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2017-09-02

0 8厘米, 面宽为1 1厘米, 肩宽2 5厘米, 腰径4

5 厘米, 脚4 0厘米. 刻像面含笑意, 胡须刻画纤细有波, 因石面稍凹, 刻纹形成反光作用, 使之远看白胡须, 近 看黑胡须.欧公此像不仅黑白有变, 而且从不同角度 看, 欧公双目均与观者对视可亲, 双足均向观者, 栩栩 如生, 堪称一绝.欧阳炳见之, 爱不释手, 便欲携去他 家乡湖南平江.朱敬斋反复央求, 并承诺放弃工钱, 欧 阳修石刻像方得以留在扬州,至今仍嵌于欧阳祠壁 上.石刻像上方乾隆御题, 为欧阳正墉所临. 上世纪八十年代,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管委 会从扬州大明寺欧阳祠拓取欧阳修石刻像,并勒石 供于风景区醒园内. 今陈列于 会老堂 上的欧阳修石刻像碑, 为青 石质, 通高1

4 5厘米, 宽5 7厘米, 厚1 0厘米.下半 刻欧公像, 中部李端叔、 晁说之题字尤然在目.上半 额题乾隆诗并序, 笔迹为清代书法家、 文学家、 金石 学家翁方纲(1

7 3

3 -

1 8

1 8 )所临. 伍 清乾隆年间滁州欧阳修石刻像描摹本 扬州欧公祠 清光绪年间欧阳修 画像由北京传扬州并刻 石留存至今 自本报《扬州书画地理》栏目开栏以来,得到 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在刊发了由马家鼎撰写的书 画地理

第二篇 平山堂上论欧苏 后,读者朱先生 给本报寄来了他的手写信函. 朱先生在信中说: 看了扬州晚报《绿杨风・扬州书画地理》刊登的马 家鼎《平山堂上论欧苏》文章后,想起原曾在平山 堂 文章奥区 平远楼 内有一副苏轼撰写的楹 联,自上世纪

70 年代后至今一直未见. 这是由苏 轼撰写的楹联,刻在两块长约

2 米、宽约

20 多厘 米的柏木上,内容是 万松时洒翠,一涧自流云 . 字体正如马家鼎同志文章中对苏轼书法评论的 那样: 自出新意,有天真烂漫之趣 . 楹联显然是 苏轼在扬州任太守时,见蜀冈、观音山、平山堂之 景,尽情挥毫书写而成. 我热盼找到苏轼撰写的 这副楹联,能复制悬挂在 双峰云栈 的亭柱上, 使此点睛之笔激思古之幽情, 扩诗情画意的境 界. 在此,本报请相关部门能够查找这副楹联下 落,争取让其重发光彩. 欧阳修石刻像源流揭秘 ―― ―― ―欧阳修、 苏轼扬州遗迹遗风寻踪之三 【扬州书画地理4 】 华干林 除了知扬州,欧阳修还曾先后在滁州、颍州(今安徽阜阳) 担任过知府. 因此,这三个城市都建有欧阳修的纪念场馆,都供 奉有欧阳修的石刻像. 但是,笔者的心头一直有个疑问:扬州欧 公祠里的欧阳修石刻像与滁州、颍州的欧阳修石刻像之间有没 有关联? 如有,三者谁先谁后? 对此,依据相关的历史资料,笔者 多次前往滁州、扬州、颍州实地考察,并与当地文史专家进行了 认真探讨与研究,终于厘清了三地欧阳修石刻像之间的历史渊 源. 源于北宋绍圣年间的 滁州欧阳修画像至清尚存 壹 庆历新政失败后,欧阳修被贬知滁州. 安徽滁州介于江淮之间, 属淮南东路, 此地 封闭安闲, 俨然世外桃源, 当地老百姓多过 着耕田种地、 自给自足的日子.欧阳修也欣 赏这里的青山绿水,更喜欢这里的安闲民 风.作为关爱黎民、 历来主张为政宽简的官 员,欧阳修主政滁州时深........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