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我不是阿L | 2019-07-12 |
87 名,其中博士
47 名,选派
30 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
8 - 三江源生态一流学科领域的博士学位教师总数达到
200 人, 在职 攻读博士学位教师
110 人. 学科群以 双聘 形式柔性引进两院院 士1名;
借助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帮扶,接收清华大学免试直推硕 士研究生
2 名;
接收青海省面向国内重点高校定向招录选调生
1 名.学科群教师和团队获批第三批青海省 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 划 个人
33 名、团队
3 个,3 人入选国务院特贴专家、2 人入选 青海省优秀专家,获批院士工作站
1 个. 3.支持教师职业发展.学校年内举办六期 名师工作坊 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引领示范作用;
积极推进实践培养、 网络培训、 教学观摩等培训培养工作;
修订《青海大学教学工作成果奖励办 法》 ,加大教学成果奖励力度;
学校承办青海省第四届教学技能 竞赛,并在第四届全国教学竞赛中获优秀组织奖.三江源生态一 流学科群教师全年参加各类培训进修
600 余人次,2 名教师获国 家级教学竞赛三等奖、2 名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
一、二等奖、1 名教师获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 名教师获省级优秀教师;
7 名 教师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4.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严格执行《高 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双聘高层次人才管理暂行办法》等现 有人才政策.起草了《博士分类引进与管理办法》 ,修订了《在 职攻读硕、博士学位暂行规定》及协议,探索符合省情校情的人 才工作举措,三江源生态一流学科入选青海省 人才高地 试验 区,制定了《人才高地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岗位绩效考核办 -
9 - 法》等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人才引进培养新机制.
(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1.加强基础研究.2018 年,继续在高原农作物(油菜、马 铃薯、青稞等) ,特色动物(牦牛、藏羊、冷水鱼等) 、特色植物、 牧草等挖掘优良性状控制基因、高原特殊环境适应基因,探究分 子调控机制;
研究退化草地退化过程及其修复技术,持续开展水 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探索开展 山水林田湖草 的创新研究;
研 究高原低氧适应机理、高原地方病的发病机理等,全年共发表论 文255 篇,其中 SCI 论文
87 篇.一流学科群共立项各级各类项 目117 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34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82 项,当年总到账科研经费 1.9 亿元 (学校全年到账科研经费达到 3.19 亿元) . 青藏高原牦牛高效 安全养殖技术应用与示范 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 批经费
1207 万元.该项目是一流学科群获批主持的第
5 个重点 研发计划项目. 在天河动力学和空中水资源基本理论基础研究方面, 依托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南河流 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天河动力 学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重点 专项项目 全球水循环及'
天河理论'
与关键技术国际大科学计 划 等项目,提出了 天河 与 白水 的概念,揭示了天河的 物理实质,并给出了相应的力学抽象,解释了天河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