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 2013-10-08 |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梳理了岗位职责和教师担当,必须更加积极地引导老师自觉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当下,高校的党务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要想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合格的马克思主义宣讲者,必须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同时要能够不断研究和探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力,继而增强自己在开展党务工作中的话语权、说服力和感染力,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加强正面舆论宣传,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舆论阵地.在工作中自己要务实、笃行,从细节做起,在工作中真正体现宗旨意识和群众理念,深入师生、深入课堂,了解师生所困、所难、所怨、所思,换位思考,排其忧、解其忧.严格政治纪律、遵守组织纪律,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始终保持高尚的品行和追求,做到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 同时,要从战略高度、全局视角出发抓好师德建设,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以优良的师德来教化、感化学生.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让他们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让学生真正懂得为什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从多个角度全面看待世情、国情和党情,防止盲人摸象,片面的看待问题,引导学生自觉的把个人理想和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时代实践.要从全局出发,和大学生们把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讲明、讲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各自的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发展的目标指向是什么,相互之间的关联是什么,要进一步组织老师展开讨论,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大学生面前,究竟应该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要把对老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升和师德建设全过程融入到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中去,引导老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信、真懂、真用,这样才能老师真正和党中央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并自觉地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要引导老师在工作中要真正接地气,教师不光要讲清楚基本理论,更要了解社会,了解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党校学习之所以学员反映不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的授课中,能够紧密联系当下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和生态环境中的现实问题,突出问题导向,突出顶天立地,突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三)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 终生学习 的时代要求、团队的价值.党校的这段学习经历只是我工作和学习的一个加油站.在信息时代,唯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才能切实防止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实现党的十八大各项目标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 、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对于一个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最近理论前沿知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觉地知识领域,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加强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学习当做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精神境界,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更好的支撑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党校学期期间,大家都感受到,无论是论坛式教学、座谈会还是破冰活动,这些形式的背后无不体现出团队的价值,学习型组织的意义.通过团队学习,可以拓展思维,完善自我,也能够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深切的体会到思想上同心、知识上互补、能力上增值、性格上包容的团队精神所产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解析能力还是创新能力,在团队氛围中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一个真正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形成时一个过程,需要团队的倡导者关注许多细节,需要研究团队成长的规律,需要团队的倡导者德才兼备,胸怀开阔. 学习永远在路上 科学研究院 俞建飞 我长期从事科研管理等具体事务性工作,在管理岗位上近20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参加培训,系统性学习和提高自身前瞻性把握能力,因工作原因未能如愿.这次培训学习,我是带着期盼的心走进了江苏省委党校的课堂. 党校给我们学员做了精心安排,围绕宏观战略视角解读十八大精神要领、领导科学与能力素质、高教改革与高校管理三大板块,党校的知名教授专家、教育部门领导及教育专家将自己的研究思路、最新成果等开设了讲座.课程次序也非常符合学习规律,从未来发展的宏观决策、发展历程和道路,到文化软实力与民族精神、领导能力和心理调适、团队精神与组织运行、高教改革、社会治理与大学治理等,由宏观到微观,整体到个体再到整体,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学习链.短短一个月的学习、交流和考察,阅读了《历史的轨迹》、《大数据》等书籍,开拓了思路,获益匪浅.由于工作性质,平时一头扎在具体事务中,每天考虑的都是如何争取项目经费等科技资源,参与组织各类申请材料,撰写各类报告.一切从需要出发,临时去看文件和文献,真正的精髓不掌握.本次培训给我提供了系统学习的机会,我非常珍惜,从不缺席任何一堂讲座,也从不放过与专家们交流的机会.邀请讲座的各位专家均花了很长时间精心准备,做了很大的努力,讲座的内容安排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