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冬欧巴么么哒 | 2019-12-23 |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况觅、董鹏、李姗蓉、刘吉振、曲淑娟、曾卓华、罗雪峰、刘翼、何平. 有机食品 黄瓜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露地和保护设施内有机黄瓜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选择、育苗、播种、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产品要求、运输、贮存、包装和标识及质量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露地和保护设施内的有机黄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2761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T 19630.1-201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 GB/T 19630.4-2011 有机产品 第4部分: 管理体系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25-2012 有机肥料 NY/T 391-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747-2012 绿色食品 瓜类蔬菜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机农业 organic agriculture 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2 有机黄瓜 organic cucumber 按照有机标准生产、加工、销售的黄瓜产品. 3.3 保护设施 protective facility 在不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和区域,根据人们的需要,人为创造适宜蔬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而采用的定型设施. 3.4 转换期 conversion period 从按照有机标准开始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在这一时期应保证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在土壤中降低,有机质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得到改善,养分有效性和供应数量得到提高.为确保有机产品的实现,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 3.5 平行生产 parallel production 在同一生产单元中,同时生产相同或难以区分的有机、有机转换或常规产品的情况. 3.6 缓冲带 buffer zone 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域. 3.7 有机肥料 organic fertilizer 指含有有机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的材料,经高温发酵或微生物分解而制造的肥料. 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杆肥、泥肥、饼肥等. 3.8 轮作 rotation 在同一地块上轮换种植几种不同科属种作物或在几个生长季内依顺序种植作物的一种栽培方式.黄瓜必须与非葫芦科蔬菜作物进行3y~5y轮作.
4 产地环境 4.1 环境条件 产地应在无规定疫区内进行,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中的二级标准;
b)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
c)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 中二级标准;
d)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符合NY/T 391-2000标准;
e)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符合GB 9137标准. 4.2 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pH值5.7~7.2的地块为宜.有机黄瓜生产必须选择已完成转换期2年以上或收获前3年没有使用过化学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中所列的禁用物质的田块,且该田块必须与进行非有机黄瓜生产的田块具有清楚、明确的界限和缓冲带进行隔离,以防止禁用物质污染.
5 种子选择 5.5.1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抗逆性、抗病性较强,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黄瓜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16715.3的要求. 5.5.2 不得使用转基因黄瓜种子、种苗和嫁接育苗用砧木. 5.5.3 不应使用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过的黄瓜种子或种苗.
6 育苗 6.1 播种前的准备 6.1.1 育苗设施:根据栽培季节,选用保护地(温室、大棚、温床)、露地等育苗设施.育苗设施可用0.1%高锰酸钾消毒. 6.1.2 营养土:选用无病虫源或5y~6y轮作且经过两年转换期的田土与腐熟农家肥、草炭、草木灰、有机肥(或蚯蚓粪)等,按7:3―5:5比例配制营养土.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穴盘、或营养钵或制成营养土方. 6.2 种子处理 6.2.1 质量要求:种子应符合GB 16715.3-1999中2级以上要求. 6.2.2 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0℃~55℃(2份开水+1份冷水混合)温水中浸泡,边浸泡边搅拌,待水温降至室温后,继续浸泡6h~8h后,取出播种或催芽. 6.2.3 催芽:将浸种、消毒处理过的种子,洗净,用湿纱布+薄膜包好,于28℃~30℃的环境中催芽,每8h~12h清洗一次,经12h~24h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或置于5℃条件下 蹲芽 备播.
7 播种 7.1 播种期 根据栽培季节、气候条件、栽培方式、育苗手段和壮苗指标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7.1.1 低海拔地区 极早熟增温设施育苗、大棚栽培12月中旬―1月上旬播种,大棚冷床育苗、地膜+小拱棚覆盖栽培2月上旬―2月下旬播种,地膜覆盖栽培3月上旬―3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7月中旬―8月上旬播种. 7.1.2 中山地区(500m―800m) 地膜覆盖栽培5月上旬―5月中旬播种. 7.1.3 高山地区(800m―1200m) 地膜覆盖栽培6月上旬―6月中旬播种. 7.2 播种量 一般每667m2用种量100g-150g左右. 7.3 播种方法 将消毒或催芽的种子点播在50孔的穴盘、或7.5cm*7.5cm的营养钵、营养块中.每穴(钵、块)播1粒种子.在种子上覆盖1cm厚的细营养土,用0.1%高锰酸钾喷施,覆盖薄膜或遮阳网,保温保湿或降温保湿,促进出苗.
