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2019-07-30
第8版 时报周末 ・ 文苑 2019.

03.23 星期六 | 责任编辑: 顾金华 视觉编辑: 邱丽娜 太阳鸟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许超森 本报地址: 上海市江浦路667号

电话:

25033875、 25033874或25033860 传真:

65891335 邮编:200082 本报电脑部电脑照排 浦东彩虹印刷厂印刷 文苑投稿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欢迎投稿 记忆中的庆宁寺摆渡 姜德福 文 像我这样土生土长的浦东人, 从 来不认为自己是 上海人 , 上海人 是城里人, 而我们浦东人是 乡下 人 , 也叫 本地人 .另外, 浦东也不 算 上海 , 也只有摆渡过了黄浦江, 才算到了真正的 上海 . 我的老家在金桥, 过去坐小火 车一站路就到庆宁寺, 火车站和码 头紧挨着, 从庆宁寺码头摆渡过去, 就是复兴岛, 走到杨树浦路坐上叮 当响的

8 路有轨电车, 沿途经过提篮 桥、 外白渡桥、 外滩, 一直可到南京 路, 这就是 乡下人 到城里 白相 来了. 过去从庆宁寺码头上来, 有一 条狭长的石子路与几百米之处的 浦东大道相连.石子路两边, 有一 些商铺, 还有一些小吃店.每天早 晨, 附近十里八村的农民都到这里 设摊, 出售自己种的萝卜青菜或捕 捞的鱼虾, 使原本狭窄的街面更加 拥挤.来回摆渡的人都必须穿过 这熙熙攘攘的集市才能到达码头.码头附近有一座寺庙,就叫 庆宁寺 .但当地老百姓习惯叫 高庙 , 与普通的高桥、 高行等齐 名, 三高 成为浦东历史悠久的小 集镇. 从5岁那年的第一次,70 年来, 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从庆宁寺 码头坐船过江.但其中有那么几 次 摆渡 , 却在我一生中留下了深 刻印象, 是永远忘不了的. 第一次从庆宁寺摆渡, 是为了 逃难 .虽然我只有

5 岁, 但也记 事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这是1949 年的5月,上海解放前夕.听说要打仗了, 浦东有很多老 百姓, 投亲靠友躲到上海城里去. 父母亲带上我住到父亲干活的裁 缝店里去.送我们过江的还有我 爷爷,而奶奶则在浦东的老家坚守.一家四口, 提箱扛包, 好不容 易从庆宁寺挤上船, 船上塞得满满 的全是 难民 .爷爷把我们送到 位于南京路上的裁缝店后, 马上折 身返回浦东.后来听说国民党沿 浦东大道全线戒严, 爷爷过不了封 锁线, 回不到家里, 只得借住在居 家桥的亲戚处.因为打仗, 裁缝店 关门了,老板收留我们在店里住下.店铺就在南京路上, 我亲眼看 到, 进城的解放军, 确实露宿在马 路上, 没有进市民家的. 没有几天, 姑父从乡下赶到市 里, 找到了我们, 告诉我们一个不 幸的消息,全村的房子统统烧光了, 死了不少人.奶奶躲进事先挖 好的 防空洞 里, 才算躲过一劫. 听说家里房子烧掉了, 母亲伤心地 掉下了眼泪. 全国解放后, 父亲在南京路上 的鸿霞时装公司做裁缝.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 为支援首都建设, 鸿 霞时装公司迁到了北京.爷爷奶 奶先后去世后, 母亲独自一人带着 我们兄妹几个在浦东乡下务农.母亲是个很开明的人, 收到父亲寄 来的汇款单从邮局取出钱后, 有时 能带上孩子去城里找一家经济实 惠的饭店 打牙祭 .那一天的庆 宁寺摆渡, 是我们兄妹最难忘也是 最开心的日子, 好比过年一样.我 们一大早就起床了, 换上干净一点 的衣服, 高高兴兴地向庆宁寺码头 走去.有时在复兴岛上, 有时在杨 树浦路, 有时在提篮桥, 母亲带我 们走进一家小饭店, 为我们点上一 桌菜, 那时兴 八样头 , 鸡鸭鱼肉 全有, 算是开 洋荤 了.在农村, 天天都是酱瓜萝卜干,见不到荤腥, 这一天算是过节了.母亲看着 几个孩子狼吞虎咽、 风卷残云的样 子, 心中不是个滋味, 自己却不伸 筷子.但对我们来说, 这是我们孩 提时代最难忘的从庆宁寺摆渡.

