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2017-09-02

8 4

9 )夏四月, 颍上县知县程钰派门人潘桂到扬州拓得欧阳修像, 并刻 石立于颍州西湖四贤祠内. 从扬州传入颍州的欧阳修石刻像下方, 还有左题记和右题记两则.左题记文为: 乾 隆五十九年秋八月, 两淮盐运使臣曾燠恭勒上石.镇洋邵廷烈敬观.右题记文为: 欧阳 文忠公像, 乾隆中曾都转燠从滁州借本勒石扬州, 立平山堂上.顷钰门人潘礼部桂在扬 拓其本, 归钰. 以颍州故文忠旧治, 今郡城西湖有四贤祠, 而此像曾邀天章题记. 其不可 不以示颍人. 爰即拓本重立上石, 敬立于西湖祠内, 俾来观者, 咸得有所争揽焉. 道光二 十九年夏四月颍上县知县臣程钰恭记. 石刻像今存于颍州西湖故址内、 清代复建的 会老堂 中. 会老堂 , 本为欧阳修晚 年在颍州定居寓所 六一堂 一隅.熙宁五年(1

0 7

2 ), 已年届八十的欧阳修旧时同僚赵 概, 由南都(今河南商丘)前来颍州看望欧阳修.欧公甚为感动, 在家中热情接待赵概, 陪同接待的还有时任颍州知府的吕公著.欧阳修即席赋诗, 其有句名曰 金马玉堂三学 土, 清风明月两闲人 , 并将这次相会之所改成 会老堂 .第二年, 欧阳修在颍州溘然长 逝. 今陈列于 会老堂 上的欧阳修石刻像碑, 为青石质, 通高1

4 5 厘米, 宽5

7 厘米, 厚10厘米. 下半刻欧公像, 中部李端叔、 晁说之题字尤然在目. 上半额题乾隆诗并序, 笔迹 为清代书法家、 文学家、 金石学家翁方纲(1

7 3

3 -

1 8

1 8 )所临. 清光绪年间欧阳修画像由北京传扬州并刻石留存至今 清光绪五年(

1 8

7 9 ) , 欧阳修后裔、 两淮盐运使欧阳正墉在扬州大明寺西侧建欧阳 祠.祠堂面宽五间, 前有回廊, 方梁方柱, 挑槽飞角.时任江苏候补道的湖南人欧阳炳, 也是欧阳修后裔, 曾在京城任职, 出于对其先祖欧阳修的爱戴, 曾花重金聘请画师临摹 藏于宫廷内府的欧阳修画像, 并带到扬州.欧阳正墉建欧公祠时, 欧阳炳以三百两纹银 延请扬州著名石刻大师朱敬斋为欧阳修画像勒石.朱敬斋此时虽年事已高, 但为了刻 好欧阳修像, 仍精心施艺, 所刻欧公像形神兼备, 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经朱敬斋再度创作而成的这幅欧公像人像高度为1

0 8 厘米, 面宽为1 1厘米, 肩宽

2 5 厘米, 腰径4

5 厘米, 脚4

0 厘米.刻像面含笑意, 胡须刻画纤细有波, 因石面稍凹, 刻纹 形成反光作用, 使之远看白胡须, 近看黑胡须.欧公此像不仅黑白有变, 而且从不同角 度看, 欧公双目均与观者对视可亲, 双足均向观者, 栩栩如生, 堪称一绝.欧阳炳见之, 爱不释手, 便欲携去他家乡湖南平江.朱敬斋反复央求, 并承诺放弃工钱, 欧阳修石刻 像方得以留在扬州, 至今仍嵌于欧阳祠壁上.石刻像上方乾隆御题, 为欧阳正墉所临. 上世纪八十年代, 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从扬州大明寺欧阳祠拓取欧阳 修石刻像, 并勒石供于风景区醒园内. 清光绪五年(

1 8

7 9 ) , 欧阳修后裔、 两淮盐运使欧 阳正墉在扬州大明寺西侧建欧阳祠. 祠堂面宽五间, 前有回廊, 方梁方柱, 挑檐飞角.时任江苏候补道的 湖南人欧阳炳, 也是欧阳修后裔, 曾在京城任职, 出 于对其先祖欧阳修的爱戴,曾花重金聘请画师临摹 藏于宫廷内府的欧阳修画像, 并带到扬州. 欧阳正墉 建欧公祠时,欧阳炳以三百两纹银延请扬州著名石 刻大师朱敬斋为欧阳修画像勒石.朱敬斋此时虽年 事已高, 但为了刻好欧阳修像, 仍精心施艺, 所刻欧 公像形神兼备, 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经朱敬斋再度创作而成的这幅欧公像, 人像高度 为1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