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2017-09-20

10 点, 中间的这

8 个小时 是小说叙事的主体, 同时也是 她 的生活在小 说中逐渐展开的过程. 在这段时间中, 她 想 起了自己离异的父母、 被寄养在舅舅家的日 子, 想起了自己的初恋男友、 室友阿丽以及和 现任男友相处的点滴细节. 回忆渐次浮现, 最 终湮没了 约会 , 让它最终也被 耽搁 在了 途中 . 小说最后, 她迷路了, 令她意外的是, 她已不在意那个约会, 或者说, 她已经完全不 想再赴那个约会了 . 主人公最终放弃了这场 约会, 似乎也放弃了与男友之间食之无味、 弃 之可惜的感情, 而小说背后的作者也与 她 一样, 已不在意那个约会 , 索性抛开了对于 约会 的叙述和追问, 让小说与 她 一样, 最终停 留在 途中 的状态里. 大多数作品中, 祁媛小说的叙事者都是第 一人称的 我 , 这些作品超出了对于 矛盾 、 冲突 的简单呈现以及挣脱的过程, 而更像是 叙述者的自白和呓语. 《奔丧》 的故事发生在 我 在为肝硬化去世的叔叔的奔丧途中, 在绿 皮火车缓慢的行进中, 叔叔短暂而颓唐的一生 在作者笔下渐次展开. 《我准备不发疯》 中, 母 亲精神失常进了医院, 我 一边应付着母亲的 病情, 一边在自己的生活中挣扎. 《翻车》 的通 篇都在写 我 的生活, 我 记忆中的父亲、 我 的第一个男人、 朋友倪莉的几次婚姻, 直 到最后两段才真正写到 翻车 . 《放生》 的重点 同样不在 放生 , 而是饭局中遇到的那个男人 以及他所讲述的生活……在所有这些小说中, 作者展开叙事的方式是依靠回忆以及触目之 处所引发的想象. 这是不是有点意识流? 祁媛小说的叙事并 不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线索, 只是循着 主人公的观察、 回忆和各种胡思乱想. 相比于表 层的现实和某个具体的事件, 祁媛更关注的是 细节和情绪, 她更关注的是 途中 的风景―― 不管是眼前的还是记忆中的, 对于那些光亮、 颜色、 气味、 声音, 以及随之而来的细微的感受、 情绪, 祁媛总有巨大的叙述耐心. 我想, 她一定认 可普鲁斯特在 《追忆似水年华》 中所说的, 即使 物毁人亡, 即使往日的岁月了无痕迹, 气息和味 道 (唯有它们) 却在, 它们更柔弱, 却更有生气, 更形而上, 更恒久, 更忠诚, 它们就像那些灵魂, 有待我们在残存的废墟上去想念, 去等候, 去盼 望, 以它们那不可触知的氤氲, 不折不挠地支撑 起记忆的巨厦. 多余人、 零余者、 游荡者、 边缘人等, 是文学 人物形象中独特的一支. 祁媛小说中的大部分 人物应当归属于这一精神脉络, 《眩晕》 中的 他 、 《跟踪》 中的 我 、 《美丽的高楼》 中的丈 夫……他们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loser, 对明天 没有渴望, 对生活没有热情. 然而与19世纪的文 学作品不同的是, 祁媛笔下的年轻人丧失了与 现实格格不入的对抗精神, 只是麻木、 懒散、 漫 无目的、 随波逐流地生活着. 小说 《眩晕》 的主人公 他 是北京一所师范 院校艺术系导演专业的学生, 因一次偶然的机 会认识了比自己大20岁的女制片人, 本以为可 以与 她 聊聊电影、 学习学习专业知识, 然而 她 对 他 的话题毫无兴趣, 分明是一个资深 影评家在听一个小毛头在胡扯, 嘴角也不时露 出有点鄙夷的冷笑 . 于是, 他 与 她 之间逐 渐形成了一种简单的身体关系, 虽然这并非 他 的初衷, 但在这种关系中, 他看着身下俨 然已经被他征服的属于另一阶层的女人, 感到 自己不是在搞她, 而是在搞这个高于他的阶层, 甚至在搞近来总是和自己作对的世界 . 