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翔的荷兰人 | 2019-11-26 |
一、要求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包括候选人基本情况,主要事迹和主要荣誉,字数1000字左右;
详细事迹材料除包括事迹简介相关内容外,候选人主要事迹应详细准确,字数3000字左右.
材料要求事迹真实可靠、表述准确贴切、条理清晰分明. 1.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单位职务(单位名称为全称或规范简称,职务为现任职务;
没有工作单位的,按 **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民(村民) 方式表述). 2.主要事迹,应真实准确、重点突出,文字规范、简明扼要,以突出事迹为主. 3.主要荣誉,名称应规范准确,以市级以上荣誉为主,区县级荣誉只列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面的荣誉.
二、示例 高凤林事迹简介 焊接火箭 心脏 的蓝领 大国工匠 高凤林,男,汉族,196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高凤林班组组长. 他是蓝领英雄,为我国130多发火箭焊接过 心脏 ――氢氧发动机喷管,占到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作为一名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他攻克难关200多项,著有论文30多篇,实现对国外技术封锁的成功突围,并广泛传授技术,带出一支国家级的技术班组. 突破国际封锁,保障 长五 首飞.2007年9月,就在长五型号研制的关键时刻,发动机内壁在试车时出现烧蚀.时间不等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为了安全,现场只留下高凤林和助手在狭小的操作台上.操作台10米外是易燃易爆的大型液氢储罐;
脚底下又是几十米的山涧,十分危险.相比环境的险恶,更困难的是,故障点无法观测、操作空间非常狭小,高凤林凭着多年的操作经验 盲焊 ,终于在夜晚来临前成功排除了故障. 进入2010年以来,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进入新的阶段.根据研制需要,产品要在模拟使用状态下的试车中接受考验.为此,长征五号发动机的推力室,需要加装稳定装置.但是,装置的固定是一大难题.如果采用焊接的方法,焊接部位位于头部喷出火焰的地方,接头根本经受不住火焰的冲刷. 面对这一难题,国外普遍采用的是粘接技术,而且这项粘接技术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必须完全依靠自主创新来解决.时间紧迫,高凤林大胆地提出了采用低熔点氩弧钎焊的方法进行连接.接下来,如何避开冲刷的区间是要解决的关键.经过与设计人员讨论,高凤林计算出了冲刷的温度区间,确定施焊的位置,最终创造性地解决了推力室头部研制的难关,试车考核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新技术的突破,为加快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攻关200多项,带出国家级班组.目前,高凤林已先后攻克难关200多项,著有论文30多篇,获得过多项国家级荣誉.他还精心培育优秀航天技能人才,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广泛传授. 现在,高凤林19人的班组里,有5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1名航天技术能手;
2011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以高凤林的名字,命名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也是首批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 高凤林曾荣获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全国最美职工、 2017北京榜样 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高凤林事迹材料 焊接火箭 心脏 的蓝领 大国工匠 高凤林,男,汉族,196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高凤林班组组长. 我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颗 心脏 ――氢氧发动机喷管,都是这位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手中诞生.发展航天,火箭先行.高凤林用精湛的技术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创造性地突破了推力室头部研制的难关,为相关问题的解决开辟新路,为加快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高凤林几十年如一日,用勤勤恳恳的工作,为我国130多发火箭焊接过 心脏 ,占到我国火箭发射总数的近四成,成就了一名蓝领工人的 大国工匠 传奇,助推了我国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吃饭喝水练技术,铸就蓝领英雄 要掌握过硬的焊接技术,离不开辛勤练习的汗水.在七机部学习时,高凤林一面虚心向师傅求教,一面勤学苦练,吃饭时拿筷子练习送焊丝动作,喝水时端着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 上世纪90年代,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一度成为研制瓶颈.