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 2019-11-12 |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要求
4
(一)发展基础
4
(二)机遇挑战
7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发展原则
11
(三)发展目标
11
三、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12
(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3
(二)智能电气产业
15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6
(四)新材料产业
18
四、重点工作与主要任务
20
(一)坚持改革创新,优化军民融合体制机制
20
(二)培育骨干企业,拓展民企参军深度广度
21
(三)突出聚力创新,增强军民协同创新能力
23
(四)强化金融支持,深化资本层面军民融合
26
(五)注重合作共赢,发展适度开放军工经济
27
五、保障措施
28
(一)强化组织保障
28
(二)强化空间保障
29
(三)强化人才保障
29
(四)强化政策保障
30
(五)强化安全保障
30 前言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江苏省常熟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内简称虞山高新区)是省级高新区,为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好发挥虞山高新区创新资源富集、创新环境优越、产业基础较强优势,发展壮大军民结合产业,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努力走在 两聚一高 前列,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十三五 规划》、《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十三五 规划》、《苏州市政府关于促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常熟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7-2020年)》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虞山高新区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实施虞山高新区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政策和年度计划的基本依据.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要求
(一)发展基础
1、园区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十二五 期间,虞山高新区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产城融合和园区建设,加速集聚创新资源,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园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6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895.6亿元,占全市比重达 19.6%;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419.48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34.71%;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80.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5.6 亿元.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常熟电气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级出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江苏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等称号,成为常熟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军民结合产业基础初步形成 围绕 创品牌、创特色、提能级、早布局 的产业发展路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集聚了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知名央企,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近
50 家,以及以梦兰集团、瑞特股份、电子仪器厂等为主体的军民融合发展特色企业.园区通过强化军民产品技术信息和需求信息对接, 民参军 步伐已延伸至舰船、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等军民结合产业领域,特别是在舰船装备、舰船电气、自动化设备和舰船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集成等领域形成较强优势,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瑞特电气的船用开关产品、电力电子产品、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管理系统大量应用于军用船舶、海事巡逻船、科考船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的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通润驱动为舰船提供精密铸件;
常熟电子仪器厂的损管系统、燃料储备控制系统等成功应用在 辽宁号 航母上.
3、军民融合创新资源要素富集 创新驱动是虞山高新区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支撑和最直接动力.一是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快,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面积达 8.2 万平方米.发挥瑞特创投中心、蒲公英加速器、创元高新产业园等特色创新平台载体辐射作用,加速集聚创新资源.二是与同济大学、西安交大、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
18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高校科技优势与园区产业需求对接,为企业提供科研创新技术支持.三是加大引才招智力度,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先后引进国家千人计划
2 人,累计入选各级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计划项目 29项,其中省 双创 人才引进计划
3 项,姑苏领军人才计划
4 项,常熟市领军人才计划
22 项.四是部分技术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虞山高新区已有国家
863 计划项目
3 项、国家级火炬计划
45 项、国家创新基金
11 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8 项、累计获国家级新产品认定
36 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444 个.
4、军民融合技术服务平台健全 为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虞山高新区设立了 3亿元规模的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军民结合产业与资本融合发展,推动走资本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与中科院生物所、机科总院、上海海洋大学等
8 家高校、科研院所、央企联合共建公共服务平台.截至目前,虞山高新区拥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 个,已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2 家,省级院士工作站
1 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
12 家,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化,为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5、军民融合管理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虞山高新区成立了军民融合管理专门机构,逐步建立起 军、地、企 对接渠道.近年来,坚持改革创新,深化职能转变,注重以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和实践,在科研体制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机制、鼓励 民参军 、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等领域,切实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军民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形成科技、人才、资本深度融合,研发、制造技术支撑紧密配合,重点项目、产业链、延伸服务高效对接新机制,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体系.