1963 年的春天,

18 岁的我光荣 地成了一名人民解放军.离开浦 东时, 也是在庆宁寺摆渡.难忘码 头上, 群众夹道欢迎, 锣鼓声鞭炮 声响成一片.使我感到当兵竟是 如此荣耀.到了复兴岛上, 好几辆 军用卡车一字排开披红挂花等着 我们, 把我们这些新兵送到了杨浦 货运站.我们进到 闷罐 车厢里, 在五天五夜的长途颠簸后, 到了吉 林延边叫朝阳川的一个空军场站 进行军训.离开庆宁寺码头的时 候, 上海已经是桃红柳绿的早春三 月.没想到, 这里还是一片白茫茫 的冰天雪地.也从这里起步, 开始 了我后来长达45 年的军旅生涯.期间有过几次探亲回家, 来来回回 从庆宁寺摆渡, 只要一登上渡船, 立马就有一种游子归来的感觉.

1993 年下半年, 我奉命从东北 调到位于上海五角场的空军政治 学院工作.这时黄浦江上有了南 浦大桥, 不久有了杨浦大桥, 再后 来有了翔殷路、 军工路越江隧道, 再从浦东来回上海, 就较少从庆宁 寺摆渡了. 也是凑巧, 或许是一种缘分. 在距我驻地营门口的十几米处, 有一个60 路公交站,直通复兴岛码头.退休后, 能得空四处走走, 鬼使神差般地,我会时不时坐上60 路公交车, 在复兴岛和庆宁寺之间 的轮渡上来来回回,倚船看看江景, 上岸走走逛逛, 什么也不为, 也 许只是怀旧.毕竟从上海解放开 始,我在这里走过了70 年.但所到之处, 已经难觅旧时的踪影, 黄 埔江两岸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 容真是一点不为过, 每来一次都有 新变化.放眼望去, 拓宽的马路、 新修的高架立交、越江的大桥隧道、 纵横交错的轨道交通、 耸立的 高楼大厦、 比比皆是的时尚中心、 超市商场……尽收眼底.庆宁寺 已经不是原来的庆宁寺了,和我70 年前的第一次坐轮渡、50 年前的当兵离开、20 多年前的重回上海、

10 多年前的刚刚退休, 都大不 一样, 无法比拟.

70 年, 弹指一挥间.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对身边发生的变化平时可 能习以为常、 不以为然;

