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 2019-07-06 |
其二是具有主观判断的色彩.随着以中关村股份代 办系统为基础的新三板扩容方案的实施, 会计实证经验结论对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的判断都将 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是首次将剩余收益应用于场外市场会计盈余信息评价, 并 提出适于在该类特定市场使用的计算方法.
二、文献回顾 场外市场盈余信息含量研究中, Grant 运用了和 Ball &
Brown 近似的研究思路, 发现场外市场企 业披露的年度盈余信息比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披露的年度盈余公告含有更多信息含量.投 资者对场外市场股票盈余信息的反应更强烈, 究其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于场外市场的信息获取渠道 更集中于盈余公告和年度报告中的公司信息[ 1].Brown 对场外市场公司人为操纵盈余信息的市场反 应进行了研究, 发现交易所和场外市场的股票价格在盈余公告前表现并无差异, 而折旧政策变更的盈 余信息公告后的市场价格表现却不同,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第1 周价格表现在场外市场直到第4 周至 第5 周才显现出来[ 2].这支持了 Grant 所预言的场外市场可获得的临时信息含量少于纽约证券交易 所的推断. 国内场外市场的研究中, 马晓青分析了三板市场的有效性①, 认为
2004 年的三板市场没有达到 弱势有效市场( Weak Form EMH) 的标准.经验性检验发现三板市场的相关系数大于同期上海、 深圳 主板市场.并且, 三板市场投资的超常收益率大于其他两个市场, 这说明三板市场不稳定[ 3].崔志娟 从信息结构视角研究了场外交易市场的有效性, 她认为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天津股权交易所为代 表的场外交易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两个市场都谈不上有效市场[ 4].这一阶段, 我国场外市场的 市场效率为弱势有效抑或无效, 表明此期间的盈余信息含量水平仍然较低.陈国辉、 刘斌以新三板企 业为样本, 检验场外主体市场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他们发现盈余信息披露对投资者超额收益有显 著影响, 并推断出我国场外交易主体市场处于弱势有效状态[ 5].这一国内场外市场盈余信息含量专 项研究表明,
2010 年后我国场外主体市场逐渐规范. 在剩余收益计算方法的研究中, Ohlson 提出了剩余收益定价模型, 将经济利润的思想通过剩余收 益和对会计数据的经验分析用股权估值和股票定价方式表达出来[ 6].剩余收益的思想和计算方法在 现代会计估值模型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陈信元等按照 Ohlson 定价理论的要求, 在经验性估计模型中 引入了剩余收益变量.他将剩余收益 RI 的计算方法表达为以每股收益为基础, 扣除(β - 1)与上期 ・
8 5 ・ ①市场有效性即市场效率, 是信息含量在市场反应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每股净资产的乘积[ 7].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中, 不同版本剩余收益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对会计收益与 股权资本价值和股权资本成本的确认与计量.郭洪、 何丹提出了基于剩余收益理论的权益资本成本 的4 种计量模型[ 8], 但是该理论在场外市场实践中仅有部分参考价值.本文探讨的是会计一般范畴 的剩余收益, 因此参考和借鉴了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关于剩余收益的作用, 谷祺、 于东智认为剩余收益思想和 EVA 评价体系对21 世纪企业业绩评价 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外大公司都采取了该类新的评价标准, 目的是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企业发展目标 和行为准则[ 9].赵志君通过剩余收益的评判标准考察了沪、 深两市的895 家企业样本, 研究得出中国 上市企业的股价普遍高于其内在价值, 股市存在严重的泡沫现象.赵志君还认为, 股价的形成机理中 存在市场完善程度因素的制约, 即在成熟、 完善的市场环境中, 股票价格以企业内在价值为基础, 价格 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 在不成熟、 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 股票价格偏离企业内在价值[ 10].于是, 通 过合理手段, 例如计算剩余收益, 对投资者判断股票价格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由于场外 市场和相关研究刚刚起步, 剩余收益在场外市场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