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 2019-09-01 |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里记载 龙,鳞虫之长者曰龙 《后汉书・五行志五》说到 龙,虫之生于渊,行于无形,游于天者.《玉篇・龙部》中 能幽明大小,登天潜水也 从上述材料可以知道早期的龙还只是一种神秘的生物,并没有什么其他的赋予意义.《楚辞・七谏・谬谏》: 龙,介于虫,阴物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龙,水物也 《周易略例・明爻通变》: 龙,水畜也 .早期龙作为一种水兽,是至阴的.至于后来由阴转阳,是因为从秦汉时期开始,帝王为了自身统治的需要都将自己神化,将龙的神性与自己关联.以至于后来龙成为帝王将相阶层男性的专属.《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今祖龙死 ,这里的祖龙就是秦始皇的自称.《后汉书・五行志五》 龙者,阳类,人君之象也.《易・乾》 龙,喻阳气及圣人 .大量的后来材料也都可以印证中央集权后龙的 阳化 以及特殊阶层专属.楚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因此暂不予讨论龙阳化后的意义更变.
二、龙凤合体玉佩合体原因 从前文龙与凤的溯源考证中可以大致猜测龙凤合体佩的合体成因.两者既然都被视为祥瑞,又存在自然性质的互补,无论是从性的繁衍,还是吉祥寓意的重叠加强,两者的合体都可以说是自然而然.史料也证实,当时阴阳学说作为百家之一服务于国家政治.周朝以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思想的大繁荣,各家学说崭露头角,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阴阳说的影响相当深远.战国时期阴阳学说用来治理国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邹衍,他把相生相克原理套用在了国家兴亡上,他提出黄帝政权是土德,就崇尚黄色,旗帜服饰皆为土黄.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木克土,夏灭黄帝.商王朝为金德,其兴起时有白银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金克木,商灭夏.周王朝为火德,先祖得赤乌之符,自然便崇尚红色.火克金,周灭商.秦王朝为水德,水克火,秦灭周.这里虽是指的治国.但也足见当时阴阳学说的流行.龙凤的结合是符合人们对美好寓意的追求的. 龙有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凤有向阳、秉德、兆瑞、崇高、尚洁、示美、喻情等神性. 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之王;
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两者神性的互补和对应,使龙和凤走到了一起成为必然,同时也满足人们对美好的希冀与向往.龙凤合体佩除美好寓意之外也符合阴阳学的平衡.龙喜水属阴性,多为 地 维度走兽的组合.凤喜火属阳性,多为 天 维度多种飞禽的组合.两者结合大到天地的对立与协调,小到个体属性阴阳的互融和谐,都在阴阳学的大范畴里被统一.此外,目前龙凤合体佩的最早发现是出土于妇好墓的龙凤合体玉佩.对于龙凤合体佩的结合原因,学术界还有一种观点是夏商之间的交融.闻一多先生认为: 远古时代的夏族以龙为图腾,商族以凤为图腾,夏商两族的斗争与融合,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龙与凤的合体造型多以龙上凤下,龙前凤后.恰代表夏商两代的时间顺序,它们的结合合乎 殷因于夏礼 的史实.
三、龙凤玉佩数量问题 荆州博物馆所藏得玉佩组合以龙形为主,多为单龙佩,双龙佩,以及龙与其他动物的合体佩.以龙和凤造型合体出现的玉佩馆藏较少.龙形佩龙身线条流畅,动态丰满.比较精彩的是荆州熊家冢墓地出土战国早期的龙形玉佩.龙首回望,身躯粗壮而有力向上微拱,尾部呈S形扭动,给人腾云游动之感. 图4:龙形玉佩 此类玉佩具象生动,通过龙身的 字母化 造型如W形、S形、C形、O形等使形象各具态势.除去比较具象的造型之外,还有一类龙形佩呈现出抽象之感.比如荆州院墙湾楚墓出土的龙形玉佩,造型类似一个 田 字,双龙首尾对称相连,整个造型在一个规矩内丰富变化,通过龙身的扭转起承转合.这类玉佩本身并无过多纹饰,有的会在龙身阴线刻云纹,或突起半球形疙瘩. 图5:龙凤玉佩 馆藏的龙凤玉佩,以龙身为主体凤鸟栖于其尾部,龙身笔挺,雄风矫健,凤曲于其背柔美动感,整个造型别致有趣富有生气.由于馆内龙凤合体佩较少,为了全面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楚地龙凤玉器,从《考古》、《文物》、《楚地玉器综论》、《东周楚国玉器综论》等期刊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