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 2019-12-03 |
(五) 一.
解释下列名词: 负反馈:反馈信息使中枢原始信息减弱的现象称为负反馈. 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是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电变化,是细胞自发性节律性去极化形成的.慢波起源于纵行肌,它是局部电位,不能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但动作电位只能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因此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控制平滑肌收缩的节律. 呆小症:幼儿时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缓慢、身体矮小,而且智力低下,称呆小症 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就是生理学最早对于兴奋性的定义.活组织具有产生动作电位或可兴奋的能力. 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或者室温在18~25℃,空腹12小时以上,清醒而又极度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阈电位: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去极化过程中,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 肺泡通气与血流量比值:肺泡通气量与肺泡血流量的比值. 二. 填空: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 降低血糖 . 2. 甲状腺素幼年分泌不足可导致 呆小症 . 3. 体温升高,基础代谢率 增加 . 4. 人体心跳起搏点为 窦房结 . 5. 平静呼吸时,呼吸的动力来自 膈肌 和 肋间外肌 . 6. 有髓鞘神经纤维的传导方式为 跳跃式 ,而无髓鞘神经纤维是以 连续的 传导方式向前传导的. 7. 动脉血压升高,通过压力感受器活动,可反射性引起心率 降低 ,心输出量 减少 ,血管紧张度 降低 ,血压 降低 . 8. 心电图P波的意义为 左右心房兴奋 ,QRS波的意义为 心室兴奋 , P-R间期的延长反映了 心房与心室传导时间延长 . 9. 脑电处于α波时,受试者处于 清醒闭目 状态. 10. 植物性神经的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为 乙酰胆碱 ,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为 去甲肾上腺素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为 乙酰胆碱 . 11. 眼视物的调节包括三个方面,即 晶状体调节 , 瞳孔调节 , 视轴会聚 . 12. 声波频率越高,引起基底膜上最大振幅的位置越靠近耳蜗的 底部 ;
频率越低, 最大振幅的位置越靠近耳蜗的 顶部 . 13. 血型为A型的人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为 A凝集原 ,血清中的抗体为 B凝集素 . 14.心输出量为 每搏输出量*心率 . 15. 动脉血压包括由 收缩压 和 舒张压 两部分组成. 三. 简答题: 实验中通入高浓度CO2呼吸有何变化?为什么?动脉血中缺氧时呼吸怎样变化,说明原因. 吸入高浓度CO2呼吸加深加快,主要通过延髓腹外侧浅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作用,使呼吸中枢的吸气中枢兴奋,呼气中枢抑制,呼吸加深加快.CO2对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也具有兴奋作用.CO2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一定水平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是必须的.但吸入气中CO2浓度过高时,可压抑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 缺氧时呼吸加深加快,主要是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通过窦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传入,使呼吸中枢的吸气中枢兴奋,呼气中枢抑制,呼吸加深加快.但严重缺氧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不足以克服缺氧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引起呼吸抑制. 何谓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静息状态细胞膜处于膜外带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极化状态.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安静条件下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膜内K+浓度高,膜外Na+浓度高;
二是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安静时,细胞膜对K+离子通透,而对Na+离子通透性低;
因此,膜内K+顺浓度梯度外流,进入细胞外表面,使细胞外带正电荷.由于膜内带负电的大离子不能通过细胞膜,被阻隔在细胞内表面,使细胞内带负电荷.因而,形成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极化状态. 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发生脉冲式电变化,经去极化复极化过程.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对Na+开放,膜外Na+顺浓度梯度内流,进入细胞内表面,使细胞内带正电荷,使细胞外带负电荷,膜电位反转,形成去极化相.去极化达到最高峰时,钠通道关闭,Na+停止内流;
此时细胞膜对K+离子通透,而对Na+离子通透性低;
因此,膜内K+顺浓度梯度外流,进入细胞外表面,使细胞外带正电荷,形成动作电位的复极化.在复极化末期,由钠-钾泵将内流的Na+泵出,外流K+泵入细胞膜,恢复细胞内外离子平衡,此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进行,需消耗能量. 3. 机体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产热与散热的方式有那些? 体温恒定的维持是机体通过调节产热与散热平衡来进行.下丘脑的产热中枢和散热中枢是重要体温中枢整和部位.阐述体温调定点学说,以及激素对产热的影响. 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产热、无寒颤产热等. 散热的方式:物理散热有:传导和对流、辐射、蒸发,生理散热有:皮肤血管运动、出汗. 4.论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该反射也称减压反射;
动脉血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冲动分别沿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中枢,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减弱,心迷走神经传出活动增加,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活动减少,使心跳减慢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动脉血压下降;
反之,动脉血压下降则使之回升.意义:为一负反馈,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5.何谓胸内负压?其有何生理意义?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压,无论吸气和呼气时均为负压,故称胸内负压. 其保持肺、小气道扩张;
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