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 2019-08-28 |
其奇绝者,闽粤楚蜀滇黔,百蛮荒徼之区,皆往返再四.其行不从官道,但有名胜,辄迂回屈曲以寻之;
先审视山脉如何去来,水脉如何分合,既得大势后,一丘一壑,支搜节讨.登不必有径,荒榛密箐,无不穿也.……记文排日编次,直叙情景,未尝刻画为文.……故吾於霞客之游,不服其阔远,而服其精详;
於霞客之书,不多其博辨,而多其真实.……霞客果何所为?夫惟无所为而为,故志专;
志专,故行独;
行独,故去来自如,无所不达.意造物者不欲使山川灵异久秘不宣,故生斯人以揭露之耶?(潘耒〈徐霞客游记序〉) 15. 依衔,不符合作者想法的是: (A)便游、群游与浅游,属尝一脔披一节式的游览 (B)欣赏徐霞客的边疆之记,更胜於他的中原之录 (C)徐霞客按日期先后记录,真实与精详是其优点 (D)徐霞客以华藻曲笔状写情景,揭露造物的奇秘 16. 下列文句,最符合上文「其行不从官道」、「登不必有径」的是: (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於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B)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C)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 (D)暮春之初,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17. 某旅行社打算推出仿徐霞客行旅的套装行程,下列文案最接近其行游精神的是: (A)一步一脚印走入隐世秘境,在人际交流中发现世界,尽尝家与人情的味道 (B)沿县道公路深入风景胜地,登高尽揽海天一色,文青族、背包客一网打尽 (C)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专业背包客带您在田园里与自我心灵对话 (D)专攻高端背包客,不走常规景点,壮游千里探秘胜,在冒险中寻找自我肯定 18-21为题组.阅读下文,回答18-21题. 玉米是印地安人送给世界的礼物.欧洲人初抵美洲之际,那里已有各型玉米作物.比起旧世界农作物,玉米恰好位於稻米和小麦的生长带之间,在稻米嫌太乾或小麦嫌太湿的区域,皆有良好收成.玉米田单位面积产量几乎是小麦田两倍.少有作物及得上玉米,短短一个生长季就能提供大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欧洲人接纳玉米较晚,或许是1550年代至18世纪,欧洲进入一段相对寒冷期.也或许是多数欧洲人一向同意英国博物学家盖瑞德的看法,他在1597年写道:「虽然印地安民族迫於所需,认为玉米是很好的食物,但我们仍可轻易判定:它的营养成分有限,不易甚至不利消化,比较适合当猪食而不是给人食用.」 16世纪的欧洲有许多地方栽植玉米,但做为广大地区的主食,大约已是下个世纪后期.约翰?洛克在1670年代提到:「法国南部好几处都有玉米田,农民称之为『西班牙小麦』,他们告诉我这是给穷人做面包吃的.」到了18世纪,玉米已经成为法国南部饮食的基本元素.我们姑且大胆猜测:或许它曾在法国人口重新成长的过程扮演重要角色―18世纪前数十年,法国人口曾明显衰减.西班牙人口曾在17世纪减少,18世纪开始回增;
在波河谷地种植玉米的义大利,17世纪下半期人口也曾衰减,之后又回增.这些地中海区人口的消长,应该和玉米有关. 今日,玉米对东南欧的重要性更胜於西南欧.随著人口增加,玉米及其他美洲作物如马铃薯、美国南瓜的栽种也逐渐扩张.18世纪以前,玉米在罗马尼亚并无地位,19世纪后几十年,罗马尼亚人投注心力和倚赖玉米几乎不亚於墨西哥人.他们种小麦也种玉米,前者出口,后者自用.玉米和小麦搭配轮种,成效良好,使罗马尼亚成为欧洲一大谷仓. 依赖玉米为主食的程度,正随著人口压力降低而一起减低,但过往的影响仍在.美国人类学者郝平恩在《塞尔维亚一村落》提到,奥拉撒奇当地比较穷困的农民还是吃玉米而非小麦做的面包,他们仅有的几亩地,也是种玉米而非小麦,因为 .顺便一提:奥拉撒奇农家菜园里那一畦畦的青椒、番茄、四季豆、美国南瓜,应该会让印地安老兄备感亲切.(改写自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8. 依衔,下列关於欧洲人栽种玉米的叙述,最适当的是: (A)法国栽种成功后才传入西班牙 (B)早年被认为较适合作为动物饲料 (C)16世纪时已成为多数地区的主食 (D)罗马尼亚由出口小麦转为出口玉米 19. 下列各图中两个变项所呈现的关系,最符合上文叙述的是: (A) (B) (C) (D) 20. 依衔,下列甲、乙两项推断,正确的是: 甲、新大陆发现之前,欧洲人的餐桌上不会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