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wtshxd | 2013-08-25 |
6、土壤、植被状况与生物多样性 新郑市地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层分十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细砂土层、沙壤土层、白善土层、中层土、让土层、细砂层、粘土层、红粘土层、中沙层和粗沙、卵石层.项目所在地属豫东平原栽培作物植被区,植被以华北区系植物为主,自然植被稀少,绝大部分是人工栽培植被,常见有木本和草本两大类型,常见植物有毛白杨、欧美杨、旱柳、泡桐、刺槐、苦楝、臭椿、侧柏、紫穗槐、荆条、益母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自然植被以盐生植被和沙生植被为主,草甸植被次之.经济林主要为枣树,年产优质红枣3000万吨,被中国林业部命名为 中国红枣之乡 .农作物主要为小麦和玉米,蔬菜和温棚也有一定规模.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和现场实地勘察项目,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无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动植物.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行政区划与人口 新郑市隶属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18个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县(市)之一.199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873Km2,总人口63万,辖9镇3乡3个街道办事处(和庄镇、观音寺镇、梨河镇、龙湖镇、薛店镇、孟庄镇、新村镇、辛店镇、郭店镇,八千乡、龙王乡、城关乡,新建路街道、新华路街道、新烟街街道)和1个港区管委会,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0 Km2,城区人口18万.
2、社会经济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区位交通优越,位居省会郑州、古都开封、洛阳等中原城市群的腹地,近年来,新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 跨越发展、保持稳定、为民谋利 的总基调,全力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上项目、努力创环境,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构建和谐新郑,县域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3、教育、文化 新郑市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268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职业学校4所,初中30所,完全小学154所,初小57所,幼儿园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4所.
4、交通状况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区位交通优越,位居省会郑州、古都开封、洛阳等中原城市群的腹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新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交通发展这个中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使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道路运输日益繁荣,交通改革突破性进展,新郑市的干线公路、县乡公路及通村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面貌明显改观,路网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增强,已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辐射全市、联结周边省、市的公路网,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等国家重要交通干线纵贯全境,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郑州环城高速、郑石高速等国家、省、郑州市的重点工程穿境而过.新郑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 黄金十字路口 上,周围百公里范围有郑州、开封、许昌、洛阳、新乡等大中城市,从新郑30分钟可到省会郑州,3小时即到河北省会石家庄,交通非常便利.
5、文物古迹 新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的首掘地,也是距今5000年的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建都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在此建都达539年之久.郑韩古城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古城遗址.馆藏文物量居全国县级市之首. 新郑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单位12处,文物古迹100余处,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 中华第一古都 . 郑韩故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区周围,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周长20Km,城内面积16Km2,城墙用五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基宽40~60m,高15~18m.北墙外侧有数处马面建筑,是全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 本项目区段郑韩故城遗址保护区为城墙外110m范围,控制区为保护区外150m范围.本项目距离郑韩故城150m,不在郑韩故城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在其建设控制地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