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山南水北 2019-08-27

我也想到了我远在北国的女儿,她现在如果就夹杂在这群孩子的喧哗中,该多幸福!但如果她看见自己的父亲,衣衫褴褛,推着沉重的粪车,她又作何感想?我噙着眼里的泪水往回走.我又想到了梵・高那幅《向日葵》,他在画这画时,心头也许远比我尝到人世更大的孤凄,要不他为什么画出行将衰败的花朵呢?但他也梦想欢欣,要不他又为什么要用这耀眼的黄色作底呢? 梵・高的《向日葵》已经卖入富人家,可那幅复制品,却永远陪伴着我的记忆;

难免想起作画者对生活的疯狂渴望.人的一生尽管有许多波涛起伏,对生活的热爱却难以泯灭.阳光的金色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原是梵・高的《向日葵》说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思. (节选自《旷世的忧伤》) 18.综观全文,分析文章为什么以 向日葵 为题目.(4分) 19.在读了梵・高的传记后再看他的《向日葵》画,作者认为自己 似乎懂得了他的画为什么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道理 ,对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20.①在解放后,作者丢弃了这幅画的复制品,认为 这幅画面与当时四周的气氛不相合拍 ,那为什么过后又怀念起这幅画?(3分) ②作者描述十年动乱中对农家向日葵的那份依恋,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3分) 2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梵・高名画《向日葵》的拍卖开头,以其被卖入富人家结尾,首尾呼应.作 者借此写出了《向日葵》的价值,并且表达了自己虽然不能拥有艺术品,却懂得欣 赏艺术的满足感. B.作者描写向日葵 转向阳光 , 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拼命要抓住这逐渐远去的 夕阳 ,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的矛盾: 努力驱散那随着我身影的孤寂 ,却又觉得 在 作无望的挣扎 . C. 欢欣 与 寂寞 在《向日葵》这幅中分别表现为耀眼的色彩和行将衰败的形象, 这也反映了梵・高的不被理解和他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渴望,还表达丁作者 对人生孤凄的体会和对生活的热爱. D.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 墨绿色的墙壁 ,这一方面为《向日葵》明亮的色彩做衬托, 一方面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尤其是自己被谪放到劳改农场时, 连自己 也害怕 的 惨淡心情 . E.作者写在劳改农场时,绕道去看一朵日渐衰败的向日葵,写果实成熟时农民一家的 欢欣,既表达了自己在艰难环境中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又推进了文章,写出 了向日葵这一形象的深层含久. 18.向日葵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与作者不同人生阶段以及作者对人生人生的感悟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作者也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寄寓在 向日葵 这一形象之中. 19.画面上强烈的金黄反映出画家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喜悦;

画面上流露出的淡淡哀愁和寂寞,也是画家因无人理解而产生的内心寂寞的体现. 20.①集体的氛围替代不了内心主观的感受,人的孤独感并不会因环境变化而彻底消失.②作者亲身的经历使更加体会出了梵・高画中所表现的内涵,极度孤独中的作者同样也像梵・高那样热爱生活. 21.CE(A作者懂不懂艺术不是文章表达的重点,分析没有根据;

B分析与文中的描写对应不上,原句并未表现矛盾心理;

D将 墨绿色的墙壁 解释为作者内心的寂寞比较牵强,与作者谪放时的心情联系在一起更是生拉硬扯.) 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 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 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 旷百世而相感 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时候,总是 唏嘘而不可禁 .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