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 2013-03-21 |
当教师只拿出导线、电磁铁、电流表,教师问:"利用这些器材,能否产生电流?"学生一看没有电池都回答不能."真的不能吗?让我们试一试".然后教师操作,电流表的指针动了!学生顿感迷惑不解,教师接着提问"没有电池又是如何产生的电呢?通过本节学习,给你这些东西,你能发电吗?四十五分钟后见分晓."学生急切等待教师的解答,这时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老师从小实验出发来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反思.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在引入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实施有效指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表达对问题的看法;
2. 所设置的问题应指向明确、清晰;
3. 及时利用学生的学习反馈,以继续提问的方式实施进一步引导,教师确认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状态;
4.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释,努力形成自己对问题新的解释,最终达成探究活动的目标;
5. 引导的内容要因生而异,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引导要做到适时且恰到好处. 教师创设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以下的功能:
1、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的思考.
2、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指向性,能让学生围绕某个科学主题展开探究.
3、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激起学习者的进一步交流.
4、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让学习者能够进一步完成的任务.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精心策划问题情境,寓教学目标和研究问题于引人入胜的情景、幽默风趣的导语、悬念丛生的问题、直观形象的模型、承上启下的思考、新颖奇妙的实验之中,使问题更直观、更形象,产生兴趣,引起思考,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效果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