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865397499 | 2013-05-25 |
(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就会计原理或基础工作规范而言,各类单位基本相同,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由此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设置及其定义与企业单位有所区别.行政事业单位为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类似企业的利润表)设置了五项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在会计要素的定义上,以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定义为例,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应缴款项等;
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
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
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拨出经费、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 同时,在具体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上,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还有些区别.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二、企业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效益的积累,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
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在某个特定的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存在平衡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净额,经过调整后等于利润.在不考虑调整因素(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的情况下,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即,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三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