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翔的荷兰人 2019-08-03
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讨论稿) 二一五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 经济换挡期的战略选择

4

第一节 发展基础

4

第二节 发展环境

10

第三节 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判断

14

第四节 战略与目标

15

第二章 完善机制构建创新体系

20

第三章 提质增效加速经济转型

20

第一节 农业

24

第二节 工业

28

第三节 服务业

33

第四章 内外联动培育开放新优势

37

第一节 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

37

第二节 优化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38

第三节 加快形成 走出去 产业优势

39

第四节 深化外贸发展内涵

40

第五节 不断完善载体平台功能

42

第五章 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

42

第一节 能源资源

43

第二节 生态文明

45

第六章 优化布局打造新型城镇

49

第一节 城镇体系构建

49

第二节 区域开发管控

52

第三节 空间布局导向

54

第四节 空间推进重点

56

第七章 夯实基础完善设施建设

58

第一节 交通

59

第二节 水利

61

第三节 土地

63

第四节 智慧城市

65

第八章 共享成果追求幸福民生

66

第一节 人口

66

第二节 就业及社会保障

68

第三节 教育

72

第四节 卫生

75

第五节 体育

78

第六节 社会治理

80

第九章 弘扬文化彰显城市魅力

83

第一节 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83

第二节 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动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84

第三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85

第四节 打造高品位的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87

第十章 改革与法制推进政治文明

88

第一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88

第二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90

第三节 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建设法治常熟

90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

92

第一节 政策保障

92

第二节 规划实施

93

第三节 重大项目安排

95 十三五 时期是新常态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常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及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为在新的起点上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编制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 经济换挡期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 以来,常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实施 创新驱动、民生优先、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人才与文化强市、可持续发展 六大战略,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在各个领域取得明显进步,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发展成效 1.经济规模稳健增长,结构效益逐步显现 十二五 时期,常熟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20.36亿元,年均增长8.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0626美元,处于由中上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攀升的过渡时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高.三产比重比2010年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45.0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科技人才日益集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41.9%和38.7%;

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2.3%;

全市拥有各类人才2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74万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结构优势凸显.实际利用外资规模10.51亿美元,外资质量显著提升;

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实现出口125.53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占比57.6%;

走出去 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境外投资1.3亿美元,新签境外劳务及承包工程合同额1.85亿美元. 2.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民生福祉显著提高 十二五 时期,常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施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推进集团办学改革,深化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

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

形成 10分钟体育健身圈 ;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与保障标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分别达到46571元和23767元,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由2010年的2.11:1缩小为2014年的1.96:1,百姓幸福指数提高. 3.生态文明加快推进,环境改善成效明显 十二五 时期,常熟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推进污染防治,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气污染和流域污染治理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至2014年,共减排化学需氧量3882吨、氨氮732吨、二氧化硫2756吨、氮氧化物20462吨,全市水环境达标率逐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5.34%.全面推进生态建设,重点打造以虞山尚湖生态旅游区、昆承湖生态修复区、南湖生态屏障区三大生态功能区为主的城市核心生态圈,强化了对江南水乡特色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山水相依、滨江环湖的生态空间格局初步显现. 4.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一体进程加快 十二五 时期,常熟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城乡布局更加均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渐成型,镇村道路等级标准和通行能力明显提高,城乡路网结构渐趋完善,镇村公交开通率100%,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水利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水利建设累计投入近50亿元,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防汛抗灾能力显著提高,节水灌溉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全市累计达10万亩,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四位一体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建立.通讯信息化设施更加完备,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宽带.农业设施水平不断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体化运作,万顷良田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14年,高标准农田累计22.48万亩,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分别达17.2%和30.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9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5.改革创新纵深推进,体制机制活力增强 十二五 时期,常熟改革探索不断深化,行政效能更加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全面优化审批流程,在苏州市首推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梅李镇先后下放二批共200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获批在全省率先开展镇域综合执法试点.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工商登记管理改革效果明显,民营经济注册资本突破千亿元.获批省科技综合改革试点市,成为江苏省唯一县级试点市. 营改增 试点深入推进,纳入企业超过5470户,累计减轻纳税人负担1.38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企考核监管不断加强.推进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整合了便民服务热线、数字化城管平台、110非警务事项等社会管理服务资源.实施新市民积分制管理,积分制管理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根据 十二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 十二五 以来,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运行稳健、质量提升、转型加快、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奠定了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 表1 常熟市 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 类别 指标 十二五 目标 2011年2014年2015年* 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年均增10%左右 1710.45 2020.36 2050(9.4%) 人均GDP(美元)

35000 17536

30626 3087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年均增10%左右 122.50 147.40 157.7(9.5%) 结构效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6 43.19 45.02 45.3 研发支出占GDP比重(%) >

3 1.98 2.30 2.4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40 30.10 38.70

38 社会进步城市化率(%) >

80 63.10 73.8

7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70 65

69 70 千人拥有医生数(人) 2.5 1.74 2.32 3.3 万人拥有人才数(人)

2400 1090

1657 2500 人民生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99.9

99 99.6 99.9 城镇登记失业率(%) 80.2 81.08 82.37 >

82 资源环境 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90 91.5

95 9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60 51

65 65 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 控制在上级指标内 控制在上级指标内 控制在上级指标内 完成 注:2015年为预测数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 时期,将是常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均衡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有利条件看,常熟产业基础比较好,综合发展水平比较高,全民创业传统悠久,实体经济基础比较牢固,未来五年有望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但是,随着当前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1.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仍然严峻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制约常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为: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明显.纺织服装、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大,2014年常熟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占全部工业比重38.6%,传统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达到45%.新兴产业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增加值率仅为19.2%,低于苏州20.3%的水平,工业劳动生产率低,2014年仅为20.5万元/人. 2.区域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活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偏弱,2014年常熟R&

D投入占GDP比重2.3%,与苏州2.7%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低于3%;

创新能力不强,仅有1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高新产业产值占比不高,且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偏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例为38.7%,低于苏州的44.8%.常熟的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科技创新是民营经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 突围 的关键,也是常熟面临的主要问题. 3.城乡发展不均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呈逐年缩小态势,城乡居民收入比仍然达到1.96:1,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尚待加强.农村的投入机制有待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完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明显,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各乡镇板块发展严重不平衡,经济社会资源过多集聚于城关镇,区域间利益协调和均衡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4.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的矛盾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资源环境问题依然较多.污染排放总量仍然较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014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26万吨、0.1万吨、3.9万吨、4.3万吨,其中氮氧化物高居苏州各县市第1位,环境质量与国家标准和群众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渐突出,建设用地总量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30.2%,接近开发临界点. 总体看来,以上都属于经历长期高速增长而遗留的结构性问题,也是具有全国共性特征的阶段性危机和矛盾,其症结在于结构失衡,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及空间结构,需要在 十三五 时期通过深化改革及结构调整逐步解决.

第二节 发展环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面临艰难复苏与再均衡,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则进入结构调整期和矛盾消化期.

一、国际环境 世界经济在经历2013年短暂复苏后,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可能在更长时间内处于更疲弱状态,这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常态.在国际贸易领域,高壁垒、区域化成为新特征,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引起的经贸摩擦时常发生,主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