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紫甘兰 | 2013-03-17 |
微生物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空气、水中及动物与人体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里,如消化道、呼吸道等.按照目前生物分类系统,将所有生物分为6个界,即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与动物界.微生物被包括在除动、植物界以外的4个界中.而根据其细胞结构特点,习惯地把微生物归为3种类型,即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结构型微生物. 1.非细胞结构型微生物 无细胞结构,由核心和蛋白质核壳组成.核心中只有RNA或DNA一种核酸.此类微生物包括病毒(virus)以及结构更简单的亚病毒 (subvirus).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prokaryote) 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仅有原始的核,无核仁和核膜 ,胞浆内无完整的细胞器.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统称细菌(bacterium) ,包括古细菌 (archaebacterium) 、真细菌 (eubacterium) 和蓝细菌 (cyanobacterium).蓝细菌过去称蓝绿藻 (blue-green algae),能进行光合作用,目前尚未发现具有致病性.古细菌代表一类细胞结构更原始、其16 SRNA序列与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微生物截然不同的微生物,包括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在极端条件下生长的极端嗜盐菌 (extreme halophile) 和嗜热嗜酸菌 (thermoacidophile) .除了古细菌和蓝细菌以外的其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统称为真细菌,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和放线菌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eukaryote)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行有丝分裂.真菌界和真核原生生物界的微生物都属于此类.真核原生生物界包括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由于它们不属于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故本书只介绍真菌 (fungus),包括单细胞的酵母菌(yeast)和多细胞的霉菌(mold).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无害、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在地球上生物的繁荣发展、食物链的形成中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微生物把有机物降解成无机物并产生大量CO2,其结果将是一方面地球上有机物堆积如山,另一方面,新的有机物将无法继续合成.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一切生物将无法生存. 人和动物机体内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微生物群系称为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微生态学的研究证明,正常菌群对于机体具有生理作用、免疫作用和生物屏障作用.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微生物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工业方面,微生物应用于食品、酿造、制革、石油勘探、废物处理,尤其在抗生素的生产中更是十分重要的.在农业方面,细菌肥料、植物生长激素的生产以及植物虫害的防治都与微生物密切相关.微生物还在近年开展起来的遗传工程或基因工程中广为利用.例如,噬菌体和质粒是分子遗传学中的重要载体;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细菌代谢的产物;
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及酵母菌是常用的工程菌.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有少数能使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病害,称为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bes,or pathogen) .例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病,肝炎病毒引起病毒性肝炎等.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科学.微生物学工作者的任务是在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使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并使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消灭.随着微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学已形成若干分支.例如,着重研究微生物基本生命规律的有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分子微生物学等.根据其应用领域分为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等.根据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又可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及真菌学等.这些分支学科通过各自领域的深入研究,为微生物学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等内容的一门科学.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寄生虫学、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等学科有着广泛联系,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知识直接为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第2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医学微生物学是人类在探讨传染性疾病的病因、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的过程中,通过 长期反复实践、认识,并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科学.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发 展史,不但能使我们了解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也会使我们从各阶段的重大发现中得到 启发,鼓舞人们朝着更深的方向和在新的领域里不断探索. 从远古开始,人类的生存即经常受到各种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的困扰.但由于科学不够发展,对于微生物是传染性疾病的真正病原长期未能得到认识.直到16世纪(1546年)意大利人Fracastoro (1483~1553年) 提出传染生物学说 (contagium vivum theory) ,认为 流行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活的传染性微生物传播的 .他将传染区分为接触传染、空气传染和媒介物传染3种方式.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虽不能证实这些传染性生物的存在,但他的观点是符合今天的流行病学规律的.在中国明朝的隆庆年间 (1567~1572年) 人们已广泛应用人痘预防天花. 1674年荷兰人吕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年) 用自制的能放大4 0~270倍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各种形态的微生物.尽管当时对微生物与传染病的关系没有得到确认,但对微生物的存在给予了肯定的客观证实,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巴斯德 (Louis Pasteur,1822~1885年) 是法国化学家,也是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他在解决葡萄酒变质原因的研究工作中证实了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酒类的变质是由于污染了酵母菌以外的另一些杂菌的结果.为了防止酒类变质,他在发酵生产中先将供发酵的基质加温62℃,作用30min,然后再放入酵母菌.此即沿用至今的巴氏消毒法 (pasteurization) .巴斯德用加热过的酵母菌液不再发酵的事实否定了 生物自生论 在生物科学中的影响.此外,巴斯德还首次研制成了炭疽菌苗、狂犬病疫苗. 继巴斯德之后,德国医生科霍(Robert Koch,1843~1910年) 在确立病原菌作为传染病病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他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和细菌染色技术,使得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成为可能.科霍先后发现了炭疽芽胞杆菌 (1876年)、结核分枝杆菌 (1882年) 和霍乱弧菌 (1883年).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各国细菌学家相继发现了许多对人和动物致病的病原菌.到19世纪末,很多重要的病原菌陆续被发现.为了论证某一特定细菌引起某种特定的传染病,科霍提出了4条标准,即科霍法则 (Koch′s postulate) :①在同一特定疾病的机体中常能发现同一种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