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9-11-21
目录

第一篇 总则.

1

第二篇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2

第一章 区域位置及现状概况.2

第二章 城镇发展条件与制约因素.3

第三章 陬市镇发展战略.4

第四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5

第五章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6

第六章 镇域交通设施规划.7

第七章 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7

第三篇 镇区总体规划.7

第八章 基本情况.7

第九章 建设目标与职能.7

第十章 中心镇区人口规模预测.8 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10 第十二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2 第十三章 生产建设规划.12 第十四章 城镇道路交通规划.13 第十五章 市政设施规划.14 第十六章 绿地景观规划.16 第十七章 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规划.16 第十八章 综合防灾规划.17 第十九章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19 第二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19 第二十一章 远景设想规划.20 第二十二章 水土保持措施.20 第二十三章 规划实施措施.20 附则.20

第一篇 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一)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010年,我国已圆满完成 十一五计划 ,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十二五规划 的编制为新时期的发展树立了目标.节约资源,建立和谐社会,成为我们以后发展的主要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党中央提出 城市反哺农村 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消农业税,加大农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农业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农村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同时农村经济建设也要体现环境的和谐和资源的节约.

(二)城镇化等政策的推进作用 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各种原因,过去我国一直在限制城镇化的推进进程,致使城镇化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反过来也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革开放,带来了城镇化发展的春天.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总结,我国城镇化政策正逐步走上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轨道. 十二五 期间,国家的城镇化政策为: 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可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小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 .作为城镇化最主要的表现特征是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因而城镇化进程直接意味着要大力进行城镇建设,尤其是具有优势条件(包括区位条件和建设条件)的城镇,是重点发展的对象,成为集聚人口和产业的重点城镇.

(三)陬市镇发展的必要性 陬市镇地处县域东部偏北,历史悠久,是桃源县的工业重镇.但是,陬市镇规划滞后,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指导上缺乏依据,既不利于产业布局的调整,功能的定位,也影响了基础设施的配套.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政策不够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渠道较窄,市场运作范围小,土地收益少,乡镇财政负担重等因素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四)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当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国家小城镇建设和惠农政策措施的出台,东部地区和常德市的产业转移、建立 泛珠三角经济圈 ,以及湖南省实施 3+5城市群 发展战略给陬市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

4、《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5、《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6、《桃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2001―2020年)》;

7、《桃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8、《桃源县陬市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9、《桃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10、《常德市桃源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2007-2020)》;

11、《桃源县统计年鉴(2010)》;

12、《桃源县志》;

13、各级政府制定的社会经济五年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

14、历年有关统计资料;

15、国家、湖南省有关法律规定及行业标准 ;

16、中共中央、国务院、湖南省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文件.

三、规划原则

(一)产业发展原则:提高综合劳动生产率,突出陬市优势及特色产业.

(二)经济可行原则: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避免大拆大建,保证土地出让、建筑出售与一级开发、还迁、复垦成本相平衡.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倡尊重自然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生活.

(四)耕地占补平衡原则: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耕地总量相平衡.

(五)城乡统筹原则: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六)区域协调原则:应从陬市在常德及桃源县的职能及地位来考虑陬市的规划.

四、规划目标

1、规划将陬市镇建设成为工业园区、休闲郊区、商贸重镇、宜居新镇、交通枢纽.

2、本次规划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按新型社区建设模式,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创造环境优美、舒适安全、方便先进的良好人居环境.

3、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五、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区范围为整个镇域,总面积约为105平方公里,中心镇区规划建设区控制范围为:东至沅江,南至洋洲,西至规划省道241,北至规划省道306.总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

六、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其中: 近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七、规划执行主体和管理权限 陬市镇总体规划由陬市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桃源县人民政府审批,由陬市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在镇域内进行住宅、镇村企业、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划. 根据陬市镇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凡因发展需要对本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应由镇人民政府做出,并报镇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桃源县人民政府备案;

重大变更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并须经镇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桃源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篇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一章 区域位置及现状概况

一、区域位置 陬市镇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沅水北岸桃源县东北(东经110°30′07,北纬09°02′54),距桃源县城20公里,东临常德市武陵区河伏镇、鼎城区,沅江绕镇而过,交通优势明显.2010年底陬市镇域土地面积104.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390亩.

二、历史沿革 陬市镇有近500年的文明史,明嘉靖年间初步形成集市.清朝时代,由于经济不断发展,成为 一邑巨镇 ,称 陬溪市 . 陬 即 角落 之意, 溪 指今小马山村至观音桥进入沅水的一条溪流,因陬市镇建于此(以观音桥为中心),所以取名为陬溪市.陬市在历史上是桃源县的第一大商业重镇.清末,因沅水陬市地段有三洲分流(洋洲、芦池洲、李家洲),面宽流缓,四川、贵州和湘西木商竹帮来到陬溪,把持沅水一带码头经营竹木运销业务,使陬溪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竹木集散市场,有市民数千户.民国时期,镇区街道沿沅水呈带状发展,分成上、下两段(街);

后陬溪之名渐演变为陬市,曾有 小南京 的美誉.1943年冬(民国32年),陬市镇被日本侵略军焚毁,居民逃避他乡.抗日战争胜利后,因竹木运销业空前兴旺,镇区迅速恢复.解放后,1952年建成解放街,从此集市贸易十分兴旺.在陬市经营的竹木商48家,登记注册的工商户3000多户.1956年全镇社会销售总额1.2亿元,随着常德至桃源、常德至慈利公路陬市交汇,陬市成为水陆交通枢纽,镇区迅速沿公路线扩展.70年代,一批县属和常德市属工业企业相继在陬市兴建,使陬市桥港以东迅速成为工业区.80年代以来,人民政府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充分利用公路运输优势,提供多种方便条件发展传统工商业.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城区面积达到3.28平方公里,房屋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街道总长7641米.全镇共辖6个居委会,14个村,共有户籍人口约5.7万人.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0.57亿元,工业产值10.67亿元,农业总产值7.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27万元,人均纯收入4094元.是国家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常德市的卫星镇.

三、自然条件

(一)气候 陬市镇为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常年盛行东北风 .历年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15℃.年平均日照时数14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1135―1291mm.全年降雨量1291.2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24.5毫米,全年日照1427.2小时.

(二)水文 陬市境内沅水河,全长8.5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0.2 亿m3沅水最高水位43.81米,常年水位36.5米(黄海高程),1座小(Ⅰ)型水库,3 座小(Ⅱ)型水库;

年总蓄水量198.52万m3,其他小塘1500只,年平均蓄水量为1500 万m3.全镇可利用地下水 480万m3.

(三)土地资源 陬市镇土地利用情况见下表. 陬市镇土地利用情况一览表 土地类型 面积(亩) 比重(%) 土地类型 面积(亩) 比重(%) 耕地 49705.38 35.64% 林地 43244.28 31.00% 其中水田 3969........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