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2019-07-07

20 岁.那天归来, 刘绍棠累得够呛, 夫人曾彩美赶快照顾他服 药、休息,绍棠却连呼: 痛快!痛快! 刘绍棠的真正身份还是作家,他谈到当时 正抓紧整理的《刘绍棠文集―― ―大运河乡土文 学书系》, 谈到他刚出版的杂文集 《红帽子随 笔》, 还特别提及呕心沥血终于创作完成的长 篇小说《村妇》.这部

21 岁就曾写成初稿,但因 手稿被毁,直到

1996 年才重新写就的小说,展 现作家生于斯、 长于斯的北运河

20 世纪变迁 的历史画卷,融入了刘绍棠几十年的人生感悟 和对父老乡亲们全部的挚爱. 我顶着高粱花 儿走向文坛,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我的一个 最美的梦,终于要圆了. 我听他 大侃 的,几乎全部是《村妇》里的 动人故事.时而他眼里充盈着泪花,时而我不禁 为书中的人物命运扼腕叹息,不知不觉中,夜幕 已拢上窗来……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古老的通州 大运河以美丽而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 刘绍棠学长生前说过的那句 如果我的名字与 大运河相连,也就不虚此生了 ,此时更时常回 响在深念他的人们耳旁. 大运河不会忘记他,大运河畔儒林村的父 老乡亲不会忘记他. 他曾用

40 多年的创作抱 住这块沃土不放,年仅

61 岁的璀璨人生,全部 融入了大运河日夜不息的涛声. 通州区在建设、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同 时,十分重视挖掘大运河源头,即通州北运河 的丰厚的人文底蕴.作为当年唯一在场的媒体 人,我越发觉得有义务、有责任把

20 年前刘绍 棠骨灰安放的情景再现给今天的建设者们和 千千万万和我一样深切怀念他的人们. 那是

1998 年4月12 日,刘绍棠的骨灰悄 然安葬在他的故乡―― ―京郊通州区北运河畔. 绍棠学长的骨灰安葬地选在紧临大运河端 头的一处土坡上.这里,远可望见作家生身之地 儒林村的袅袅炊烟, 近能听到大运河流淌不息 的水声.通县人民政府曾于

1992 年为他设立刘 绍棠文库,因肝硬化抢救无效、没有来得及留下 任何遗言的刘绍棠长眠于此,当是魂归故里了. 当日中午

12 时45 分, 几辆小车驶近.身 着黑色服装的曾彩美走下车来.这是一个没有 任何官方色彩的仪式,甚至没有告知与刘绍棠 交往甚深的众多朋友.然而,依然有不少人早 已等候,为他送行. 曾彩美缓步登上北运河畔土坡,这里依稀 可见河东岸的农舍.脚下这熟悉的土地,她曾 随丈夫无数次走过,绍棠瘫痪后,她还用轮椅 推着他来探望大运河和乡亲.是日,绍棠将留 下不走了. 黄土坡上, 亲属们已挖好了一个一米见 方、约两米深的坑穴.刘绍棠的三弟刘绍振等 人跳下坑,他们先把一个用水泥筑成的石匣正面 朝东南放好,然后准备把黄绸覆盖着的骨灰盒放 进去.这时,曾彩美已泪流满面,她把绍棠的骨 灰盒紧紧地抱在胸前,哽咽得难以成言.绍棠的 儿媳玲玲拿出了随葬物品: 三本新出版的还散 发着油墨气息的《刘绍棠文集》,父亲生前喜爱 的两瓶茅台酒、一枝粗杆蘸水钢笔和几个备用 的笔尖. 小女儿刘松苎悲痛欲绝地呼唤着: 爸呀…… 下午

1 时30 分,水泥匣盖封死了,刘绍 棠的长子刘松萝按照通县农村的 老礼儿 ,第 一个捧起泥土撒下去……刘绍棠的骨灰盒,被 亲友们一捧一捧和着泪水的泥土覆盖了. 安葬刘绍棠骨灰的地点不是公墓区,不能 立碑, 曾彩美率儿孙们种下了一棵常青的松 树.人们纷纷把带来的鲜花一束束、一瓣瓣地 撒在安葬着作家的土地上…… 一位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