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笨蛋爱傻瓜悦 2018-11-25

63 岁, 给陈 楚莹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而第五任站长廖利平是陈楚莹的博士 生与女婿,他放弃了国外高薪工作的机会, 选择搞人工林研究.为了节约经费, 他白天 扛着化肥上山给实验林施肥, 晚上再统计分 析数据, 先后在杉木人工林研究方面发表论 文60 多篇.2000 年,他被查出已至肝癌晚 期, 去世时, 年仅

36 岁. 他的临终遗愿是 能 再活十年就好了 . 土壤微生物学家周崇莲是第一批到站 的科研工作者. 她两次把不足一周岁的孩子 丢在身后去工作, 杉树成了她的 孩子 . 看 到现在的一切, 什么都值了. 昔日的树苗眼 见已长成参天大树, 她心里是满满的自豪. 拥抱这片杉木林

1960 年, 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紧随国家木材储备需 要, 着手进行速生丰产林的生态基础研究.首批科研 人员南飞到全国 广木之乡 会同, 在广坪镇林区建立 了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由林学、 森林气象、 树木生 理、 木材学、 土壤物理、 土壤农化、 土壤微生物等不同 专业组成的小分队, 在这里开展 杉木人工林结构和 提高生产力的研究 ,启动了中国最早的人工林定位 观测和试验研究.

1988 年,中科院组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CERN) ,该站抓 住机遇 于次年首 批加入 ,成为CERN 体系的重要成员之一.2005 年, 该站又成为国 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加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 网络. 会同站位于中亚热带地区, 气候温暖湿润, 海拔 300~1100 米.目前, 该地区为我国主要用材树种之 一杉木的中心产区,丰富的水热资源特别有利于杉 木生长. 沿着林地间曲折的山路前行, 两旁皆是笔直入云 的杉木. 据汪思龙介绍, 这些林木的树龄都在

20 年以 上. 从树高或胸径就可以读出树龄. 他们对这里的 杉木熟悉程度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般. 目前, 会同站用于实验的杉木林已达到

4500 亩. 吉朗村的林地主要用于施肥与林下植被管理实验以 及地下生态系统碳储量与木材生产密度和管层结构 调控实验, 均属于国家

973 计划项目. 仅在此一处, 汪思龙等人就开辟出

30 多块样地, 并在

180 多个监测点安装树干呼吸、 土壤呼吸测定系 统和树干液流检测系统等设备, 每月奔波在各个监测 点之间收集数据, 为科研搜集第一手资料. 会同站是国内第一个人工林研究站,目前代表 着国内人工杉木林研究最高水平. 但这个站并不是教 人们种杉, 而是研究怎么才能种好杉. 该站自建站以 来一直以亚热带人工用材林和地带性常绿阔叶林为 主要研究对象, 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结构、 功能和生态 过程的长期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 发展人工林生态学 和恢复生态学, 构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 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并相应开展示范和推广. 会同站多年来以亚热带人工林为主要研究对象, 开展监测和定位研究,揭示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 探 索区域森林生产力的形成机制及调控机理, 其总体目 标是通过对生态区内不同结构人工林和天然常绿阔 叶林关键生态因子的长期观测, 及主要生态过程的比 较研究, 揭示亚热带主要类型人工林和常绿阔叶林结 构和功能关系及其主要生态过程调控机理, 阐明经营 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为区域森林 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试验示范. 湘西边城的国家站 经过四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半个 多世纪的持续发展, 会同站已成为国际知名 的国家级森林生态学研究机构, 许多国外同 行都把目光投向中国西南的这个偏僻山沟, 英国、 奥地利、 美国、 瑞典、 中国台湾等国家 和地区及国际植被学会等国际组织的林业 专家陆续专程赶来考察、 访问.瑞典一位林 学专家在考察会同站的速生丰产杉木林时, 一测算,每亩活立木蓄积量竟达到 87.2 立 方米.他钦佩地说, 我们皇家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