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 2013-12-26 |
(一) 理科综合测试 2018.
4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井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Al
27 Si
28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制作果酒、果酷、腐乳和泡菜主要利用的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A.具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B依赖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供能 C.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 D.基因的传递遵循分离定律 2.牛奶中的某种β―酪蛋白存在A
1、A2两种不同类型,二者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及消化产物如图所示.研究发现,BCM-7会引起部分饮用者出现腹泻等肠胃不适反应.标注 A2奶 的乳品在国内外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1型β―酪蛋白消化生成BCM-7的过程涉及肽键的断裂 B.A
1、A2两种酪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很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C.消化酶能识别特定氨基酸序列并催化特定位点断裂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D. A2奶 不含A1型β―酪蛋白因而对所有人群均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3.科研人员以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按一定比例组合的红光和蓝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注:气孔导度是指气孔的开放程度) A.不同光质会影响光合色素含量,进而影响光反应过程 B.红蓝组合光下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于单一蓝光 C.红光组的净光合速率较低主要受限于暗反应速率 D.在温室中使用白光比单独使用红光或蓝光均更有利于植株生长 4.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 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 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 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 5.下列实验中相关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滴加蒸馏水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B制备植物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清水漂洗→制片 C.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需使用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外植体进行多次漂洗 D.用胰蛋白酶处理后的动物细胞需在生理盐水中进行传代培养 6.手工制作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下列手工艺品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7.下列物质投入水中发生化学反应,水做氧化剂的是 A.钠B.氧化钠 C.碳酸钠 D.过氧化钠 8.我国科学家利用蜡虫肠道菌群,将塑料降解时间从500年缩减到24小时,并用同位素示踪法证实了聚乙烯降解为CO2.下列有关该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1 B.只涉及碳碳键的断裂 C.同位素示踪法是从微观角度识别物质的变化 D.该研究成果有利于缓解塑料垃圾引起的环境问题 9.下列有关水处理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沉淀法:加入Na2S处理含Hg2+废水,Hg2++S2-==HgS↓ B.中和法:加入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H++OH-==H2O C.氧化法:加入次氯酸处理氨氮废水,2NH4++3HClO ==N2↑+3H2O+5H++3Cl- D.混凝法:加入明矾[K2SO4・Al2(SO4)3・24H2O]使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凝聚,Al3++3H20Al (OH)3+3H+ 10.下列实验、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 11.我国自主研发对二甲苯的绿色合成路线取得新进展,其合成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发生了加成反应 B.中间产物M的结构简式为 C.利用相同原理以及相同原料,也能合成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 D.该合成路线理论上碳原子100%利用,最终得到的产物易分离 12.利用如下实验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正板反应均为O2+4e-+2H2O=4HO- B在不同溶液中,Cl-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C.向实验④中加入少量(NH4)2SO4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 D.在300min内,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B.气体从外界吸热,其内能一定增大 C.温度越低,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衍射的是 A.阳光照射到树叶上,在地面上形成圆形亮斑 B光照射细金属丝,在其后形成的阴影中有亮线 C.在阳光照射下,肥皂泡呈现彩色条纹 D.光照射到凸透镜上,在其后形成圆形亮斑 15.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核聚变的是 16.已知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环绕地球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a,则a约为g的A. 倍B. 倍C.3600倍D.60倍17.如图所示,MDN为在竖直面内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半径为R,最高点为M 和N,整个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自N点无初速度滑下(始终未脱离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洛伦兹力大小不变 B.小球滑到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于mg C.小球滑到D点时,速度大小是 D.小球滑到轨道左侧时,不会到达最高点M 18.某装置的结构如图所示:在外壳的基板上固定一个 螺栓,螺栓上有一顶端焊有钢球的弹簧,螺栓、弹簧、钢球及外壳都是电的 良导体.在静止状态下,钢球和外壳呈断开状态不会导通,当该装置受到冲击,钢球产生运动与外壳接通,便可触发执行电路(未画出),使报警器等元件开始工作.若此装置由静止从高处坠落,重力加速度用表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下落的瞬间,钢球的加速度为 B.开始下落的瞬间,外壳的加速度为 C.在执行电路被接通前,钢球的加速度方向可能向上 D.在执行电路被接通前,外壳的加速度可能小于 19.如图所示,将两端刮掉绝缘皮的导线绕在一把锉刀上,一端接上电池(电池另一极与锉刀接触),手执导线的另一端,在锉刀上来回划动,由于锉刀表面四凸不平,就会产生电火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电火花的回路只由导线与电池组成 B.如导线端只向一个方向划动也能产生电火花 C.锉刀采用什么材料制成对实验没有影响 D.导线端划动的方向决定了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20.场致发射显微镜的构造如图所示:一根尖端直径约为100 nm的针,位于真空玻璃球泡的中心,球的内表面涂有荧光材料导电膜,在膜与针之间加上如图所示的高电压,使针尖附近的电场高达,电子就被从针尖表面拉出并加速到达涂层,引起荧光材料发光.这样,在荧光屏上就看到了针尖的某种像(针尖表面的发射率图像),如分辨率足够高,还可以分辨出针尖端个别原子的位置.但由于电子波的衍射,会使像模糊影响分辨率.将电极方向互换,并在玻璃泡中充进氦气,则有氦离子产生打到荧光屏上,可使分办率提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氦原子变成氦离子是在导电膜附近发生的 B.电子从针尖到导电膜做匀加速运动 C.电子或氦离子的撞击使荧光材料的原子跃迁到了激发态 D.分办率提高是因为氦离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电子的长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1)在 利用沙摆捕绘振动图像 的实验中,将细沙倒在漏斗中,当细沙漏出的同时,让沙摆左右摆动起来,一段时间后,形成的长条形沙堆如图1所示:两边高且粗,中间低且细. ①如果在沙摆摆动的同时匀速拉动下方纸板(纸板上的虚线位于沙漏静止时的正下方),则一段时间后,形成如图2所示的曲线沙堆.分析可知,前线沙堆在与虚线垂直距离 (选填 近 或 远 )的位置低且细. ②图3为图2中纸板上曲线沙堆的俯视图,沿沙摆振动方向建立轴,沿方向建立轴,就利用沙堆曲线得到了沙摆的振动图像.请请说明为什么要匀速拉动下方纸板. (2)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①除了图4中所给器材以及交流电源和导线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 (选填正确选项的字母). A.秒表 B.天平(含砝码) C.弹簧测力计 D.刻度尺 ②实验前平衡小车与木板间摩擦力的做法是: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先不挂砂桶,将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垫块把木板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让小车以一定初速度沿木板向下运动,并不断调节木板的倾斜度,直到小车拖动纸带沿木板做 运动. ③为使砂桶和砂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需满足的条件是砂桶及砂的总质量 (选填 远大于 远小于 或 近似等于 )小车的总质量. ④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图5所示.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3个计数点A、B、C,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则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