大喷管的形状有点儿像牵牛花的喇叭口,延伸段由248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组成,仅一根管子的价值就相当于一台彩电,这些全部要通过工人手工焊接而成.全部焊缝长达近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多停留0.1秒就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 在首台大喷管的焊接中,高凤林连续奋战一个多月,腰和手臂麻木了,就回家用毛巾热敷一下.第二天,他又干劲十足地出现在工作现场.凭借着高超的技艺,高凤林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 然而,高兴劲儿还没散去,X光检测显示,大喷管焊缝有多达200多处裂纹!这台大喷管面临被判 死刑 的命运.高凤林没有被吓倒,他从材料的性能、大喷管结构特点等展开分析,在众多技术专家的质疑声中大胆直言,裂纹是假的!经过剖切试验,高凤林的判断是正确的.就此,第一台大喷管被成功送上试车台,这一新型号大推力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纷至沓来的成功让高凤林越来越感到知识的可贵.在离开学校8年后,高凤林又重新捧起课本,开始了长达4年的艰苦学习.为了让知识面更广,他选择了机械工艺设计与制造专业.有了知识的积累,高凤林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在一次航天系统大型技术比赛中取得了实操第一名.在那之后,高凤林再接再厉,完成了从大学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学习. 突破封锁,诺奖得主请他跨国解难题 航天事业注定与高难度相伴.上世纪90年代,在为长三甲系列火箭焊接第二台氢氧发动机的关键时刻,公司唯一一台真空退火炉发生炉丝熔断,研制工作一时陷入停滞,大家都急得团团转.要想恢复设备运转,必须将炉丝重新焊接在一起. 那时正值盛夏,炉内氧气本就稀薄,焊接时还要输送氩气进行焊接保护,缺氧成为致命杀手.身材瘦弱的高凤林当时因为连续攻关,正在默默忍受着胃痛的折磨.但是在这危急时刻,他主动要求钻炉抢险.同事在高凤林脚上绑上绳子,再三叮嘱他: 如果感到呼吸困难,就马上扯绳子,千万别逞强. 在漆黑一片的炉腔里,高凤林打着手电筒,忍着闷热和缺氧的窒息感,一点一点焊着……就这样,他三进三出,终于成功焊好了炉丝,真空炉又恢复了运转. 随着高凤林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社会上一些单位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也来向他求助.一次,我国从俄罗斯引进的一种中远程客机发动机出现了裂纹,很多权威专家都没有办法修好,俄罗斯派来的专家更断言,只有把发动机拆下来,运回俄罗斯,或者请俄罗斯的专家来中国,才能修好.高凤林被请到现场,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年轻人,俄罗斯专家不相信地说: 你们不行,中国的专家谁也修不了! 高凤林的 虎劲儿 上来了,他通过翻译告诉俄方专家: 我十分钟之内就能把它焊好! 事实证明,高凤林不是吹牛.焊完后,俄方专家反复检查后,面带微笑地对高凤林竖起了大拇指. 2007年9月,就在长五型号研制的关键时刻,发动机内壁在试车时出现烧蚀.时间不等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为了安全,现场只留下高凤林和助手在狭小的操作台上.操作台10米外是易燃易爆的大型液氢储罐;
脚底下又是几十米的山涧,十分危险.相比环境的险恶,更困难的是故障点无法观测、操作空间非常狭小,高凤林凭着多年的操作经验 盲焊 ,终于在夜晚来临前成功排除了故障. 2006年11月底的一个晚上,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的秘书多方辗转找到高凤林,由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AMS-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在制造中遇到了难题,希望高凤林前往解决.探测器用的是液流氦低温超导电磁装置,将搭乘美国最后一班航天飞机 奋进号 ,到国际空间站执行探测任务. 在高凤林以前,已经来了国内外两拨 顶尖高手 ,但因为工程难度巨大,项目实施方案一直没能得到国际联盟总部的认可.丁肇中请来高凤林.由于液流氦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只能使用焊接的方式,但焊接带来的变形是一大难题.在论证会上,高凤林一边了解特殊结构的要求,一边紧张地思索着.听完汇报后,高凤林说: 对待这种复杂的特殊结构,必须创新设计方案. 说着,他把自己的思路和盘托出,各方专家听了纷纷点头称赞.但思路只是一个方向,要变成可操作的方案还要克服许多难关.高凤林苦思冥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创新设计方案,通过了国际联盟总部的评审,他本人也被委任以美国宇航局特派专家的身份,督导项目实施. 进入2010年以来,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进入新的阶段.根据研制需要,产品要在模拟使用状态下的试车中接受考验.为此,长征五号发动机的推力室,需要加装稳定装置.但是,采用焊接的方法,焊接部位位于头部喷出火焰的地方,接头根本经受不住火焰的冲刷.面对这一难题,国外普遍采用的是粘接技术,而且这项粘接技术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必须完全依靠自主创新来解决. 时间紧迫,高凤林大胆地提出了采用低熔点氩弧钎焊的方法进行连接.接下来,如何避开冲刷的区间是要解决的关键.经过与设计人员讨论,高凤林计算出了冲刷的温度区间,确定施焊的位置,最终创造性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