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ong447385 2017-04-05

本报记者 胡心媛 前4个月乐器行业利润总额保持增长 出口难见 笑脸 第七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的消息显示,

2012 年, 中国演出产业贸易处于稳中求进 的态势, 其中不乏亮点, 既有旅游演出业的 持续升温和演出机构运营模式的加速转变, 也有演出产业多元化格局的初步形成.随 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增注册的民 营艺术院团呈现井喷式增长, 北京新增注册 总数仅半年就超过

2011 年全年.同时, 海 外经典音乐剧中文版的引进和北京京剧院 的 唱响之旅 海外巡演可以算是

2012 年度 中国演艺对外贸易的典范, 为中国演出业的 前进道路指明了方向. 然而,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世 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中 国演艺院团在进入国际演出市场的同时, 也遇到不少以往不被重视或未被发现的问题.中国演出业要化茧成蝶, 还须克服许多 困难. 自由化是难题 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 院长李嘉珊对记者表示, 中国的演艺对外贸 易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市场化, 首先面临的是 自由化的难题, 而演艺创作要完全实现自由 化, 在中国特色语境中很难达到.据其分 析, 在追求演艺产品生产环节的自由化过程 中会有很多纠结之处, 会遇到种种困境和困 惑.因此, 文化服务贸易在中国实现自由化 需要漫长的过程. 伦敦剧院协会数据显示, 即使在英国的 经济下滑期, 音乐剧市场也收获了 5.12 亿英 镑的票房;

在日本东京, 剧场演出收入占到 全部文化娱乐产品 60%的份额;

在韩国, 音 乐剧市场占整个剧场演出 52%的份额.可见, 演艺市场在海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李嘉珊提醒, 在演艺市场漫长的培育期 内,不要一味追求对外贸易的利润,而是要求符合产品的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顶层设计.即便演艺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但演出对外贸易的发展还是应 切合演艺产品本身的特性. 据李嘉珊介绍,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 给演艺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 响, 同时也带来了误区, 即中国的演艺事业 陷入了对大制作的迷恋, 产生了追求规模的 倾向.通过对演艺市场新技术的深入地了 解, 李嘉珊发现, 商业需求和公众及政府需 求有所不同.商业需求追求的不是尽善尽 美、 规制庞大, 很多大制作还是从小制作一 步步做起的.还有的演出投入时是大制作, 而最后呈现出来却只有几个人表演. 根据李嘉珊的经验, 商业化演出演员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

40 人.有的演出, 道具仅装满一个道具箱,演员也是40 人以内, 却仍能打动观众, 其奥妙就在于一开始 的精巧策划和制作.中国目前的演出团体, 如天创、 北京小剧场、 梨园剧场等已经 开拓出一片繁荣的市场, 并拥有成熟的商 业模式. 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据国家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文化贸 易处处长郑文观察, 中国的演艺产品出口方 式多年未变, 主要是派团, 即以政府投入为 主, 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并重.而通过商业 的方式 走出去 的演出, 则呈现出3种模式: 一为人才出口 (劳务输出) 的基本模式, 如杂技等.二是产品输出模式, 买卖双方就 一个节目或者一整台节目谈产品费, 这是现 今绝大多数演艺产品出口模式.第三种模 式是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运营进行演艺产 品出口. 郑文认为, 中国的大批杂技演员应该可以满足国外大部分企业对于杂技的需求.只不过, 杂技演员的收入较低.而中 国演艺方面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相比之下 则比较匮乏. 在郑文看来, 演艺产品的第一种出口模 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劳务输出, 创意和产品都 由别人掌控得.而第二种模式, 营销环节则 全部由别人掌控, 中国商家只能处于附加值 微笑曲线的低端.在第三种模式下, 天创 (美国白宫剧院) 盈利较低是一个成功的范 例, 它通过资本运营在国外打品牌, 获取了 资本运营和品牌运营带来的高附加值利润, 值得推广.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