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笨蛋爱傻瓜悦 | 2017-11-09 |
0 1 3年版, 第2
7 6页.当然, 《 民法总 则》 第1
5 0条终结了这个问题.事实上, 既然撤销之后的法律行为直接无效( 如《 德国民法典》 第1
4 2条、 《 日本 民法典》 第1
2 1条以及我国《 民法总则》 第1
5 5条) , 故与本文的观点并不冲突.况且在特定情况下, 法律亦会 直接规定胁迫无效, 诸如《 土地承包经营法》 第5 7条、 《 劳动合同法》 第2 6条. 这四个要件分别是: 存在胁迫;
胁迫为法律所禁止;
胁迫诱发了受害人的同意表示;
并且足够严重. S e eE. A l l a nF a r n s w o r t h , C o e r c i o n i nC o n t r a c tL a w , U n i v e r s i t yo fA r k a n s a sA tL i t t l eR o c kL a wJ o u r n a l, V o l . 5,N o . 3,
1 9
8 2, p .
3 3 1. R o b e r tN o z i c k , C o e r c i o n , i nP a t r i c kS u p p e sa n d M o r t o n W h i t e ( e d s . ) , P h i l o s o p h y, S c i e n c e, a n d M e t h o d:E s s a y si n H o n o ro f E r n e s tN a g e l, S i d n e y M o r g e n b e s s e r,N e w Y o r k:S t .M a r t i n'
sP r e s s ,
1 9
6 9, p .
4 4 0. 参见( 德) 弗卢梅: 《 法律行为论》 , 迟颖译, 法律出版社2
0 1 3年版, 第6
3 0页;
王泽鉴: 《 民法总论》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版, 第3
9 8页;
马俊驹、 余延满: 《 民法原论》 , 法律出版社
2 0
0 5年版, 第198页. 而这一点亦得见于我国实证法: 如《 民通意见》 第6 9条、 《 劳动合同法》 第2 6条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 第1 0条第1款等. S e eA n d e r s o n , T h eE n f o r c e m e n tA p p r o a c ht oC o e r c i o n , J o u r n a lo fE t h i c s&
S o c i a lP h i l o s o - p h y,V o l . 5,N o . 1,
2 0
1 0p p . 1-3 1. 比如, 考特和尤伦就认为, 要以威胁能否创造剩余额度的合作作为判断胁迫是否存在的标准.参见( 美) 考特、 尤伦: 《 法和经济学》 , 张军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4年版, 第3
5 0页.再如弗里德曼对成本和 收益的分析, 参见( 美) 弗里德曼: 《 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 , 杨欣欣译, 法律出版社2
0 0 4年版, 第1
8 2页. 院主导模式 作为基础, 〔 9〕 对继受了大陆法系的中国民法而言, 这明显不够.我们需要更为 技术化和制度化的民法研究;
〔
1 0 〕 亦源自研究结论的不足― ― ―它未能深入地考察公权力( 国家 制度) 在胁迫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 〔
1 1 〕 相反还会为了量化而采取某些抽象化的研究范式, 后 者有时甚至会与传统民法陷入相似的误区.要言之: 我们需要进行制度化的重构.为了实现 这一目标, 本文首先希望反思法律反胁迫的真正原因: 受胁迫者丧失了自主意志 是传统胁迫 制度的基本预设, 而这个预设实际颇为可疑.
一、受胁迫者真的丧失了自主意志吗? 根据博弈论提供的分析工具, 胁迫的本质是胁迫者与受胁迫者的有限序贯博弈: 胁迫者先 行动( 威胁) , 受胁迫者后行动.下面的博弈树显示, 〔
1 2 〕 胁迫者的逆推均衡策略是不胁迫;
而 受胁迫者在面对胁迫之时, 最优选择是事后无效化.由于传统民法的胁迫制度将 胁迫者 和 受胁迫者 都视为抽象的群体, 前述分析以及结论均可用来描述传统胁迫制度的预期和目标: 不胁迫当然最好, 但如果胁迫发生, 那么受胁迫者应当选择事后无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