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 2019-12-06 |
第一章 稳中有进、快中向好 新起点上蓄势待发
1
第一节 十二五 发展情况
1
一、经济实力走上新起点
1
二、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
2
三、发展位势提至新高度
2
四、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
3
五、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3
六、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3
七、社会事业获得新成果
4
八、政府行政效能得到优化
5
九、风清气节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5
第二节 十三五 发展背景
5
一、国内外环境变化
5
二、面临的机遇
6
三、应对的挑战
7
第三节 十三五 发展基本思路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
9
第二章 产业集聚 激发转型升级新活力
13
第一节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13
一、打造主导产业集群
13
二、发展潜力产业集群
14
三、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15
四、促进产业升级
15
第二节 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18
一、优化园区总体布局
18
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19
三、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20
第三节 扶优扶强龙头企业
21
一、积极引导企业转型
21
二、积极培育骨干企业
21
三、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22
第三章 夯实基础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23
第一节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23
一、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3
二、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
23
三、加强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
24
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4
第二节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4
一、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25
二、引导特色农业集聚
25
三、重点发展主导农业产业
26
四、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7
第三节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28
一、加大农业残留物综合利用力度
28
二、提高农业现代服务水平
28
三、建立稳定农业投入机制
28
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9
第四章 区位引领 拓深第三产业新领域
31
第一节 着力推进物流业
31
一、搭建发展平台
31
二、加大扶持力度
31
三、夯实发展基石
32
四、营造良好环境
32
第二节 有序开发旅游业
33
一、精心规划
33
二、建设旅游品牌
33
三、强化基础建设
34
四、构筑旅游产业体系
34
第三节 积极拓展金融服务业
35
一、深化金融改革
35
二、创新金融业务
36
三、加强环境建设
36
第四节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
36
一、搭建电商平台
36
二、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
37
第五节 加强商业网点布局和建设
38
一、商业网点布局
38
二、商业网点建设
38
三、商品交易市场建设
39
第六节 文体新闻出版广电事业
40
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40
二、积极推动体育事业
42
三、有序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
42
第五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 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43
第一节 倾心提升城市品位
43
一、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
43
二、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完善
44
第二节 尽心搞好城市经营
46
一、严格土地资源管理
46
二、改善基础设施经营
47
三、加大城市管理力度
48
第三节 精心推进城乡共融
48
一、差异发展,打造特色乡镇
48
二、增添活力,完善体制机制
49
三、统筹城乡,健全一体化发展
51
第六章 强化基础设施 打造跨越式发展新支点
52
第一节 推进交通网络建设
52
一、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52
二、对内交通方面
53
三、加速交通运输场站建设
53
第二节 完善能源支撑体系
54
一、大力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54
二、完善能源输送网络
54
三、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建设
55
第三节 大力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56
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56
二、推进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56
第四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8
一、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58
二、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58
第七章 加强保障 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持续改善
59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59
第二节 加强医疗卫生保障
61
第三节 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
62
第四节 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63
第五节 加强就业与住房保障
63
一、多渠道增加就业
63
二、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64
三、加强劳动者就业服务
64
四、加强住房保障
64
第六节 实施精准扶贫
65
一、精准扶贫对象
66
二、精准扶贫措施
66
三、搭建服务平台
67
第八章 精准发力 提升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新水平
69
第一节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69
一、坚持招大引强
69
二、突出专业招商
71
三、创优招商环境
72
第二节 纵深区域合作水平
73
一、对接海西经济区,融入向莆经济带
73
二、加快区域合作平台建设,提高产业承接实力
75
三、发挥资源区位优势,融入昌抚一体化
76
第九章 创新驱动 谋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78
第一节 创新驱动 注入转型发展新活力
78
一、完善企业创新发展机制
78
二、打造大众创新创业平台
78
三、创新农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模式
79
第二节 互联网+ 创新
80
一、大力发展众创空间
80
二、推进 互联网+ 产业创新
80
第三节 强化创新人才保障
81
一、打造着眼创新的引智工程
81
二、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82
第十章 争先创优 打造江西生态福祉阵地
84
第一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84
一、建设和谐生态系统
84
二、高效利用国土资源
87
三、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89
第二节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91
一、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91
二、继续加强固体废处置
92
三、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92
四、加强废水综合治理
92
五、加强气象服务和防震减灾工作
93
第三节 弘扬特色生态文化
94
一、创建特色南城生态文化
94
二、构建生态文明宣教体系
94
三、倡导生态文明行为
96
四、加强生态文明创建活动
96
第四节 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97
一、完善生态文明考评机制
97
二、严格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98
三、建立自然资源产权管理制度
98
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98 第十一章 凝心聚力、绿色崛起 建设新常态下新南城
100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
100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00
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00
三、 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102
四、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103
第二节 建设法治南城
103
一、建设法治政府
104
二、建设法治社会
104
第三节 切实优化发展环境
105
一、加强作风建设
105
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107
