礼仪会通之架构.但每当 究其根本之时,张天然师尊仍是以「内尽其诚、外尽其礼」 「正心修身、成人成 己」的儒门核心精神为宗.在《暂订佛规》序文中,张天然师尊如是总结佛堂中 佛规礼节之精神: 惟以城都乡市,环境不同;

仪式祭品,难使划一.必须因人以施用,因 地而制宜.爰拟定暂行礼节,列分三等.犹望诸生贤俊,详加参议,斟 酌而为,活泼行之.内尽其诚,外尽其礼.藉以正心修身,成人成己, 化转劫运,咸登圣域.10 这样以儒门礼仪为主轴、综摄佛道元素的佛堂制度与精神,完完整整延续至 今.以佛堂中佛规礼节的日常接触而言,当代任何一位一贯道道亲走进公共佛堂 或家庭佛堂时,就知道必须向在场的点传师、讲师或堂主请示「参驾礼」 ,请示 后在佛堂跪垫恭敬作........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