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 2019-08-02 |
第一章 区域概况
1 1.
1 地理位置
1 1.2 地形地貌
1 1.3 气候水文
1 1.4 行政区划
1 1.5 人口状况
2 1.6 经济状况
2
第二章 生态环境、资源现状与演变趋势
3 2.1 河流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
3 2.2 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任务艰巨
4 2.3 生态逐年改善但仍需加强
5 2.4 声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良好
6 2.5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逐年完善
7 2.6 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7
第三章 规划总则与指标分析
8 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8 3.2 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和规划目标
8 3.3 指标现状分析
10 3.4 创建生态市SWOT分析
13
第四章 生态功能区划与控制策略
18 4.1 生态功能区划
18 4.2 生态保护分级控制
18 4.3 生态安全格局
19 4.4 生态保护体系
21
第五章 主要建设任务
25 5.1 建设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
25 5.2 建设集约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
32 5.3 建设持续承载的环境支撑体系
38 5.4 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
49 5.5 建设绿色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
51 5.6 建设高效文明的生态制度体系
54
第六章 重点项目
57 6.1 重点项目
57 6.2 指标可达性分析
57
第七章 保障措施
58 7.1 组织保障
58 7.2 政策保障
59 7.3 资金保障
59 7.4 技术保障
60 7.5 能力保障
61 7.6 社会保障
61 附表1:东莞市生态功能区划
63 附表2:东莞生态市建设重点项目表
66 附表3:国家级生态市指标任务分解及可达性分析
77
第一章 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处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北倚广州,南邻深圳,东接惠州.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东莞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 东南部多山,海拔200~600米,坡度30°左右,最高峰(银瓶嘴山)898.2米.中南部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为陆地和河谷平原,海拔30~80米,地势起伏和缓.西北部为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水网纵横.西南部为滨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沙咸田地区,地势低洼,受潮汐影响较大. 气候水文 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22.3℃,日照时数为1952.9小时,雨量为1766.1毫米.辖区内河流主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河和东引运河.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5月1日,东莞市辖4个街道、28个镇和4个管委会(松山湖、生态园、虎门港、长安新区).东莞市区由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组成. 人口状况 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84.77万人,常住人口825.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31.3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88.6%. 经济状况 2011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7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东莞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97.3亿元)的90%以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262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35亿元,年均增长11.1%.三产比例从1978年的44.6:43.8:11.6调整为2011年的0.4:49.9:49.7,实现从 一二三 向 二三一 的转变.2011年人均GDP达到57470元,接近10000美元,进入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 一次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2010年东莞地区能源消费量中,煤、石油、天然气、电力及其它能源分别占35.41%、14.38%、2.81%、43.10%和4.31%.
第二章 生态环境、资源现状与演变趋势 河流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 水资源年度波动大、水质性缺水 东莞市可用水资源较缺乏且年度变化波动较大,水资源开发程度长期处较高水平.水质性缺水问题普遍存在,水资源可利用程度偏低.供水绝大部分来自东江,导致东江开发利用程度过高,供水安全缺乏保证. 工业重复用水率低、部分水环境质量亟待改善 整体用水效率不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低(2011年仅为31.2%),生活用水量偏大.东莞市水资源缺乏既有水资源量较小的问题,也有工业和生活用水未节约使用的因素.在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前提下,节约用水,提高水回用率,才可缓解东莞市水资源矛盾瓶颈,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但趋于减少 东莞市海域面积9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7.2千米.海洋生物资源较丰富,但近年有减少趋势.1978年以来,渔业养殖呈波峰状变化,2000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渐减;
十五 至 十一五 期间,海域鱼类群体、个体小型化.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多年稳定达标 东莞市饮用水源地主要为东江干流东莞段、东江北干流、东江南支流及中堂水道,其中东莞市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位于东江南支流和中堂水道河段. 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011年常规监测结果达到Ⅲ类标准或相应的标准限值,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良好,断面达标率100%.2005~2011年,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良好. 江河水质尚存超标现象,但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2005~2011年东江东莞段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标准之内;