现实世 界中的失意和失败在这样一种畸形的关系中得 到了释放, 似乎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他 才能 够在心理层面实现对自己失意生活的反转以及 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报复. 小说中的 他 也曾经有理想、 有抱负, 为了 实现自己的导演梦, 他 曾经三次高考、 休学打 工, 然而梦想一旦照进现实, 他看到的却是 信 仰的快速崩塌 , 一方面是对电影本身以及对这 个行业的彻底失望, 另一方面是深知自己无力 改变现实之后的沮丧和自暴自弃. 与此同时, 对 于在异乡生活艰难、 挣扎着难以立足的 他 来说, 妄谈感情是奢侈的, 情感的需求在 他 的生 活中已经不得不退缩到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最 渺小的心理慰藉. 小说最后, 他 与继母时隔多 年再次相遇, 曾经情欲的渴望却最终转化成了 怕打碎什么 似的珍惜, 指尖的爱抚、 身体的芳 香和温柔伤感的眼神, 非但没能引起他的欲望, 反而化作一股 温暖 , 勾连起过去的生活和回 忆, 抚慰了他多年来漂泊他乡所承受的 艰辛和 冷漠 、 辱没和挫败 . 对于生活中那些颓废、 无望、 迷茫等 消极 情绪, 祁媛总有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的书写. 不可 否认的是, 这确实是我们这个社会重要的时代 情绪之一. 祁媛在小说中将这样的情绪和状态 和盘托出, 可贵之处在于, 她并不因此而焦虑、 愤懑, 更不陷于绝望. 正如她自己说的: 对于现 实生活, 我常感无力, 自诩是夹缝中求生, 但是 我也在夹缝中感受到了不少快乐. 如果要为祁媛的写作寻找一个共同的主 题或者关键词的话, 我以为, 它应该是衰老和 死亡. 在她数量不多的作品中, 死亡几乎弥漫 在每个角落, 《奔丧》 中叔叔以及整个家族的死 亡过程、 《跟踪》 中背影女神的卧轨自杀、 《翻车》 末尾的牛头和血腥味、 《美丽的高楼》 中肺 癌晚期却最终选择自杀的丈夫、 《黄眼珠》 中的 老同学刘悦……是什么让年轻的祁媛对于衰 老和死亡具有如此大的热情? 我猜, 她的体内 应该住着一颗 老灵魂 ―― 比起你我, 老灵 魂们对于死亡其实是非常世故的, 他们通常从 幼年期就已充分理解自己正在迈向死亡, 过一 天就少一天, 事实上, 每一天都处在死亡之中, 直到真正死的那一刻, 才算完成了整个死亡的 过程. (朱天心 《预知死亡纪事》 ) 小说 《奔丧》 中祁媛写到, 焚尸炉的窗口合上了, 他们要像 烧一块破布一样焚烧我的叔叔了. 十年之内, 我站在这个窗口外面, 分别送走了我的父亲, 我的奶奶, 我的爷爷, 然后是我的叔叔. 我想起 了十多年前, 我们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夜饭 的情景, 小小的方桌, 每次吃饭的时候总好像 很拥挤, 奶奶负责盛饭, 碗一只一只地传递着. 夏天的傍晚, 头顶昏黄的小灯泡被微风吹得左 右轻轻摇晃, 那时小小的我以为这就是一生一 世了. 十年过去了, 他们都死了, 我却还活着, 我只是觉得疲倦. 这段话几乎可以视为祁媛 现实生活的写照, 特殊的人生遭遇成为了她文 学写作最初的冲动和起点, 同时也成就了她小 说颓靡、 晦暗、 阴郁的底色. 或许正因如此, 祁媛特别热衷于书写那些 潦倒的中年人, 或者是精神世界中急速走向衰 老的年轻人. 小说 《眩晕》 通过 她 的白发写出 了人到中年的衰败, 在岁月面前, 所有人都必 须面对一样公平的判决, 也正是因为时间的铁 面无私, 让现实世界中的 他 还葆有最后一个 战胜 她 的方式. 《黄眼珠》 中, 曾经........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