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aoshou | 2013-01-07 |
草里金'
,二枚可值二三两不等,皆贵尚焉. 当时居然能够培育出仅有豌豆大小的天然葫芦,称为 草里金 ,价格昂贵,要花上二三两白银才能买下一对这样的微型小物,是备受珍视和追捧的时髦饰品.清刘廷玑所撰《在园杂志》 载: 明宫中小葫芦耳坠乃真葫芦结就者,取其轻也.内监于葫芦初有形时即用金银打成两半边小葫芦形,将葫芦夹住、缚好,不许长大俟.其结老取其端正者,以珠翠饰之,上奉嫔妃,然百不得一二焉,因其难得,所以贵也. 图5:金累丝葫芦耳环 图6:金珠宝葫芦耳环 图7:金葫芦形耳环 总的来说,《天水冰山录》所载各类耳饰中,以葫芦耳环的名目最为繁多,有金珠宝葫芦耳环、金光葫芦耳环、金摺丝葫芦耳环、金累丝葫芦耳环、金葫芦耳环、金宝葫芦耳环等等,足以见得,葫芦形耳环的形制多样.
三、明代葫芦形耳环的使用阶层 那么葫芦形耳环在不同阶层使用的形制有什么不同呢?洪武三年,即明初时期,政府发出对于首饰的禁令: 令庶民男女衣服、并不得僧用金绣锦绮m丝绫罗.许用娟素纱.其首饰钏镯、并不许用金玉珠翠.止用银.靴、不得裁制花样、金线妆饰 , 士庶妻、首饰许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钏锅用银. 这仿佛也能解释广东东莞明罗亨信家族墓出土银质葫芦形耳环的原因.这种形制的耳环的特点是坠子为葫芦形,葫芦质地不定,有金质、金镶玉、金镶宝石、银蜜金、银质.使得在明初朝廷对庶民服饰有着严格规限的时期,这个饰物也能广泛流传于各个阶层.上至皇后下至命妇平民都有佩戴.但葫芦形耳环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应当是到明代晚期,这时,政府在衣服首饰上的等级制度开始松动,僧越的现象比较普遍.上层阶级所佩戴的饰物被民间模仿.所以葫户形耳环的使用人群得到了扩张,宗室、勒贵、士庶人的墓葬里都有出土. 只是,上文提到皇后像中的 金镶四珠环 .它在明代大约是宫廷样式的一种, 明宪宗朱见深王皇后、武宗朱厚照孝静皇后夏氏(如图8-9),都清楚画出形制规整的金镶四珠宝耳环 ,而南昌明益宣王墓孙妃的首饰中, 正有着与画像所绘几乎相同的一对(图10).虽然部分墓葬中出土的耳饰在岁月中已经腐朽,但根据其留下的金质框架,仍可推测,其他墓葬中的此种形制的耳环当如益宣王孙氏墓中的这对一样,也是串有颗珍珠的.再考虑到这类耳环只在有爵位的宗室、励贵的墓葬群体中出土,群体固定.这类群体受典制约束较多.所以这种耳环应该就是《大明会典》中记载的 金脚四珠环 . 图8:明宪宗朱见深王皇后 图9:武宗朱厚照孝静皇后夏氏 图10:玉坠金耳环
四、明代葫芦形耳环流行的原因 从发掘材料看,明代葫芦耳环的分布区域遍及辽宁、甘肃、江苏、四川、广东各省.由此可知,葫芦形耳环为南北通行.那么,葫芦形耳环为何会如此流行呢?葫芦耳环是如何诞生、发展演变的呢?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总是喜欢讨个 口彩 ,运用汉语谐音、动物属性等表现祝愿.如棺材代表 升官发财 ,红枣莲子代表 早生贵子 ......,葫芦音似 福禄 ,在人们心中有着福禄吉祥之意,且其多子,,
更是寓意着 多子多福 .《中国古代首饰文化:葫芦耳环》一文中就提出,葫芦形制耳饰的出现,据史载,可能有三:一是人类内心的母体崇拜,是原始信仰中祖先崇拜的一种变异.二是进入文明时代后,先秦、两汉和隋唐以来,随着人们的心理需求,母体、祖先崇拜转化为 葫芦仙境 世界.三是葫芦文化中洪水神话兄妹相配成婚所表现的生殖文化.还有学者研究认为,在原始社会,葫芦具有祈生功能,其形似女性子宫和多籽的特征,从而赋予葫芦于人类母体的生殖力和繁育力.由此,笔者认为在元明两代,后宫皇后像中多有佩此耳环,可见其主要意义在于绵延子嗣,但亦不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