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 2019-11-28 |
1
一、发展现状
2
(一)取得的成就
2
(二)存在的问题
5
二、发展环境
6
(一)环境分析
6
(二)需求预测
7
三、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8
(三)主要目标
9
四、主要任务
10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10
(二)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14
(三)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15
(四)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
17
(五)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18
五、重大专项
20
(一)资源开发专项
20
(二)节能技术改造专项
21
(三)精深加工产品专项
21
(四)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
22
(五)发展循环经济专项
23
六、保障措施
24
(一)强化规划指导
24
(二)完善产业政策
24
(三)加大科技投入
25
(四)加强资源保护与储备
25
(五)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25
(六)健全节能减排政策
26
(七)完善行业管理
26 子规划:铝工业 十二五 发展专项规划
27 前言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 十二五 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艰时期.有色金属工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2015年)》编制,是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未来五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 期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持续增长. 据初步统计,2010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3121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30万吨, 十一五 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3.7%和15.5%.其中, 精炼铜、电解铝、铅、锌、镍、镁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458万吨、1577万吨、426万吨、516万吨、17万吨和6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2%、15.1 %、12.2%、13.7%、12.5%和7.7%,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24%、40%、45%、40%、25%和83%. 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3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93亿元, 十一五 期间年均分别增长 29.8%和28.1%. 专栏1:十种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 品种生产量(万吨) 表观消费量(万吨) 2005年2010年 年均增长率(%) 2005年2010年 年均增长率(%) 十五 十一五 十五 十一五 十种有色金属
1639 3121 15.9 13.7
1670 3430 16.2 15.5 其中 精炼铜
260 458 13.7 12.0
374 753 14.0 15.0 电解铝
780 1577 21.1 15.1
712 1592 14.0 17.5 铅239
426 16.6 12.2
198 424 25.0 16.5 锌278
516 7.1 13.7
325 560 16.9 11.5 续表 品种生产量(万吨) 表观消费量(万吨) 2005年2010年 年均增长率(%) 2005年2010年 年均增长率(%) 十五 十一五 十五 十一五 镍9.5 17.1 13.2 12.5 19.7
52 27.9 21.4 锡12.2 16.4 1.9 6.1 10.2 12.4 15.3 4.0 锑13.8 18.7 4.1 6.3 7.45 7.1 14.4 -0.1 汞0.11 0.16 40.0 7.8 0.11 0.16 2.4 7.8 镁45.1 65.4 17.4 7.7 10.7
23 33.2 16.5 钛0.92 7.4 37.1 51.7 1.1 7.1 26.5 45.2 2.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提高. 十一五 时期国内自主开发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底吹炼铜、海绵钛大型还蒸炉等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等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技术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镍冶炼产能占95%,大型预焙槽电解铝产能占90%以上,先进铅熔炼及锌冶炼产能分别占50%和80%.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铝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 3.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铜、铝、铅、锌、镍等10种产品的64个品牌已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通过引进技术及装备并经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铝板带箔、大型工业铝型材、精密铜管箔、钛棒、镁压铸件等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满足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对高精尖产品的需要. 4.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 十一五 期间累计淘汰了落后冶炼能力铜50万吨、电解铝84万吨和铅40万吨.2010年综合能耗氧化铝508千克标煤/吨、铜347千克标煤/吨、铅376千克标煤/吨、镁5吨标煤/吨和精锡1.5吨标煤/吨,比2005年分别下降41.6%、43.7%、15.1%、38%和60%,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4013千瓦时/吨,比2005年下降620千瓦时.二氧化硫回收率由2005年的90%提高到2010年的95%. 5.循环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2010年再生铜、再生铝及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240万吨、400万吨和135万吨, 十一五 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1.1%、15.6%和37%.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进入了产业化应用阶段,赤泥回收铁、铝电解槽废内衬回收、镁渣回收等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取得初步成果. 6.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中铝公司重组云南铜业、焦作万方、包头铝厂、兰州铝厂、连城铝厂、抚顺铝厂等,成为全球第二大氧化铝和第一大电解铝生产企业;
