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2018-11-07
1 濒临 大时代 的中国

1927 年冬天,鲁迅这样概括中国的状况: 中国现在是一个进 向大时代的时代.

但这所谓大,并不一定指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 以由此得死. i借用他后来的话说,这 大时代 也如医学上的所谓 '

极期'

一般,是生死的分歧,能一直得到死亡,也能由此至于恢 复. ii没有想到,七十多年过去了,我要选一个词来概括对于当代 生活的感受,竟还是觉得这个 大时代 最为贴切.自鲁迅辞世以 来,人们曾经多次相信,中国已经踏上新生的坦途,可以永远告别 动荡、崩溃、前途莫测的惶恐感觉了.即如我自己,在七十年代 末,就曾经一头扎进过这样的乐观的情绪.可是,经过二十年曲折 多变的 改革 的冲荡,中国人过去曾非常熟悉的那一种对普遍的社 会腐烂的强烈感受,那种被互相矛盾的生活现象搅得越来越严重的 困惑情绪,那种难以把握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茫然的神态,甚至那种 不远处正有巨大的动荡向我们逼来的不详的预感,竟然都再度弥漫 开来. 中国向何处去? 这个

七、八年前似乎已经远去了的疑问, 又赫然重现在人们眼前.不仅如此,它还激发和聚拢了一系列更为 具体的疑问: 今天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它还是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吗? 在'

全球化'

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

现代化'

与资本主 义是个什么关系? 在中国目前这样的'

现代化'

过程中,国家、体制、社会阶层、统治意识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谁是这个过程 的最大的获益者?谁又是最大的牺牲者? 社会是否正处在危机之 中?是什么样的危机?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的社会中还有哪 些良性因素,是可以激发起来削弱这危机的?又是哪些势力的活跃 正在加剧和促成危机的爆发? 倘若危机竟然爆发了,接着出现的 会是什么局面?风暴过后一定会是阳光遍野吗?还是也可能继续长

2 久的阴霾? ……在今天,任何一个对自己生活的现实睁着眼睛的 人,大概都会意识到类似这样的许许多多疑问,甚至感觉到它们的 迫人的份量吧.而我觉得,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正有责任给出对 这些疑问的清楚的回答.iii 这并不容易.最近二十多年的持续变化,极大地改换了中国社 会的面貌,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差不多是变得面目全非.比方说 吧,今天中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已经到了相当惊人的地步,iv不 要说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之间,就是城市之间,比如东北那些寂 静、萧条的老工业城市和杭州、温州那样夜夜笙歌的消费城市之 间,甚至是大城市之间,比如广州和天津、上海和北京之间,差别 都非常之大.而且,这差别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不仅是经 济的、生态的,更是文化的,甚至政治的.太原的歌舞厅里依然弥 漫着邓丽君的柔媚的歌声,上海的中学生却差不多人手一盘 WestLife 的新专辑.从宁夏出游的一群县长还在为参观蒋介石故居 是不是犯错误争论不休,厦门的官员早已经与黑社会联手,创造出 了走私牟利数百亿元的 业绩 .就在譬如成都的党报刊发严厉批评 资本主义 侵蚀 的社论的同一天里,上海的政府代表很可能正在与 某家跨国公司的总经理觥筹交错,相谈甚欢.而一本在北京被禁止 出售的书,也很可能会在譬如佛山的某个私人书店里,依旧被摆放 在显眼的位置上,直到无人问津为止……在这样的情形下,几乎每一 种对中国的整体判断:说它依旧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说 它骨子里还是传统的集权社会,说它差不多已经资本主义化了,或 者说它完全是消费社会,甚至说它已经是 后现代 ……都能搜集到许 多例证,而那些与它针锋相对的判断,手里也同样握着一大把例 证.这就使人不得不反省了:莫非这种 中国如何如何 的概括性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