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3-10-21 |
一、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 校园文化环境,首先是一种物化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人的思想、感情的形成,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潜在影响力.良好的文化环境,会把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注入到每个受教育者的心理结构中,使其积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这种不自觉的心理积淀将有效的引导、规范、激励受教育者的行为.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中深有感触地说: 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 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使活动在其中的大学生受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熏陶和影响,形成心灵的感应和精神升华.让他们在有意无意中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等与教育目标相切合,从而实现对自身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塑造.无论是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还是体现办学宗旨和精神文化的人文景观,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图书馆在融合这两种无形力量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首先,良好的自然环境应该给人感官的愉悦、精神的振奋.在图书馆宽大、明亮的馆舍里,如果能保持环境的整洁、宁静、优雅,就可以使读者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激起宁静至远的求知欲.精心布置植物景观,净化空气,就能给人以清新的享受.张贴名人伟人画像、治学警句,目睹者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巨大的学习推动力.这些物化了的校园文化,会起到激励奋进、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优雅的环境会激起人们爱美、护美、创造美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美好的情感,并促进其自律.其次,人文环境的营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在制度的制定、服务的方式方法上要始终如一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馆藏资源建设上,一定要把好进书关,选择高品位、高质的书刊,抵制和清除 黄赌毒 ,谨防精神垃圾的侵蚀,保证健康丰富的书刊流向读者.在制度制定上,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让读者感受到制度的约束是为了更广泛的读者的利益,自觉自愿地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有效地调整心态,遨游知识海洋.由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正在形成,尚未成熟,容易受影响,加之自我约束力不强,往往会产生侥幸心理,从现在书上勾画、撕篇割段、开小天窗的情况,使图书遭受到严重的破坏.面对这种情况,管理员要善于利用读者在图书馆的实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文素质,从而达到图书馆环境育人的目的.践行为,进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引导、教育、管理,随时纠正读者的行为偏差.通过提供真诚、友善、平等、亲切的服务以及优美、洁净的阅读
二、 以丰富的馆藏教育人 图书馆是存储知识的宝库,是人类文明成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积淀.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为校园文化提供着丰厚而源源不断的物质与精神滋养,在形成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特殊而深远的作用.在图书馆,书刊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知识传播者,是馆员与读者情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图书馆员的推荐、传递,许多优秀的书刊源源不断地流向大学生读者,并对大学生产生全方位而又具有针对性、自主选择性的影响.这种作用有时比老师在课堂上的传授更具有渗透性.因为这种阅读行为是自觉的,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形势的发展,大学生们意识到空有报国志、无报国才将会被历史淘汰.时代的要求,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成才欲.我校学分制的施行,为他们提供了更广更多的机会.他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图书馆,因为图书馆良好的内外环境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思想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其自律.心理学认为:需要、动机、行为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的一系列行为是由动机推动的,动机是行为的内在依据,动机又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目前,我校出现的 两满一空 (网吧、图书馆满、教室空)现象的利弊我们姑且不论,但它却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学生对图书馆认识的加深,以及他们对利用图书馆在思想上的自觉,在行为上的自愿.学生对图书馆价值的这种自觉,为图书馆以丰富的资源、现代化的设备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生教育、 网络信息教育的职能运作提供了全天候的对象和调动内在潜力准备了积极的外部条件.学生通过利用图书馆,自觉地树立起信息意识和自学意识,并掌握现代化的检索文献、索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最有可能培养起多方面的能力. 图书馆为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必须具备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除对馆内现有的文献资源加以充分的揭示和报导,提供给读者外,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化设备,开发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量大、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要在更有效地利用已有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让新开发的信息资源尽快上岗,并尽可能好、快地提供学生与共享者交流的好环境.图书馆应尽力创造条件使用新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以提供自身的信息拥有量和信息输出量,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