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 2019-07-05 |
当市场呈现反向基差运行结构时,传统的基差理 论已显陈旧,而依照传统套保原则的操作体系则更是漏洞百出.套保理论和实践 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时间追溯到
2004 年5月初,正当人们惊诧于铜价的连续下跌时,公司的很 多保值客户纷纷反映现货盈亏与期货盈亏出现了大幅偏差, 有的客户亏损额高达 几千万,已超过了其全年的计划利润额. 为何在行情方向判断正确的前提下, 企业的卖出保值却出现大幅亏损呢?同 类型的保值企业在同一时间出现问题,绝非偶然的小概率事件,一定是我们在以 往的保值方案设计中忽略了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一般的基差理论,在近强远弱 的格局下,企业卖出保值是应该存在净盈利的,并且基差变化对套期保值的影响 是逐渐产生的,而当时套保企业的保值损失却是一次性产生的,显然,传统的基 差理论所阐述的基差风险已经无法解释卖出保值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 我们首要关注的影响套保效果的因素便是基差风险,而此时,沪铜市场基差 特性确实与众不同. 特征 1: 反向基差持续时间长,并且幅度不断扩大. 特征 2:近月基差大于远月基差. 所谓反向基差是指市场处于现货价格高于期货、 期货近月合约价格高于远月 合约价格的这样一种状态.在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由于仓储成本的存在,商 品的现货价格应该小于期货价格,期货远月合约的价格高于近月合约的价格,即 市场处于正向市场.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市场可能转变为反向市场:第
一、 市场近期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非常迫切,远远大于市场近期的产量和库存量,使得 现货价格大幅提高, 高于期货价格;
第
二、 预计将来该商品的供给会大幅度增加, 导致期货价格大幅度下跌,低于现货价格. 这种反向基差结构下, 依据数量相等原则, 铜冶炼商对其库存进行等量保值, 结果便是企业卖出保值量越多,亏损越重;
依照月份相近原则,在隔月基差近高 远低的格局下,周期为一个月的加工企业,购入原料在近月卖出保值后,每次换 月都要承担大额的基差损失. 传统基差理论无法揭示反向基差卖出保值企业亏损的根源, 而依照传统套保 原则操作的卖出保值企业却进一步将其保值亏损扩大. 这里我们从崭新的视角探 究基差规律,基于基差特性构建库存-基差预测模型,探究反向基差保值的一般 规律,以利于促进企业套期保值实践.
一、基差特性 为了更充分地挖掘基差变动的规律,我们对基差的特性进行了数理分析.
(一)稳定性 基差的稳定性主要是指基差的波动相对于价格波动的幅度要小. 由于期货价 格是建立在现货价格基础上,且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受同一组相同因素的影响, 所以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因而基差波动相对于价格的 波动要小.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推导予以证明. t t B S F = ? 其中: t S 和tF分别为t 时刻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 B 为基 差. 由于时间是连续的,所以可以把 t t B S F = ? 看作是时间的函数,记作 ( ) t t B t S F = ? . 则: ( ) t t dS dF dB t dt dt d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