(二)机遇挑战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虞山高新区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提供了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趋势,融合环境条件不断改善,融合意识明显增强,融合氛围日益深厚,融合实践不断丰富,融合效益逐步显现.区域军民融合蓬勃发展,一批信息共享、投资融资、孵化转化平台陆续建成,军民结合产业日趋壮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带来体制的深刻变革、资源的重新布局、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调整转型,有力推动军民融合丰富形式、拓展范围、加快进程、提升层次.新的发展时期,虞山高新区必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深入对接国家战略,把虞山高新区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优势与国家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部署结合起来,在 统 字上下功夫,在 融 字上做文章,在 新 字上求突破,在 深 字上见实效,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军民融合深度、融合广度、融合层次的多重提升. 区域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虞山高新区发展壮大军民结合产业提出必然要求.在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指引下,苏州市政府下发《关于促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意见》,努力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苏州模式 ,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走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路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重点领域,打通军民结合产业链,培育一批军民融合示范企业,在无人平台、军工电子和特种车辆等领域联合培育一批军贸出口企业和军贸出口配套骨干企业,做大军民结合产业规模;
聚焦核心企业、项目和区域,着力打造5家省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发挥其在加快推进全市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链为纽带,重点培育一批军民结合产业园,为军民结合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建成省级以上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5家,建立军民结合产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0家,认定军民融合示范企业20家,军工大院大所与苏州市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的单位超过30家,承接军工技术和产品向民口转移的企业超过50家, 民参军 企业达到300家,军民结合产业产值力争1000亿元.虞山高新区应加快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安排部署与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体系与组织管理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配置方式,优化军民融合管理体制机制,培育壮大军民结合产业,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军民融合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依然存在,虞山高新区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面临长期挑战. 十三五 时期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的关键阶段,但军民融合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缺乏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顶层统筹,相关制度体系和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在科研、采购、投资、税收、资质等方面仍然存在军民非对等待遇.二是军民融合信息交互机制欠缺,军地、政企、中央与地方、总体与配套、企业相互之间信息不对称,军品科研生产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和垄断发展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三是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军队、军工集团对民营企业军品任务保障、风险防范、安全保密监管水平不信任,民营企业对军品高质量、长周期、严管控、高要求认识不足.四是虞山高新区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涉军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层级偏低,总体以 民参军 配套型企业为主,缺乏拥有大产能、大项目的大型军工企业,产业带动能力不足;
涉军企业协同能力有待提高,虽然与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战略联盟,但合作成效还有待增强;
科研机构军民成果产业化转化能力较弱,军民成果双向转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共性问题和区域局限,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根本改变.新形势下,虞山高新区必须敢于正视问题,以 两聚一高 为指引,以建设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为目标,强化与军工集团、军工院所对接,整合军地资源优势,推进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双向扩散、交流、融合,拓展军民融合领域,提高军民结合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优化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环境,在军、政、企之间搭建优质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拓展 民参军 深度广度,提高军民融合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军民结合产业能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高新区 一区一战略 建设要求,以 一特三提升 作为工作指向和抓手,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虞山高新区创新转型发展优势,着力推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拓展 民参军 深度广度,着力壮大军民结合产业,强化与军工集团、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推进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打造创新驱动、资源统筹、开放合作、特色鲜明的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二)发展原则 问题导向,聚力发展.深刻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紧贴军队改革和武器装备发展新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制约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资金信息约束和产业集群短板,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集聚军民创新要素和资源,建立完善开放多元、合作共享的 军地产学研用资 协同创新体系,面向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核心技术方向,培育建设军民融合新型创新载体,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新生态. 突出重点,高端发展.立足虞山高新区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做强做实军民结合产业基础,引导生产要素向高新前沿技术领域聚集,打造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军民结合产业能级,增强有效供给能力.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
创新、开放、共享、高效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民参军 、军转民深度广度显著拓展;
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品牌示范、开放协同 的军民结合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气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四大军民结合产业良性发展局面,产业集聚效应得到显著发挥. ――体制机制创新目标.建设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军民协同创新机制、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机制、重大项目管理机制等机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体制健全、机制灵活、运行高效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促进体系. ――军民协同创新目标.形成协同、开放、共享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在若干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建成10个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载体、25个省级军工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8 个省级以上军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军民成果双向转化年均增长10%.涉军企业R&
D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保持在10%以上. ――军工产业发展目标.涉军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左右,军品产值年均增长15%左右.建设一批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的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引进培育10家军民融合龙头企业.
三、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依托虞山高新区产业基础,坚持军民融合与产业转型协同发展,突出质效提升,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电气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四大军民结合产业.引导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向高端延伸,加快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四新经济 ,提升军民结合产业能级,打造国内知名军民结合产业基地. 按战略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分类发展军民结合产业.其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气战略产业,延展完善智能电气、重型机械装备制造、特种电机等产业链,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