8 苗期管理 8.1 温度管理 育苗期间,黄瓜适宜的地温为出苗前白天25℃,夜间20℃;
出苗后白天25℃,夜间15℃.温度管理参见表1. 采用极早熟栽培的黄瓜,因苗期温度低,不具备发芽条件,通常以电热线、水暖等加温设施增温、大棚覆盖保温育苗.因此播种后要覆盖地膜+小拱棚保温,促进出苗.待70%子叶出土后及时摘去地膜和小拱棚.苗齐后通常不加温,通过大棚利用间歇的阳光来增温、保温,以便在寡日照、较低的温度等不良条件下,减轻瓜苗徒长,减轻病害发生.夏秋育苗期间,应尽量减少遮阳网覆盖,减轻瓜苗徒长. 表1 苗期温度管理指标 时期日温(℃) 夜温(℃) 备注播种至出苗 25~30 20~18 不通风 出苗至子叶展平 24~30 20(阴雨天) 16~15 12~10(阴雨天) 适当通风 子叶展平至刚吐真叶 25~30 17~13 适当通风 现真叶1片时 24~26 15~13 低夜温有利于雌花分化 定植前一周 20~24 12~10 加大通风,最后去掉覆盖物 8.2 光照管理 重庆黄瓜极早熟栽培育苗,原则是在保温前提下,尽量增加光照.通常是通过小拱棚通风、大棚通风降低湿度来实现的.夏秋育苗用遮阳网覆盖降温.嫁接育苗嫁接后1周遮光保湿,嫁接成活后,逐渐减少覆盖时间,增强光照. 8.3 水分管理 重庆黄瓜极早熟栽培育苗在浇足底水的情况下,原则是不须要浇水的,并须通过通风排湿降低苗床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若缺水,以晴天下午、阴天中午补水为宜.喷水量和喷水次数视育苗季节和秧苗大小而定,原则上掌握每次喷匀喷透.嫁接育苗成活前须保持100%的空气湿度,以促进嫁接口愈合.成苗后,在起苗移栽前1天浇1次透水. 8.5 壮苗指标 黄瓜壮苗的标准是:不徒长,苗高10~15cm,茎粗壮(0.8cm左右),节间短(3~4cm),真叶1片~2片,子叶平展肥厚,叶色浓绿,无病虫害.
9 定植 9.1 定植时间 9.2.1 低海拔地区 大棚极早熟栽培在1月下旬―2月上旬定植;
春地膜+小拱棚栽培在3月上旬―3月下旬定植;
地膜覆盖栽培4月上旬―4月中、下旬定植.秋季栽培播种后7d―10d定植.一叶一心即可定植. 9.2.2 中山地区(500m―800m) 地膜覆盖栽培播种后15d―20d定植. 9.2.3 高山地区(800m―1200m) 地膜覆盖栽培播种后15d―20d定植. 9.2 定植前整地 定植前15d,深耕,施足基肥,按厢宽1.5m、深沟高厢、耙细、耙平,整地作畦,覆盖地膜.肥料施用应符合GB/T 19630的要求,每667m2施入腐熟优质农家肥3~4t. 9.3 定植密度 每厢定植2行,双行单株或双行双株定植,株距50cm-55cm,每667m2定植4000株.浇足定根水.
10 田间管理 10.1 茬口安排 制定黄瓜生产和轮作计划;
可利用豆科作物、绿肥、禾本科作物、免耕或土地休闲等方式恢复土壤肥力.另外,有机黄瓜生产和常规黄瓜生产单元的同一品种不应在同期栽植生产,不允许在同一农田地块中进行平行生产. 10.2 植株调整 卷须出现时及时搭架绑蔓,以后每隔3节~4节绑蔓一次.主蔓长到25片叶时摘心.主、侧蔓结瓜的品种,去除下部2-3个侧枝,上部侧枝现瓜后留1片叶摘心. 10.3 肥水管理 定植后3d~5d浇缓苗水;
根瓜坐住后,浇催瓜水;
结果期每采收3-4次浇水一次,遇雨要注意排水.并根据生长情况,适当追施腐熟人粪尿或沼液,隔一水追一次肥.
