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元素吧里的召唤 | 2019-11-28 |
一、单选题
1、C
2、D
3、D
4、B
5、B
6、A
7、D
8、C
9、D
10、C
二、多选题
1、ABD
2、BCE
3、AD
4、ABE
5、ABCDE
6、ABCD
7、ABCDE
8、CD
9、ABCD
10、AB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释题
1、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2、BOT投资方式:BOT投资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BOT投资方式是近年发展和兴起的一种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它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
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这种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对发电厂、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3、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4、特惠贸易安排:缔约国间的贸易比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有更自由的贸易安排.这种安排实际就是集团内部的成员国,利用关税和非关税手段对世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而对成员国却减少限制或实现零限制的国际贸易策略.
五、简述题
1、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一个特征;
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2、答:对于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尤以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为著名,他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瓦格纳法则",具体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3、答:(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 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生产者的谋求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有影响.
4、答:目前我国的政府收入既有预算内收入,又有预算外收入,而预算外收入增长又快于预算内收入的增长;
既有税收,又有收费,而事实上形成费大于税的格局;
此外,还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形成的"制度外收入".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政府收入机制是不规范的,违背国家 的法制化原则.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以税收形式取得收入的"收费"改为税收.因此,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当提高财政收入(指预算内)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六、论述题
1、答:(1)资源配置职能.①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③合理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⑤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②规范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①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②发挥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④财政应切实保证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
2、答:积极财政政策实际上是财政政策原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伊始曾宣称是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但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全过程来看,实际上是全面借鉴了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到世纪末近90年财政政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不是照抄美国的经验,而是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经济运行的实际,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表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操作的失灵和完善,以及掌握宏观调控的艺术日趋成熟.在这个方面的成功经验,至少可以概括出以下几条:⑴刺激需求和改善供给相结合,采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投资需求的同时,着眼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⑵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技术革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改变出口商品结构.⑶刺激需求与调整分配政策结合,特别是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大力解决农民、农村和农民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从而逐步建立消费需求的稳健增长机制.⑷没有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实行扩张政策必须减税的教条,而是大力推行"税费改革",通过清理乱收费、乱摊派减轻企业和居民额外负担.⑸充分运用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手段,在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带动银行贷款的增长,对民间经济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扩散效应.⑹松中有紧的财政政策与紧中有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适度的货币供给,发挥微调作用,既有利于遏制通货紧缩的趋势,又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死灰复燃.⑺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并及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