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9-07-16

1965 年12 月10 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天空中迷漫着北欧冬天刺骨 的寒意,大地上白雪皑皑.然而,金壁辉煌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里却充盈 着热烈的气氛,一年一度的隆重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一位身材不高、神态庄重安详的俄国人,站在大厅中间的位置,从瑞典 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的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和证书,证书上写着短短的几 行字: 授予米・亚・肖洛霍夫一九六五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借以赞赏他在描写 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 这一天无疑是肖洛霍夫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天. 由瑞典皇家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评委们字斟句酌地写下的这段评语, 虽只有几十个字,却凝练而严肃地道出了肖洛霍夫几十年来的文学创作的成 就和价值.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于六十年前也即

1905 年出生在 沙皇俄国的顿河军屯州维约申斯克镇克鲁日伊村.此地偏僻而贫困,远离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骠悍孔武、粗犷质朴的哥萨克人的聚居地――哥萨 克的前辈是由于各种原因而流落到草原上的俄罗斯人,他们亦农亦牧亦战, 其好勇斗狠的强悍气质和骁勇善战的民风习俗名震欧亚大陆,曾令法国人、 德国人、英国人、瑞典人、波兰人、土耳其人闻风丧胆,哥萨克战士爱好醇 酒妇人也举世闻名,但还没有人想到过,在哥萨克人世代居住之地竟然会冒 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更何况肖洛霍夫出身于一个地位低下、与文学亦毫无因缘的家庭:他的 父亲做过农夫、牲口贩子、小商店店员,其最体面的职业也不过是村中小磨 坊的老板;

他的母亲是地道的哥萨克女儿,从十二岁开始到富人家做女佣, 以后是农妇,和当地大多数普通的哥萨克女人一样,她是一位文盲. 肖洛霍夫到了七岁才正式取得自己的姓氏,因为这一年他的父母才正式 结婚.在此之前,由于老肖洛霍夫是来自外地梁赞省的移民,在维约申斯克 镇这个基本上由哥萨克人组成的小镇上,他这样一个经济拮据、无依无靠的 外来人是很难为当地人所接受的.因此,肖洛霍夫的双亲是先有了孩子、家庭,过了七年,才缔结了为当地人所认可的正式的婚姻. 因为家境并不富裕, 也因为战乱的影响, 肖洛霍夫只上过小学 (未毕业) , 中学(同样未曾毕业).他从十五岁起就开始自谋生活,先在本地的苏维埃 政府粮食采购办事处做办事员,而后去莫斯科,当过装卸工、泥水匠、会计. 在莫斯科,他一度想进工农速成中学继续自己的学业,终因生活动荡而不得 不放弃这一想法. 如果肖洛霍夫懂得中国的历史,他会认为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哲人晚年 回顾自己生平经历时所说的一句话很贴切他的情况, 那就是孔子所说的: 吾 少也贱. 少也贱 的孔子后来成了伟人,不过孔子并不是真正的平民子弟,他 身上流淌的乃是贵族的血液,只是他的家庭已经衰落下来.肖洛霍夫不同, 他真正来自社会的底层,经过六十年的人生跋涉,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俄国腹 地闭塞的哥萨克小镇走到了世界文学的圣殿,赢得了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的 桂冠――诺贝尔文学奖! 所以,中国古代另一位与肖洛霍夫一样出身于农家的人说过的话应该更 能反映肖洛霍夫的感受,此人为秦朝末年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陈胜,他给世 人留下了一句掷地作金石声的壮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但是,世间的芸芸众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这样的 人毕竟是极少数.在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有一些看似偶然而实际上是必 然的因素;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