中冶集团重组葫芦岛有色集团,中信集团重组白银有色金属集团,中电投集团重组青铜峡铝厂以及鲁能晋北铝业等,企业实力得到显著增强.2010年,前10家企业的冶炼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铜76%、电解铝67%、铅45%、锌50%、镁55%. 7.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有色金属冶炼产能已开始逐步向资源能源丰富的地区转移,2010年西部地区电解铝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51%,锌占56%,镁占50%,分别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随着生产要素的变化,部分产品产业布局亟待优化.电解铝、镁冶炼等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开工率分别只有70%、60%.航空航天用铝厚板、集成电路用高纯金属仍主要依靠进口.企业数量多,实力弱.铜、镍等资源对外依存度高.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有色金属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5%,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自主开发的新材料少,新合金开发方面基本是跟踪仿制国外,关键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滞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长期的矿产资源开采、冶炼生产累积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近年来开始逐渐显露,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以及血铅污染事件,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4.节能减排任务繁重.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2.8%,但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1.99%;
国内电解铝平均吨铝直流电耗13084千瓦时,距国内先进水平12100~12500千瓦时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吨海绵钛电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约0.7~1万千瓦时.废金属回收再利用率低.此外,到2010年底,国内尚有部分落后冶炼产能没有淘汰.
二、发展环境
(一)环境分析 十二五 期间,是有色金属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增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为全球有色金属工业提供了持续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有利于我国企业广泛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经济治理和均衡增长趋势明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资源、市场、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形势,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发展环境看, 十二五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发展,内需进一步扩大.交通、能源、保障性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工程继续实施,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大市场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需要有色金属工业提供重要支撑,在高精尖产品发展方面需要重大突破.上下游产业相互融合、企业重组步伐加快,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推进,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任务,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日趋强化,迫切要求有色金属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二)需求预测 十二五 期间有色金属需求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但与 十一五 相比,增速将明显放缓.综合应用弹性系数法、消费强度法、专家经验法以及线性回归模型等多种方法分析预测了2015年十种有色金属的消费量. 专栏2:2015年主要有色金属需求预测 品种 2010年表观消费量(万吨) 十一五 年均 增长率(%) 2015年表观消费量(万吨) 十二五 年均 增长率(%) 十种有色金属
3430 15.5
4900 7.4 其中 精炼铜
753 15.0
970 5.2 电解铝
1592 17.5
2400 8.6 铅424 16.5
620 7.9 锌560 11.5
720 5.2 镍52 21.4
70 6.1 锡12.4 4.0 19.1 9.0 锑7.1 -0.1
11 9.2 汞0.16 7.8 0.18 2.4 镁23 16.5
75 26.7 钛7.1 45.2
15 16.1
三、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转变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和环境治理为重点,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冶炼产能过快扩张,积极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增强有色金属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结构调整.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着力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布局结构,全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及新材料等. 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技术,促进重大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广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国际合作.把国际合作作为提升有色金属工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国内电解铝等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坚持两化融合.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作为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技术进步中的推动作用,提高生产智能化、工艺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 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 1.产量目标.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控制在46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为8%,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产量分别控制在650万吨、2400万吨、550万吨和720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3%、8.8%、5.2%和6.9%. 2.节能减排.按期淘汰落后冶炼生产能力,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单位产品能耗进一步降低.铜、铅、镁、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降到300千克标煤/吨、320千克标煤/吨、4吨标煤/吨和900千克标煤/吨及以下,电解铝直流电耗、全流程海绵钛电耗分别降到12500千瓦时/吨和25000千瓦时/吨及以下. 3.技术创新.重点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精深加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等自主创新工艺技术取得进展,绿色高效工艺和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4.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及组织结构得到优化,产品品种和质量基本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5年,前10家企业的冶炼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为铜90%、电解铝90%、铅60%、锌60%.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5.环境治理.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防控,2015年重点区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