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5-11-13

四、案例分析示范

2、理论模型:公共信任模型基本假设:与大型工程相关的主体通常有三个,即政府、项目方和周边居民.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在这种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它们之间的信任关系.信任关系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行为后果.在上述诸关系中,设政府为A,项目方为B,居民为C,可构建如下模型:

四、案例分析示范 C居民 A政府 B项目方 利益――信任――行为 利益――信任――行为 利益――信任――行为

四、案例分析示范 进一步假设:一般说来,项目的存在是以A、B两方的利益一致、相互信任且存在合作行为为前提的.我们把居民C与项目方B之间的信任关系定义为准公共信任关系;

居民C与政府A之间的信任关系定义为公共信任关系.准公共信任关系失衡状态下的行为后果可能表现为较小规模的邻避事件;

公共信任失衡状态下的行为后果可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邻避事件.准公共信任关系失衡状态下的行为后果与社会稳定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对较弱;

公共信任失衡状态下的行为后果与社会稳定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较强.

四、案例分析示范 推论:当C与B利益不一致时,二者之间可能形成不信任关系,即出现准公共信任关系失衡,二者可能产生冲突行为,由此可能产生邻避事件,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风险,但尚处于可控阶段;

当C与A利益不一致时,二者之间可能形成不信任关系,即出现公共信任关系失衡,二者可能产生冲突行为,由此可能产生邻避事件,对社会稳定产生较大风险,而且有可能失控;

四、案例分析示范

(四)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公共信任问题什邡市政府A和项目方B――钼铜项目不会对市民的健康造成危害(利益一致,信任,合作)什邡市民C――钼铜项目会对市民的健康造成危害(C对B不信任,且对A不信任)利益关系: B与A之间的利益关系:市政府为GDP,项目方为利润;

周边市民虽享有一定公共财政增加的好处但承担更多风险,且好处可能小于风险.

四、案例分析示范 邻避事件:项目开工;

政府要求机关、学校及基层组织做思想工作,市民发出强烈反对声;

――社会稳定风险形成.博弈行为:市民抗议;

政府发表告市民书;

市民抗议规模扩大;

政府维稳;

媒体介入.结果:中止项目:邻避事件消失,社会稳定风险消除.

四、案例分析示范

(五)结论与讨论结论:

1、某些大型工程可能会产生邻避现象,甚至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特别是一些特殊类型的大型工程,如核电站,垃圾处理场,化工厂,火葬场等对环境有可能造成破坏作用的设施建设工程;

2、在政府A、项目方B和居民C之间出现信任失衡有一定必然性,公共信任环境的破坏会加剧这种失衡;

3、一旦公共信任或准公共信任失衡,就有可能产生冲突行为,形成邻避现象,进而对社会稳定构成风险;

4、利益是信任的基础,消除邻避现象的根本办法是搞好利益协调.

四、案例分析示范 讨论

1、大型工程建设前,是否可用环境评估代替社会稳定或社会风险的评估?

2、在预防和处置邻避事件时,仅仅依靠宣传解释来化解邻避矛盾有效性到底有多大?这样的宣传是有利于提高公共信任水平?

3、坚持公开透明、扩大公众参与,对提高公共信任水平有何重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