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 2017-09-25 |
70 后 作家时常流于 个人经验的书写, 作者与隐含作者趋于同 一, 黄咏梅 捡拾故事 小说中隐含作者与 作者脱离, 从 《把梦想喂肥》 《隐身登录》 《走甜》 收录的小说来看, 叙述者有弱智的 大龄女子、 女知识青年、 嫁给社会精英的 女模特儿、 卡车司机、 OL、 患癫痫症的年轻 女子、 成长期的少女等等. 不同于多数两岸 70后 小说家对于小说人物寄予的温情, 黄咏梅透过隐含作者所呈现的小说角色 也多以自然主义式的冷色调描述, 如评论 者郭艳提到 '
冷'
的去主体性中, 实际上 暗含着对于他者主体性的艰难寻找 . 黄咏梅小说的叙事视角值得探究, 例如 《负一层》 夹杂使用全知式的第三人 称叙述以及有限第三人称的叙述. 其中 的隐含作者在道德与情感上都远离小说 中的人物, 使读者能较为抽离地进入智 力有些障碍的女主人公阿甘的视角, 此 也暗示阿甘无法叙述自身的困境. 阿甘 是个总对生活 慢半拍 的人, 无法把握 与理解社会的整体性, 总是在现代社会 的复杂规律中 兜了一个大圈, 然后回到 原点 . 即使自杀后, 她的死因和动机也 是由她的母亲与酒店的总经理诠释. 这 不只是 负一层 、 底层的困境, 同时也是 普遍的现代都市人的困境. 或是 《隐身登录》 中全篇使用患癫痫 症的年轻女子莫末的第一人称叙述, 描 述了青年的虚无感与对情感的探索. 因 为认为自己是 一个病人 , 莫末对他人 欠缺同理心. 小说中多见自白姿态的个 人化的叙述, 例如把癫痫症发作称为 时 间偷停 , 或是谈着自己的网络交友经验 与感情观. 这些叙述方式已预示 《隐身登 录》 没有信仰和理想的小莫需要的是一 个可听取告解的理想读者. 无论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都很 少看到小说中隐含作者对角色寄予的同 情. 这种距离既少了道德劝说以及价值 立场, 也使得角色的人物与命运更清晰 地呈现. 福楼拜曾云: 一个人对一件事 感受得越少, 他就越可能按他真正的样 子去表达他. 隐含作者带入自身的感受 与价值判断会妨碍读者对于小说家的理 解, 但若因此推论作家本人对人物没有 寄予关怀亦有待商榷. 小说的去主体性 可说是有意为之, 作者曾在访谈中谈到: 我的小说, 如你所说的, 早期的作品 主要写他者, 在我身上找不到对应的地 方, 即使连人物的存在感都不明确. 拿陈 晓明老师对我的评价就是―― 去主体 性的小说 . 我喜欢把 我 隐藏起来, 以 使得我与人物可以共存在同一境遇中, 存在着人物的存在. 作者有意拉开与小说人物的距离. 相较于果戈里透过大量的反讽使隐含作 者与小说中人物的叙事相互分离, 黄咏 梅的小说较少使用反讽, 但多使用相反 概念的对照. 例如 《负一层》 中阿甘把父 亲骨灰拿去微波后闻到香气, 说 阿爸好 香 中的香气和死亡. 或是 《走甜》 中男子 本欲与记者苏珊谱上恋曲, 却因闻到药 油气味而作罢, 这味道对他而言, 散发 着衰老、 不支、 无奈…… 《契爷》 中智力 有问题的卢本, 却被认为能掌握知识人 也不能控制的未知命运. 《隐身登录》 中 的爱与死亡的主题等等. 这种反差使得 隐含读者的意图变得模糊不定, 有助于 达成陌生化、 间离的效果. 小说的人物叙述 已有许多论文谈到黄咏梅小说是以 广州的小人物为主. 小说中时常描述经 济变化的脉动对于小镇中生活的人的影 响, 如 《契爷》 中夹在小镇与都市之间而 处处受乡里与父母掣肘的女子夏凌云, 《多宝路的风》 中前往都市工作终又回到 小镇的乐宜, 《开发区》 中丈量自己身价 寻找适合结婚对象的 开发区 (叙事者 对她取的绰号) 等等. 在小说中的小镇与都市之间存在两 种价值观的拉锯, 像是 《契爷》 中的乡里 习俗以及伴随着经济开发正逐渐成型的 新价值观. 小说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人 物, 一是持主流价值的一般人, 一是边缘 人. 小说中主要的叙述者, 通常是前者带 着同情与理解的视角看待后者. 主流的 价值观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者叙述, 而小 镇中的 异见者 则是被描述的对象. 这 种主流―边缘叙述结构是黄咏梅小说的 特色之一. 例如 《契爷》 中被叙述者叙述 的夏凌云, 《开发区》 中被叙述的开发区, 《负一层》 中被叙述的阿甘, 《小姨》 中被 叙述的小姨, 《给克里斯蒂的一支歌》 中 被叙述的克里斯蒂……他们被主流价值 视为边缘 (弱势或是异见者) , 是被叙述 者观看的对象. 这类的叙述者大多是不稳定无明确 主体的叙述者, 例如 《契爷》 中描写小孩 欺负卢本的段落: 因为有大人撑腰, 我们捉弄卢本更 加肆无忌惮. 我们把狗屎用纸包起来, 塞 到断掌的脚趾缝里, 让卢本一脚踏上去, 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