而现在回过 头来好好回忆回忆、 比较比较, 还真 的不同寻常.70 年, 国家发展起来 了, 强大起来了, 而我们也就是这样 走过来了, 所经历的既有风雨, 更有 彩虹. 海上风物 学工 (上) 王卫 文 回忆起上世纪七十年代, 初中毕 业时一个学期的 学工 生活, 那段难 忘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那天当班主任宣布我们班级 学工的单位是杨浦木材厂, 我盼望已 久的心情一下子被浇了凉水. 杨浦木材厂我太熟悉了, 因为我 们家住在机械学院 (现上海理工大学) 竟然和杨浦木材厂是 一墙 之隔, 一条 绵绵 几公里的铁丝网, 两边种植 着茂密的冬青树形成的 屏障 把机械 学院和木材厂分开.站在机院学府的 的大操场上透过这冬青树能隐隐约约 看到木材厂宽阔的场地上堆满着成堆 的木材. 每天那刺耳的锯木声吵得人心 烦, 要是刮起南风闻到最多的是伴 随着木屑粉尘飘来的怪味, 还有成 年累月浸泡在定海江上散发着 臭味 成排的木筏也都是来自杨浦木 材厂. 父亲认真地和我说: 不要小看 杨浦木材厂, 这可是承担上海木材 加工大部分的产量、 当时华东地区 最大的木材加工企业, 而且杨浦木 材厂生产的产品纤维板在全国是很 有名的.你们学工的目的就是要感 受一下社会环境,吃点苦, 受点纪 律约束是很必要的, 对你今后参加工 作会有帮助的. 上班 的第一天, 我们在木材厂 的大食堂, 厂领导为我们开了一个简 单的欢迎会后, 就把全班同学按照人 数分配到各车间. 走进杨浦木材厂的厂门就是厂的 生活区, 一条简易的水泥路直通厂区, 道路的左边是食堂, 紧挨着食堂的是 浴室, 右边是全厂唯一的最高二层楼 房, 二楼全部是职工集体宿舍, 一楼是 党、 政、 工及厂长室, 销售科、 后勤科, 医务室是靠在厂门口围墙边的一座小 平房, 二层楼前是一个篮球场, 看上去 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简陋. 我和其他两位男同学被分在锯 木车间, 锯木车间在厂区最靠东面 的定海江边, 我们沿着水泥路一路 上经过纤维板车间, 一车车正冒着 热气的纤维板刚出炉整齐地堆放在 平板车上, 带领我们的师傅说: 生 产纤维板的锅炉产生的大量蒸汽综 合利用可以提供给隔壁机械学院洗 澡的浴室用. 我们还看到了槽板车 间, 那年代房屋装修要安装电线就 是买这样的槽板, 背面有几条凹槽, 电线就 埋 在里面安装在墙上即美 观又方便. 这时候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 象, 就是水泥路的两边都没有人行台 阶, 正在这时有一辆平板车上装满刚 加工好的槽板从车间门被两位搬运阿 姨推出来, 直接越过水泥路进了砂石 地的堆放场, 原来水泥路没有台阶是 为了推运方便. 师傅补充说, 这些上了年纪的搬 运阿姨们不是厂里的正式职工, 是解 决社会就业困难和厂里劳动力缺乏招 来的临时工, 按天结算 工资 . 砂石场地可真大, 堆满着各种木 材、 各种规格、 整整齐齐.在那困难的 年代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多的木 头.装运木材的大卡车忙忙碌碌在水 泥路上穿梭. 走了近二十分钟的路程都快走到 定海江边了, 终于看到锯木车间的大 厂房, 原来每天传出的刺耳锯木声就 是从这传出来的. 说是大厂房还不如说是一个大厂 棚, 高高的屋顶是用铁管焊接成的三 角支架, 屋面铺的是石棉瓦, 支撑屋顶 三角铁架的也是粗铁管, 砖墙, 通风窗 口开得很高很高, 车间大门很大, 卡车 可以直接开进开出, 没有门, 只挂着很 重的棉门帘, 装满木材的人力平板车 来回 穿梭 . 走进车间就感到一股冷风迎面袭 来, 原来这车间有两扇大门, 对着定海 江的大门没有任何遮挡, 因为要从江 面上把木排直接拉运上岸.这两扇大 门造成空气对流, 如果没有棉门帘遮 挡那形成的 穿堂风 还要大, 还要冷. 我被分在锯木一班, 到了班组, 领 了劳动保护用品, 有袖套、 工作布帽、 围裙、 帆布手套、 口罩, 还发了两个印 有 杨浦木材厂 红字的大搪瓷碗, 没 有工作服, 这时我才注意到师傅们也 都穿自己的衣服当作工作服. 班长姓曹, 四十多岁, 人高马大, 人很结实, 大眼睛, 说话洪亮.这个班 组一共有五个工人师傅, 我琢磨着平 均年纪都要40多岁以上, 工作时间分 早、 中班, 早班要 6.点半上班, 中班要 下午