11 病虫害防治 11.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 11.2 农业防治 11.2.1 高抗品种:重点选择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等病害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11.2.2 培育壮苗:应通过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 11.2.3 农艺措施:采用深沟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嫁接栽培,避雨栽培,防虫网隔离,遮阳网覆盖栽培等栽培方式,适当稀植,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11.2.4 耕作改制:应实行严格轮作制度,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水旱轮作或夏季灌水闷棚. 11.3 物理防治 11.3.1 色板诱杀:每667m2悬挂30块~40块黄板或蓝板诱杀蚜虫、潜叶蝇和蓟马;
采用银灰色膜驱避蚜虫. 11.3.2 杀虫灯诱杀害虫:利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有色灯、高压汞灯等诱杀害虫. 11.3.3 高温闷棚:选晴天上午,浇足量水后封闭棚室,将棚温提高到46℃~48℃,持续2h,然后从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使室温缓缓下降.可每隔15d闷棚一次,闷棚后加强肥水管理,可防霜霉病. 11.4 生物防治 宜采用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控制蚜虫、粉虱等害虫.利用寄生性天敌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当白粉虱虫口密度达到0.5头/株时释放丽蚜小蜂,释放密度保持在10000头/亩;
利用七星瓢虫、草青蛉防治蚜虫、叶螨、红蜘蛛及白粉虱;
可采用除虫菊素、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虫害.利用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防治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
利用2%武夷菌素600-800倍药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和白粉病. 11.5 药剂防治 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主要虫害有蚜虫、黄守瓜、瓜娟螟.根据相应病、虫害,选择附录B所列出的允许使用物质.使用附录B中的物质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的要求.使用附录B未列入的物质时,应按照GB/T 19630.1-2011附录D的准则或相应的标准对该物质进行评估.
12 采收与产品要求 12.1 采收要求 雌花谢花后10d-12d即可采收.及时采收,既可保证黄瓜的质量,又可提高黄瓜的产量.根瓜早采.每隔1d―2d采收1次.采收时间最好在清晨,采收的瓜含水分多,品质鲜嫩.产品规格参照NY/T 747-2012绿色食品黄瓜执行. 12.2 安全质量 产品符合GB
2761、GB
2762、GB 2763的规定. 12.3 产品认证 产品应通过有机食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13 运输、贮存、包装和标识 13.1标志?包装 13.1.1??包装容器整洁、干燥、牢固、美观、无污染. 13.1.2??包装上标明品名、规格、毛重、净含量、产地、生产者,采摘日期,包装日期. 13.1.3??包装容器有醒目的有机食品标志. 13.2??运输?贮藏 13.2.1??运输 轻装、轻卸、无机械伤;
运输器具清洁、卫生;
运输时防冻、防雨、防晒、注意通风散热;
运输适宜温度10~13℃,空气相对湿度80~90%. 13.2.2??贮藏 温度12±1℃,空气相对湿度90~95%,库内堆码,保证气流均匀畅通,贮藏期7~10d.
14 质量管理要求 14.1 认证记录保存 被认证的标有 100%有机 、 有机 或 有机制造 等字样进行出售、标识、或呈示的有机黄瓜的生产、收获和经营的操作记录必须保存好.且这些记录必须能详细记录被认证操作的各项活动和交易情况,以备检查和核实,记录要足以证实完全遵守有机生产标准的各项条例,且被保存至少5年以上. 14.2 产品检测 采取自检或送检方式检测产品质量,对果实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不合格产品禁止标识 100%有机 、 有机 或 有机制造 等字样上市销售.采用自检的应配备必要的常规品质检查设备和农药残留速测设备;
采用送检的应是有资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 14.3 质量追溯 生产全过程应按GB/T 19630.4-2011中4.2.6的要求,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包括:地块档案和整地、播种、移栽、铲趟、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仓贮、销售记录等,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有机黄瓜生产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A.1有机黄瓜生产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类别 名称和组分 使用条件 I.植物和动物来源 植物材料(秸秆、绿肥等) 畜禽粪便及其堆肥(包括圈肥) 经过堆制并充分腐熟 畜禽粪便和植物材料的厌氧发酵产品(沼肥) 木料、树皮、锯屑、刨花、木灰、木炭及腐殖酸类物质 来自采伐后未经化学处理的木材,地面覆盖或经过堆制 动物来源的副产品(血粉、肉粉、骨粉、蹄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