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枪械砖家 | 2019-07-30 |
第一篇 主要内容 1.
1 安全评价概述 1.2 安全评价的目的、意义 1.3 安全评价的依据 1.4 安全评价的内容和种类 1.5 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 1.6 安全评价程序 1.7 安全评价规范 1.1 安全评价概述 1.1.1 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 1) 安全和危险 安全是指不会发生损失或伤害的一种状态. 危险是指易于受到损害或伤害的一种状态.系统危险性由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决定,危险因素与危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 事故 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对于没有造成职业病、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称之为 未遂事件 . 事故的发生和管理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因素等造成的. 3) 风险 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R=P・S P―事故发生的概率 S―事故损失的严重程度 单位时间――可以是系统的运行周期,也可以是一年或几年;
事故损失――可以表示为死亡人数、损失工作日数或经济损失等. 4) 系统和系统安全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安全程度. 5)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预防事故为中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系统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将工程和系统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明各种状况下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其可能导致的灾害性事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系统的安全性作出预测和评价,将系统事故降低至最低的可接受限度. 1.1.2 安全评价的定义 安全评价(也称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安全评价的目的、意义 1.2.1 安全评价的目的 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 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1.2.2 安全评价的意义 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 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 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1.3 安全评价的依据 1.3.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1)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 行政法规 规章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规章 1.3.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2)与安全评价有关的主要法律法规 《劳动法》 《安全生产法》 《矿山安全法》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13号文 1.3.2 标准 1)标准分类 ① 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分为四类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1)标准分类 ② 按标准的约束性分为二类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③ 按标准的性质划分 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 方法标准 1.3.3 风险判别指标 1)常用的风险判别指标有安全系数、安全指标或失效概率等;
2)在安全评价中是以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指标作为可接受标准;
3)可接受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的最佳可接受风险程度. 1.4 安全评价的内容和种类 1.4.1 安全评价的内容 1.4.2 安全评价的种类 1)安全预评价 2)安全验收评价 3)安全现状评价 4)专项安全评价 1.5 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 1.5.1 安全评价原理 1)相关性原理 2)类推原理 3)惯性原理 4)量变到质变原理 2)类推原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过程. 平衡推算法 代替推算法 因素推算法 抽样推算法 比例推算法 概率推算法 1.5.2 安全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 2)公正性 3)合法性 4)针对性 1.5.3 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 1)评价方法 2)评价人员的素质和经验 1.6 安全评价程序 1)准备阶段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定性与定量评价 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5)形成评价结论及建议 6)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1.7 安全评价通则 1)安全评价通则 2)安全评价导则 各类安全评价导则 行业安全评价导则 导则的作用和意义 3)安全评价实施细则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第二篇 主要内容2.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2.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2.3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2.4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2.5 评价单元 2.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 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 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2.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2.2.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16-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6大类为: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5类 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5类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5类(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6类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5类(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1类.如:不可抗拒力量带来的危险、危害因素;
他人伤害;
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等. 2.2.2 按事故类型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 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2.3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与手工操作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运输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建筑和拆除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矿山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特种机械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锅炉及压力容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登高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 化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是否密封安全可靠;
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
适用性强否;
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 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剪切机械安全规程》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电气设备是否满足工作环境的要求;
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
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
电气火花引燃源;
触电保护、漏电保护、屏护、绝缘等是否可靠;
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
锅炉及压力容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我国将锅炉、有机热载体炉和压力管道等定义 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是否失效;
承压元件是否失效;
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失效;
为特种设备. 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泄漏是指工作介质 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 破裂爆炸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包装的结构是否合理、有一定的强度,防护性能是否好;
包装的构造和封闭形式是否能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的各种 作业风险,不应因温度、湿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撒)漏 包装与内装物直接接触部分,是否有内涂层或进行防护处理, 包装表面不允许粘附有害的危险物质. 包装材质是否与内装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危险产物或导致削弱包装 强度,内容器是否固定. 盛装液体的容器是否能经受在正常运输条件下产生的内部压力 灌装时是否留有足够的膨胀余量(预留容积),除另有规定外,能否 保证在温度55度时,内装液体不致完全充满容器.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包装封口是否根据内装物性质采用严密封口、液密封口 或气密封口. 盛装需浸湿或加有稳定剂的物质时,其容器封闭形式是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