2005年东莞运河水质较差,为劣Ⅴ类,但2006~2011年水质有所好转,可达到Ⅴ类水质标准;
寒溪河水质较差,2009~2011年水质均为劣Ⅴ类. 跨市河流东江北干流水质在2005~2011年均保持在Ⅱ类标准之内;
跨市河流石马河水质较差,石马河口断面2010~2011年均为Ⅴ类,企坪断面2009~2011年水质均为劣Ⅴ类. 海洋水质保持稳定,但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 2004-2011年东莞市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含量均有显著下降趋势,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水质均为劣四类,海域中污染因子由2004年的无机氮、COD、重金属转变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等. 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任务艰巨 常规污染物稳定达标且逐年下降 2011年东莞市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降尘的年平均浓度符合广东省推荐标准.2006~2011年东莞市区各项常规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 O3超标情况减缓、PM2.5达标难度大 2012年,东莞市臭氧最大小时浓度均值为0.392 mg/m3,最大超标倍数为0.96倍,最大超标率为24.7%,臭氧最大浓度和超标率均较2011年降低. 2012年,东莞市PM2.5的年均浓度范围为0.043~0.059mg/m3,难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0.035 mg/m3),且达标难度较大. VOCs 浓度较低,全市能稳定达标 2012年11月对东莞市居住、文教和办公区的10个监测点的VOCs监测结果表明,东莞市大气中VOCs浓度较低,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标准要求. 生态逐年改善但仍需加强 绿地面积较2006年增加 2011年末,东莞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42.47%,绿化覆盖率为45.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2平方米,全市已建成公园广场1.05万公顷.较之2006年,绿地率上升2.57%,绿化覆盖率上升2.41%,人均公园绿地提高1.5平方米/人. 重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 2011年底,东莞市共有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87.6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55%.森林公园共1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12个,面积218.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85%.较2005年,新增自然保护区1个、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市级各1个),1个市级森林公园升级为省级,森林公园面积新增61.91平方公里. 森林面积及森林覆盖率总体增长 2011年底,全市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分别为87.38万亩和36.7%.森林面积由1978年的44.4万亩增长到2011年的87.3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14.7%增长到2011年的36.7%. 湿地类型多样,但湿地资源退化问题突出 东莞市湿地类型包括3大类(近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11小类,总面积38120.6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5.07%,近年来由于建设用地扩张占用湿地及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力度不足,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河流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 东莞市共有城市、森林、农田、河流滩涂湿地、草原、海洋、裸地7大生态系统类型,2011年面积分别为110308.
0、34353.
6、48016.
0、27283.
0、12572.
0、9700.
0、3768.3公顷.较2005年,农田、森林、河流滩涂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面积各减少8788.
6、2304.
1、12842.
6、500公顷,近年下降趋势已得到控制;
城市、裸地、草原生态系统面积各增加11175.
7、2768.
3、9992.2公顷.东莞市共有维管植物1652种,其中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共9种(金毛狗、桫椤、苏铁蕨、白桂木、樟树、粘木、土沉香、大苞白山茶和巴戟天).动物资源包括昆虫16目174科986种,国家
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1种. 建设用地侵占和外来物种入侵使野生动、植物资源生长受到影响.水质污染导致鱼类资源减少. 声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良好 全市全年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59.8分贝,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均为100%.2006~2011年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基本保持稳定,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昼间标准.道路交通昼间平均等效声级除2007年有小幅上升外,基本保持稳定.声环境功能区昼夜平均等效声级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下降趋势明显.整体而言,近年来东莞市声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良好.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逐年完善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 2011年,东莞市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78.08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7.7%.近年来,随着3个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成和收运系统的逐步完善,东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 一般工业固废做到100%处理处置 2011年东莞市工业固废产生量为549.5751万吨,综合利用量为427.5152万吨,占78%,处置量为121.7205万吨,占22%. 危险废物做到100%处理处置 截止到2011年,东莞市共建成工业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