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n灬不离不弃灬 | 2019-07-18 |
《史记》 的 列传 承续 《礼记 ・王制篇》 以方位视角来 区分各地人群文化的地方观, 形塑 了汉代及其后的一整套史家的地 方书写传统.就地方的角度而言, 中国现存第一部、体例最完整的《华阳国志》 , 恰为记叙以巴蜀为中 心的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的方志.其中除了关注西南与中央王 朝的关系以外, 尤可注意者是还记 载了许多官方史书阙如的地方传 说.之后, 自宋、 明、 清, 至民国, 四川的方志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他关于蜀地的诗文篇章更是数 不胜数.如此数量众多的地方书 写, 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以来蜀人的 文化自觉, 也形塑了外人和蜀人对 于 蜀地 的认知观念. 这样看来, 蜀地 既是一个客 观的地理区域, 又是由历代书写形 塑的表述单位.蒋蓝的 蜀地笔记 参与了这一书写传统.在第一 篇可视为全书总纲的 《历史谱系中 的 巴蜀定律 》 一文的第一段, 蒋 蓝写道: 在国人印象中, 巴蜀人多 地少,环境挤压出来的精明和强悍, 促使巴与蜀成为 '
最自以为是'
和 '
最擅长单打独斗'
的代表;
自然 地理的特殊封闭, 又使群山环抱的 蜀地与黄河文化隔山而立, 且巴地 又与婉约的江南文化隔江而望, 三 足鼎立的巴蜀文化格局在先秦时 代即已形成. 这里总结的 巴蜀特 性 是不是客观事实呢?蒋蓝用一 个短语 在国人印象中 轻轻一提, 点明这种 事实 乃是来自普遍的、 同时也略显刻板化的共识观念.他承认这种事实有一定依据, 但又 强调历史有一定的 变数和常数 .接下来, 他讲述了三个 成王 败寇 的典故和一个政权强制修正 风俗的故事, 隐喻关于历史的规律 在于人心. 《蜀地笔记》 不是一个蜀人对 本地文化之光辉灿烂的证明, 也不 是细枝末节的修补, 毋宁说, 它把 看似具有连续性的 蜀地 视为一 个假说, 一个待商榷的问题, 把前 人和他者的言说变为探讨的空间, 用自己的观察和书写去挑战主流 的观点, 以此对有代表性的地方象 征进行解码和再次编码. 自适其 适 的 笔记 在这里被发扬成为具 有独立批判性的写作立场. 《蜀地笔记》 凡四十六篇, 分为 上 中 下 三编.上编 蜀杌 外传 大致可视为历史记录、 历史补 遗. 杌 据传为古代 嚣凶之恶 , 另一说为伐木留下的缠绕年轮的树 桩;
原为楚国史书名, 后有四川新津 人唐英拟为书名 《蜀杌》 , 比喻为 可以警戒后人的历史.蒋蓝选择这 个冷僻的词语作为编名, 显示了他 偏好的另类史观.本编文章涉及自 然地理 (武担山、 巴蜀江河) 、 地标景 观 (都江堰) 、 人工器物 (李冰石像、 汉碑、 雕版印刷的经文) 等, 均与古 史相关.中编 蜀轸流转 由二十六 篇风物考辨的文章组成, 写的是蜀 地传说中或现实里的动物或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