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 2019-07-02 |
8 ― 盖省市县乡四级综合指挥体系, 提升重大事件应急协同指挥水平.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实现城市管理运行状态的全面可视和监测. 围绕精准管理需求, 加快发展安全生产、 城镇和农村房屋安全、 宗 教事务管理、 交通治堵、 水利、 市政设施运行等各方面的数字化专 业应用. 5.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应用.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 同管理平台, 整合和打通各地、 各部门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和业务管 理系统, 构建生态环境主题库和综合管理协同工作平台, 促进生态 环境保护各相关部门流程再造、 业务协同、 数据共享, 有力支撑打 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综合监督管理, 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数字治理、 精准治理、 智能治理.持续推进应对 气候变化、 建筑节能减排管理、 海洋生态环境、 林业生态保护等专 业化应用系统建设. 6. 推进政府运行数字化应用.建设全省统一的 浙政钉 平台, 全面推进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移动办公, 实现办文办会办事、 督 查督办、 在线培训、 财政预算、 资产管理、 后勤管理、 绩效管理、 档案 管理等数字化应用, 推进政府内部业务流程整合优化、 精简高效. 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公文交换平台, 拓展基于电子政务视联网的 统一视频会议系统应用, 提升政府工作执行力和协同化水平.加 快完善统一的电子监察系统, 拓展权力运行监察范围, 强化实时监 控、 预警纠错, 推进依法行政、 清廉浙江建设.
(二)建立一体化技术支撑体系, 为政府数字化转型赋能. ―
9 ― 1. 建设统一开放的应用支撑体系.构建全省统一的可信身份 体系, 实现全省统一身份核验.建设全省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 台, 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开展行业管理、 决策辅助、 应急处理等提 供电子地图服务.加快完善省统一公共支付平台, 为各类政务服 务、 公共服务提供安全便捷的网络支付渠道.推进公共信用信息 平台建设, 深度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在政务服务、 市场监管、 社会治 理等领域的应用.建设统一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和移动应用开 发平台, 支撑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 .搭建统一的政府数字化转型 运营管理平台, 实现公共组件集成管理、 业务管理、 知识管理、 智能 客服和绩效评价管理.集中建设电子签章(签名)、 电子归档、 工 作流管理、 搜索引擎、 计算机视觉、 智能语音交互、 语言识别、 机器 学习等公共技术服务组件, 为各类政务数字化应用提供标准化开 发组件. 2. 建设共建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 建 设政务大数据统一支撑平台, 实现公共数据资源一体化管理.建 立全省统一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 完善省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 共享平台, 推进全省基础数据资源向部门数据仓、 省大数据中心汇 集, 强化数据资源统筹规划、 分类管理、 整合共享.建成人口综合 库、 法人综合库、 公共信用信息库、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库等 基础数据库, 推动全省电子证照库全面覆盖, 围绕审批服务、 执法 监管、 投诉举报、 决策辅助、 应急预警等跨部门、 跨层级、 跨地区协 同应用, 建设各类主题数据库, 为政府履职提供数据支持.推进各 ―
0 1 ― 部门专业档案的数字化、 数据化, 建设共建共享的档案信息库.加 强数据质量治理, 建立数据及时更新和快速校核机制.健全数据 共享和开发利用机制, 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 提供数据支撑.加快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和社会化利用, 建设全省 统一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建立完善数据开放制度, 在确保国家安 全、 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优先满足与民生紧密相关、 社 会效益显著的数据开放应用需求. 3. 建设集约整合的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建设全省互联互通的 政务 一朵云 , 完成 两地三中心 (即同城生产数据中心、 灾备中 心, 异地灾备中心)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云优先战略, 加 快各级政务信息系统向政务云平台迁移, 实现计算资源、 存储资 源、 服务支撑、 安全保障等共性基础资源集约共享.加快电子政务 外网升级改造, 按需拓展网络覆盖范围, 按照相关网络安全标准和 要求, 加快推进各部门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迁移整合 和融合互联.建设跨部门、 跨层级、 跨地区的物联网感知体系, 统 筹各种传感器的选型、 空间布局, 实现各类物理感知数据共享使 用.加快建设 雪亮工程 ,推进省市县三级视频共享总平台建 设. 4. 建设严密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树立网络安全底线思维, 全面落实网络安全同步规划、 同步建设、 同步实施要求, 推动安全 与应用协调发展.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建立 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