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 2019-07-04 |
能源供应日渐趋紧,缺煤、 少气、无油的湖南面临经济高速发展的能源瓶 颈;
就连一度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也 开始有了成本上升,甚至用工不足的担忧. 在湖南省委常委、 副省长陈肇雄看来,立 足于现实,湖南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也正 处于从过去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的阶段、从重 化工业往高新产业发展迈进的阶段,最重要最 紧迫的问题是转变发展方式,而转变发展方式 必须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洞庭湖畔的巴陵石化,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萦绕多年: 同沿海发达地区的兄弟企业相比, 企业只是业内的 小块头 , 先天优势 相对不 足 ;
同 其他行业相比,石 化行业早已贴上 两 高 标签,发展空间日益局促. 多年探索,巴陵人总结了这样一句话: 竞 争力源于创新力. 通过创新,让企业找到了差 异化竞争的核心动力,不仅成为国内SBS(第三 代合成橡胶)生产线最多、能力最强、最具国际 竞争力的锂系聚合物生产企业,而且成为国内 同行的风向标.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 巴陵 石化的求 新之道,映射出湖南眼下的路径选择―― ―没有自主 创新,就没有经济健康发展的当前,更谈不上 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铁建重工负责人看来, 工程机械的未来 是地下作业时代.但是长期以来,工程机械 地下 市场 的话语权,一直被西方发达国家把持.以业 内 航空母舰 级产品盾构机为例,西方几家大型 工程机械企业,几乎占据了全部国内市场. 这就不难理解,当企业在湖南申报盾构机 的科技项目时,最初得到的是惊讶与质疑: 你 们有这个能力吗? 他们用事实作答.短短5年,企业自主研制 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盾构机,不仅 在去年占据国内国产盾构机的 半壁江山 ,年 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而且迫使国外同 类产品价格下降了近50%. 这其中的秘诀,是铁建重工以创新为导向 的自觉,是同步搭建9个研究院、吸收600多名科研人员的大气, 是每年拿出近400万元奖励 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决心.一句话,还是依 靠科技创新. 铁建重工的迅猛势头,让湖南人看到了挑 战中的机遇: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正孕育着突破,抓住先机,湖南就有可能实现 新跨越. 早在两年前, 创新型湖南 就已被湖南列 为作为着力打造的 名片 之一.今年2月,指导 湖南未来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创新型 湖南建设纲要》正式出台.湖南省再次明确提 出,让创新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推动湖 南迈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协同的 魔力 ―― ― 产学研一体化 点石成金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12年前的岳麓山下,年过半百的中南大学 教授何清华,与中南大学智能机械研究所的十 余名同事一道,靠着50万元借款和租赁而来的 闲置厂房,迈上创业之路.山河智能的创业传 奇,由此着墨. 如今的山河智能,总资产近50亿元,员工近4000人,堪称中国小型施工机械领域的龙头 企业,位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在湖南,类似的传奇演绎还有很多.从众多成功故事的背后,湖南人看到了产学研一体 化 点石成金 般的魔力,看到了科技与产业深 度融合的惊人能量. 不过,产学研一体化,知易行难.企业看中的 是经济利益, 高校和科研院所看中的是科研价 值.湖南人明白,消弭二者鸿沟,还是得靠创新. 湖南在全国率先实行两个 70% ,即 知 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占股比例由双方 共同商定, 最高比例可达到公司注册资 本的 70%.成果持有单位最高可以从技术转让(入 股)所得的净收入(股权)中提取70%的比例奖 励科技成果完成人 . 这是先行先试的过人气魄,瞄准的是产学 研结合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流动的主要 政策 障碍.放眼全国,这两个比例大多在10%到35% 之间. 政策层面的突破, 催生了 创新活力的迸 发. 红宇耐磨 的成长,便是最好的注脚之一. 2006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