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 2019-07-15 |
1 0.
1 6
1 8
5 / j . j x a t u. e d u. c n .
2 0
1 5.
0 6.
0 0
1 高斯光束束腰位置及尺寸的精确测量 王W廷,张瑞红,李光耀,张博伦 ( 西安工业大学 理学院, 西安
7 1
0 0
2 1 ) 摘要: 研究了如何提高高斯光束束腰位置及束腰半径的测量精度. 从高斯光束的对称性出 发, 测量了其束腰位置. 根据高斯光束通过薄透镜的传输特性, 结合已确定的聚焦高斯光束的 束腰位置, 得到了待测高斯光束的束腰位置及束腰尺寸. 根据高斯光束的对称性, 直接确定了 待测高斯光束的束腰位置, 进而在该位置对束腰半径进行了实际测量. 结果表明: 反推的束腰 位置及尺寸分别可精确到0.
0 1mm 和0. 1mm, 且反推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一致. 关键词: 高斯光束;
束腰位置;
束腰半径;
传输特性;
对称性 中图号: O
4 3 2.
1 +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9 9
6 5 (
2 0
1 5 )
0 6
0 4
3 1
0 3 樽 嶙 淋嵌 ?樽, 淋 ?镒, 嶙?, 淋 ?踝(SchoolofS c i e n c e , X i '
a n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
a n7
1 0
0 2 1, C h i n a ) :Aaccuratemethodofmeasuringt h e G a u s s i a n b e a m w a i s tl o c a t i o n a n d w a i s ts i z ei s p r e s e n t e d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G a u s s i a nb e a ms y mm e t r y , t h ew a i s t l o c a t i o nc a nb eo b t a i n e d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 T h ew a i s t l o c a t i o na n dw a i s ts i z ea r ea l s om e a s u r e dd i r e c t l yb yt h eG a u s s i a nb e a ms y mm e t r ya n d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r o p a g a t i o nt h r o u g ht h i nl e n s . T h ep r e c i s i o no fd e r i v a t i o nr e s u l t so n b e a m w a i s t l o c a t i o na n ds i z ei s0.
0 1 mma n d0.
1 mm,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u l t sa r ei ng o o da g r e e m e n t w i t h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 l ym e a s u r e dr e s u l t s . :Gaussianb e a m;
w a i s t l o c a t i o n;
w a i s t r a d i u s ;
p r o p a g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s y mm e t r y 高斯光束关键参数分别为束腰位置、 束腰尺寸 及光束发散角, 尤其是束腰位置和束腰尺寸更为重 要, 因为高斯光束的传输特性可以完全由这两个参 数确定. 实际中, 为了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 需要知 道这两个参数的具体数值, 如激光光束传输或成像 系统的设计、 通过比较相关参数选择质量更优的激 光器产品、 高斯光束传输特性的研究、 非线性光学 研究、 工业激光器的应用、 医疗激光器应用等需求. 实际中有许多测量高斯光束参数的具体方法, 如扫 描狭缝法[
1 ? 3] 、 刀片边缘法[
4 ? 6] 、 变孔径法[ 1] 及针孔 法[
7 ] , 这些方法的特点在于测量一些确定位置的光 束在不同范围内的功率或光强, 从而得到功率或光 强分布图, 推出这些位置的光束半径, 再根据高斯 光束的自由传输特性反推出束腰位置和束腰半径, 但这些方法测量速度较慢, 测量过程中光强变化容 易引起测量误差;
另外, 实际中高斯光束波前畸变 也给光束半径的测量带来一定误差, 反推过程中光 束半径也参与运算, 使得测量结果具有较大误差;
第3 5卷第6期2015年6月西安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ofX i '
a n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
3 5N o .
6 J u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