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 2019-11-07 |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9月28日 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改善人居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编制,作为 十三五 时期推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建材工业由大变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十二五 期间建材工业持续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0%以上.2015年,水泥产量23.6亿吨,平板玻璃产量7.4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101.8亿平方米,较2010年分别增长25.5%、12.1%、30.5%;
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7.3%,比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加速优化 十二五 期间累计淘汰落后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6.57亿吨、1.69亿重量箱.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业发展迅速,产值居建材工业各子行业之首.玻璃深加工、石材加工、复合材料及制品等行业年均增速超过20%.2015年前十家水泥、平板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均达53%.以玻璃、陶瓷、石材等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日益成为支撑行业创新、延伸产业链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 期间取得了一批支撑行业发展的技术成果.水泥窑协同处置、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技术装备广泛应用.6世代及以下平板显示器件用基板玻璃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超白玻璃基板有力支撑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发展,全氧燃烧技术在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工业化应用.大尺寸石英坩埚、陶瓷薄砖制备、喷墨打印等技术逐步推广,陶瓷原料干法制粉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无碱高强玻纤、高强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玄武岩纤维实现工业化生产.低品位矿选矿提纯、均化及再利用等非金属矿加工技术稳步推广,矿物功能材料在精细化工等领域应用水平明显提升.
(四)绿色发展进展显著 清洁生产取得显著成效.大型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生产线安装脱硫脱硝综合治理设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明显下降,脱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占比达90%、50%以上.余热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水泥、平板玻璃余热发电普及率分别达80%、60%.煤矸石烧结砖隧道窑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建材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继续增长,年资源综合利用量超过10亿吨.依托新型干法水泥窑技改建成或正在建设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产业废弃物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有100多条,发展势头良好.
(五)两化融合稳步推进 十二五 期间,信息技术对建材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渗透日益加深,能源监测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等适用技术在骨干企业逐步推广应用,行业信息化水平取得了明显进步.水泥电商比例大幅提高,玻璃产品现货和期货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建成并平稳运营.建材商城线上线下互动日益广泛,推动建材模式和业态不断创新.2015年,建材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47.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0.5%.
(六)国际竞争能力日益增强 2015年建材工业出口额达383亿美元,是2010年的2倍,出口国别和地区200多个.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建筑陶瓷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建材成套技术装备出口规模继续扩大,水泥、玻璃建设工程服务占国外市场份额50%以上,服务总包和投资建设的国外水泥生产线熟料产能超8000万吨.大型建材企业在境外收购、投资建厂步伐明显加快. 总体看, 十二五 期间建材工业发展成绩喜人,建材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基本完成了《建材工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但我国建材工业仍 大而不强 ,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产能严重过剩、新型建材发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节能减排水平不高,公平竞争市场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仍有待在今后发展中加以解决.
二、发展环境
(一)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 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重要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将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建材工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既有投资和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建材工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速优化产业体系,拓展发展空间,注重提质增效,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平稳发展.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为建材工业提供持续中高速增长空间. 十三五 时期,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中高速.特别是铁路、公路、机场、水利、海洋工程等投资扩大,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建筑能效提升、农业设施、农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及高端装备等重大项目实施,为建材工业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空间. 需求结构变化和有效供给不足,迫使建材工业优化调整产业体系.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消费需求日趋多元,要求建材工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要求建筑材料向绿色化和部品化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要求建材工业尽快增强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新兴制造业,要求建材工业适应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深化信息技术和建材工业的融合,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倒逼建材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推进绿色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倒逼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高消耗的建材工业加快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提高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发展水平,注重质量、效益和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要求建材工业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 一带一路 建设战略推进实施,为我国建材工业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外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对建材工业提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二)需求预测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传统建材产品需求量保持基本平稳或略有下降的态势,其中,水泥需求量会出现下降,绿色建材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需求量继续增长. 专栏1 2020年主要建材产品需求预测 产品2015年2020年 十三五 年均增长(%) 水泥熟料(亿吨) 13.3
12 -2 平板玻璃(亿重量箱) 7.4 7.8
1 陶瓷砖(亿平方米) 101.8
95 -1 玻璃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营收(亿元)
2600 4200
10 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前沿材料 工业陶瓷营收(亿元)
1400 2260
10 人工晶体营收(亿元)
100 200
15 石墨烯及其改性材料营收(亿元) 约1
100 ≥150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着力压减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和建材部品部件,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建材生产性服务业,优化要素配置,构建产业新体系,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建材工业 由大变强 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发展.引导要素优化配置,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培育矿物功能材料,支持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开发推广绿色建材,促进建材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 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建材工业深度融合,强化建材工业与建筑业等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建材工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本着互利共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加快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装备水平和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传统建材加速换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基本解决,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绿色发展水平更高,两化融合深度发展,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专栏2 十三五 时期建材工业主要发展目标 指标2015年2020年备注质量效益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 ― 不低于8 规上企业人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110 130 ― 创新能力 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约0.5 1.5 ― 结构调整 绿色建材主营业务收入在建筑业用产品中占比(%) 约10
30 ― 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压减(%) ― [10] ― 水泥基材料主营业务收入在水泥及制品行业中占比(%)
53 ≥60 ― 平板玻璃深加工率(%)
40 60 ― 前十家企业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生产集中度(%)
53 ≥60 ― 两化融合 规上企业中智能工厂数量(家) ― ≥200 ―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50.5
60 ― 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 约25
40 ― 绿色发展 每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千克标煤)
112 105 ― 每重量箱平板玻璃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幅度(%) ― [50] ― 建筑陶瓷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幅度(%) ― [30] ― 综合利用各类废弃物总量增长幅度(%) ― [10] ―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占比(%) 约7
15 ― 注:1.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