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 2014-01-26 |
2、临港石化发展迅速,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产业战略决策推动下,我省临港石化的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基本形成了以炼油化工一体化、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和下游化学品制造为主体的石油化工产业体系;
基本形成了以临港石化园区为载体,以宁波为龙头,嘉兴至温台沿海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宁波化工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更名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乍浦石化新材料工业园区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命名的专业新材料园区,产业集聚格局正在形成之中.镇海炼化总投资235亿元的百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聚乙烯、聚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环氧丙烷/苯乙烯等下游生产装置的投运极大地支撑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台塑关系企业ABS、PVC、PTA、丙烯酸(酯)等一批石化下游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
PTA生产规模达到430万吨,为国内最大;
同时还建成了MDI、丁基橡胶、乙醇胺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化装置.2010年,全省临港石化实现销售收入1900亿元,占全省石化工业销售收入的35.0%,以临港石化为主体的全省石化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石化产业结构正逐步从传统精细化工为主向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为重点的结构转变.合成氨、电石、氯碱等高能耗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得到有效遏制;
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老品种和一批致癌有害的染料产品停产禁售;
一批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生产装置和企业淘汰出局;
一批专用精细化学品、ODS替代品、有机硅及其下游产品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我省石化产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素质提升 我省石化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初步建立;
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平台、产学研联盟等科技创新实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研发手段、仪器装备更新和提升;
研发队伍壮大、素质提高,在推进石化行业科技进步,提升行业整体素质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至2010年底,全省石化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2个,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平台共达550余家.新产品开发结硕果,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宁波万华的MDI生产技术、镇海炼化节能节水技术、新和成维生素系列产品生产技术、新安化工有机硅单体合成技术、PTA、子午线轮胎制造、氨纶生产技术等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整治和改造,企业的生产装置、控制手段和检测仪器得到提升,连续高效合成反应器,节能高效的分离精制塔器,DCS控制手段以及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分析检测仪器有力推进企业技术水平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升.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928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17.3%.
4、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专业园区建设进程加快,为企业的搬迁入园提供了发展空间,也为化工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目前我省已形成了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衢州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一批基础设施良好以及配套服务完善的专业化工园区,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宁波化工区抓住大乙烯项目建设的契机,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专业化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入驻,园区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2010年宁波化工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被命名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内首家以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命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港区化工园区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吸引了大批优秀项目纷纷前来落户,基于该化工区已经形成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特色,被中国石化联合会授予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 的称号.上虞工业园区通过实施 三年专项整治 ,一批落后企业和装置被淘汰出局,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得以提升,为龙盛集团、闰土集团、新和成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发展空间.衢州市和巨化集团积极推进一体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批ODS替代品、氟硅新材料领域的主导产品,衢州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21个产业集群示范区之一.同时,还形成了宁波大榭和北仑、杭州临江、绍兴滨海、建德马目等一批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