三、进一步创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107 第十二章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09
第一节 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109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
109
二、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09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建设
110
第二节 完善规划保障机制
110
一、争取政策支持
110
二、加快职能转变
111
三、健全监督机制
111
第三节 完善规划落实机制
112
一、加强规划协调衔接
112
二、明确规划实施责任
112
三、健全监督评估机制
113
四、强化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衔接机制
113 南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南城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是指导南城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主要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阐明县委、县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编制各级各类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基本依据,是指导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稳中有进、快中向好 新起点上蓄势待发 十三五 时期,是南城县转型发展的的关键期,是进入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新阶段的决胜期.南城县在 十三五 期间,要紧随 一带一路 、 长江经济带 等国家发展战略, 省直管县 、 向莆经济带建设 等江西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入分析我县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准确把握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新常态,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 十二五 发展情况 十二五 时期,在抚州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南城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实力南城、活力南城、法治南城、和谐南城、幸福南城 的目标,全力以赴打好 三大战役 ,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为 十三五 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走上新起点 预计2015年,南城县生产总值实现10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22%;
财政总收入14.4亿元,年均增长17.3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2亿元,年均增长15.93%;
固定资产投资额132.8亿元,年均增长15.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年均增长14.98%.
二、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 十二五 期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比重由2010年的20.7:46.4:32.9调整为2015年的14.9:46.6:38.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初步形成机械电子、高档轻纺、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五金建材等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县工业总量的79.95%以上;
坚持走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在保持粮食产量平稳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蛋鸡、水产、南丰蜜桔等特色农业,2014年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县.第三产业迎来新发展,在旅游方面,实施 旅游强县 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设立旅游开发专项发展基金,通过保护和利用丰富的山水风貌资源、自然景观、历史人文遗存,精心打造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园,持续推动麻姑山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洪门湖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物流方面,进一步做强物流运输业,到2015年底,全县拥有货运车辆5400辆,总吨位8.3万吨,物流企业达到238家.
三、发展位势提至新高度 南城县已纳入原赣南中央苏区范围,享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红利;
省级工业园区已完成扩区调区,规划了1.2万亩河东工业园区,征地总面积达9500余亩,平整土地总面积达7200余亩,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
食品加工基地被授予 省级产业基地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农业现代化、特色化、产业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启动了2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四、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 十二五 期间,县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1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8%,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定位,重点打造了集防洪、景观、休闲、居住、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王府大街.持续拉大城市框架,建成了全市首个城市外环线,总里程达23.6公里.向莆铁路顺利建成通车并在南城设站,实现了南城的 铁路梦 .全面完成乡镇中心区控制性规划编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镇村联动建设,5年累计投入资金6687.1万元,完成307个新农村建设点.上唐镇、株良镇、万坊镇等一批新型城镇初具规模,万坊镇获得 全省百强中心镇 称号.
五、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在重点领域改革上先试先行,成为全省第一批省直管体制改革试点县;
启动商事制度改革,颁发了江西省首张 三证合一 营业执照;
作为全市首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主动策应抚州市与莆田市战略合作部署,积极与莆田市秀屿区缔结友好县区;
扩大对外开放,2015年出口总额达到20450万美元,年均增长32.56%;
实际利用外资3798万美元,年均增长17.8%.先后被评选为 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 投资江西十大首选地 .
六、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 期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建设任务13.4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52%,比2010年提高0.02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5年公共机构人均能耗156.05千克标煤/人,较2010年下降20.3%.辖区地表水水质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平均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在全市名列前茅.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97%,建立抚州市首个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建设项目,实现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24小时在线监控.开展了国家级及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全县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9个.洪门湖湿地通过国家林业部门批准,正式纳入国家林业局湿地恢复和保护试点范围.
七、社会事业获得新成果 预计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5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4元. 十二五 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6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
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486套、建筑面积19.17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农村危旧房4137户.全县共改造农村公路383.3公里,农村水泥路通车里程数突破1000公里,出行更加便捷;
加强了城乡校建工程建设和布局调整,凤凰小学竣工,第二小学、胜利西路幼儿园等校建工程顺利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兴建了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
扶贫攻坚成效斐然,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13.1%下降到2015年的3.8%;
致力科技成果转化,被评为2014年度全省专利工作进步十强县;
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万年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