3 点上班, 晚上

10 点下班.今天 是早班. 吃过午饭后回到班组, 曹师傅打 量了我一下只说了这几句话: 要注 意安全, 上班没啥事, 你自己先看几 天吧. 我 一头雾水 , 摸不着头脑. 下午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车间, 车 间好大, 房顶的梁上挂着 防爆灯 , 在昏暗的灯光下能看到浑浊的木屑 和粉尘 搅拌 在一起不停翻滚、 飞舞, 墙角边摆放着一排灭火器, 禁止 吸烟 的标志贴在醒目的位置, 高高 的墙壁上安装了几台正开足马力的 排风扇. 反正木材厂不缺木头, 车间的两 端用木板搭建了四个小木屋, 是各班 组的休息室, 里面放着长木桌, 长靠 背椅子, 还有一格格的更衣柜, 墙上 贴有 班组学习园地 , 引人注目的是 墙上挂一黑板, 用白色油漆画了一张 产量进度表.车间统计员每天会用 粉笔填写上班组隔日完成的产量立 方数. 车间里有数十台立式锯床, 锯齿 在马达的带动下飞快地上下旋转, 人 站在旁边感到点 发毛 , 只见两位师 傅一人抬一头, 把长约

4 米的木方一 头提到锯床上, 另一头的师傅站立着 用肚皮顶着木方顺势往前推, 这一头 的师傅赶紧跑到锯床的对面拉着被锯 开的木方, 随着锯齿发出的尖利声, 一 块长方形木方就被整条切割下来, 工 作强度非常之大. 我们班组的落地锯床是全车间最 大的, 这台设备不仅要有五人操作, 还 配有一台落地行车.接下来的几天, 我认真观察了解了班组工作内容, 班 组五个人有严格的分工, 班长操作锯 床, 两人负责从定海江边利用牵引缆 绳把一棵棵原木从定海江面拖上来放 到落地行车上, 行车上有两人通过铁 质虎钳把原木牢牢夹住, 然后行车慢 慢行驶到锯齿进行切割, 来回一次一 片木方就下来了, 而行车的来回行驶 和锯木的过程就是班长手握操纵杆完 成的.被 切 下来的木方再发给其他 锯床继续分割. 岁月悠悠 风景 魏鸣放 文 还是, 三年前的风景. 一座村子, 像是一个中间低凹的 盆地.总有一些脆亮的童声, 上传. 总有一些沉默的老人, 下行. 还是, 从火车站广场边上, 一个 下坡的小巷过来. 一个人, 坐在一个个低矮的护墙 上, 高高低低地看, 几个黄土峁, 在高 高低低的村子之内. 天地, 回到远古. 几个黄土峁, 还有窑洞, 在高 房子和低房子中间, 峥嵘着.冬天 里, 都是枯黄的树草.顶上平地, 干干的, 灰灰的.天色渐暗, 有一 种黑, 从四面八方涌上.一个人的 前方, 远山, 像是平坦如砥, 又似长 影一抹.几粒车灯,在对面的山顶下移行.有一种无声,明灭了世界. 黄土峁下,大洞小洞, 黑了.黄 土峁上, 树草枯黄, 如毛, 如鬃, 如雾, 像是贫病的瘦马, 又似年老的公狮. 月亮, 在一片枯树上, 亮了. 意犹未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周末 了/解/知/识/杨/浦/的/第/一/窗/口了/解/知/识/杨/浦/的/第/一/窗/口 沪内部资料准印证 (B) 第0189号 每周逢

二、

四、 六出版 新闻热线:

55217699 数字报

网址: www.yptimes.cn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9年 本期8版第32期 (总第2219期) 3月23日 星期六 农历乙亥年二月十七 一滴自来水的一滴自来水的前世今生前世今生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