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紫甘兰 2019-07-30
中共莱州市委文件 莱发〔2013〕16号 中共莱州市委 莱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暨 乡村文明行动的实施意见 (2013年12月27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烟台市关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思路目标

(一)工作思路.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产业生态高效为主要内容,以村庄环境连片整治为重点,连线成片、集中投入、逐年打造,不断提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暨乡村文明行动水平.

(二)总体布局.按照莱州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山海长廊率先崛起、两河流域同步治理、面上社区全面推进的发展格局.突出以三城线为轴,南起云峰山、北至三山岛(金城)的山海长廊,促进山海城互动发展,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带.抓好王河、白沙河两大流域综合治理,加强东部山区生态建设,强化水源地保护,促进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村庄景观和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促进乡风文明,打造美丽乡村.

(三)目标要求.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70%以上的村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所有村庄基本完成重点整治任务.面上基本实现 六个全覆盖 :一是城乡生活、建筑垃圾一体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卫保洁水平实现新提升;

二是村内主要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面貌实现新提升;

三是生活污水处理在所有镇街驻地和社区中心村实现全覆盖,水生态建设实现新提升;

四是善行义举四德榜实现全覆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实现新提升;

五是城乡社区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公共服务实现新提升;

六是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管理实现新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分类指导.统筹做好全市整体规划,制定区域、村庄详细性环境整治规划,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推进.

(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在全域整体推进的同时,着力围绕沿路、沿河、沿海及重点区域连片村庄进行突破,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点线面统筹衔接.

(三)全民参与、合力共建.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调动不同层面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

(四)建管并重、注重实效.做到建设和管理统筹考虑、同步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暨乡村文明行动做成实实在在的、让群众满意的惠民工程.

(五)产业为基、富民为本.深刻把握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暨乡村文明行动的丰富内涵,树立产业为本、美村富民的理念,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培育、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

三、主要任务 坚持规划先行,根据全市农村地域特点、生态环境、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抓紧制定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全域规划.将全市所有村庄分为三种类型,实行分类推进.

(一)第一类(整村建设改造型),推进旧村改造工作,建设新型社区.包括城中村、城郊村、乡镇驻地及附近村、大企业周边村、各类园区村等.根据全市社区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农村社区和经济园区 两区同建 ,分类建设城镇聚合型、中心村集聚型、强村带动型、村企共建型社区.对以非农产业为主、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符合标准的农村新型社区,逐步纳入城镇化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按照合村并点规划,先启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逐步搬迁合并创造条件.工作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集中供水、供气、供热,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

完善公共服务,主要抓好医学文体和商业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功能齐全、配套完善;

加快经济园区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党组织建设,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负责、群团组织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协同、农村居民广泛参与的管理新体制.2014年至2015年,每年重点建设20个左右位于城郊、镇驻地、沿海等区域的农村新型社区.

(二)第二类(设施环境建设型),推进环境示范工程,提升人居质量.包括规划保留的社区中心村、历史文化名村、生态特色村等.每年选取150个左右的村庄,按照开发与保护、挖掘与修复并重的原则,将环境整治与旅游开发、民俗文化传承以及地理标志产品推广结合起来,落实好村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道德文化和社会管理水平.工作重点:对前期已进行过环境改造的村庄,加快打造亮点,突出提档升级,凸显生态优势、地域特色和人文风貌,打造胶东特色示范片.对面上未打造的村庄,推进 三清四改四通五化 ,抓好垃圾、污水处理,普及户用清洁能源;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行社区化或代理制等便民服务;

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加强道德文化阵地建设,多形式弘扬传统文化;

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同步提升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2014年,市级重点对城港路、金仓、三山岛、金城四个镇街的47个村庄进行打造. 第二类村庄要将 五化 作为提升人居质量的重要工程来抓.硬化方面,加大村庄道路硬化力度,做到破损及时修复,硬化、绿化比例协调;

对一些山区村、特色村,在人行步道设计和铺设材料方面,要尽可能体现乡村风情.绿化方面,按照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的原则,充分挖掘潜力,进行分类打造,加强环村林、进村路、连村路、村内主侧街、村庄景点等绿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庄的绿化覆盖率.2014年列入市级示范片的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其他镇街示范片村庄达到30%.亮化方面,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投入和村庄亮化设施建设力度,主要街道路灯安装率达到100%,并保证亮灯时间和效果.净化方面,提升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水平,集中清理 三大堆 ,抓好改厕、改厨等工作,确保设施完好、运转正常、长效保洁;

完善村庄排水系统,铺设村内排水暗沟或管道,疏通村外沟渠,力求排水通畅、无渗溢.美化方面,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铺石筑径、塑造园艺景观小品,建设集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园;

全面清理乱贴乱画、乱搭乱建,规范各种线路安装,修缮残墙断壁和破旧的公共设施,消除视觉污染;

根据村落形态、田园环境,有特色地推进村内景观建设,加强村庄传统风貌、古村古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对古村落,通过摸底排查和登记造册,逐村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打造.

(三)第三类(设施环境改善型),适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包括规划中的迁建村和合并村.从最基础的工作、力所能及的事情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每年确定30个左右的村庄,通过加强帮扶、启动内力,力争村容村貌有新的改观.工作重点:对水源地保护区域村庄,以村庄环境治理为抓手,突出整治脏乱差,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逐步建立多形式、低成本、较高效率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

严格落实保护措施,做好畜禽养殖、建筑石(砖)材废料、洗砂、农用化肥等污染防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不断提升环境质量.2014年,重点对小沽河、赵家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10―20个村庄进行整治.对村内大街未硬化村庄,以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村内大街硬化工作.根据村庄实际,安排资金开展亮化工作.2014年,面上基本完成村内主要街道硬化任务和部分村庄亮化任务.

四、重点工作

(一)拓展环卫一体化运行.一是向三类偏远薄弱村庄规范运行拓展.加强队伍建设,基层环卫所长实现专职化,对村级保洁员实行动态包片管理.建立市镇村三级资金筹措机制,逐步提升村级保洁员补助水平.抓好GPS车辆管理平台的监管,推进垃圾桶信息化管理.二是向村外、田间地头和乡村路垃圾收集处理拓展.延伸村级保洁员责任,协同交运、农业等部门加强保洁工作.开展废旧苹果套袋、反光膜等农业垃圾清理活动.三是向建筑垃圾收集处理拓展.每个镇街设2―3个建筑垃圾处理点,村庄设固定的填埋或堆放点.明确城乡建筑垃圾处理分工,开展有偿服务.年内,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全覆盖.到2015年,确保城乡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

(二)加快农村硬化亮化绿化.一是推进村级公路硬化亮化.重点解决断头路和未通硬化路村庄的道路硬化工程.相临行政村或自然村建设必要通达的硬化连接路,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2条村内主要街道为硬化路面.对村级公路的排水、安保、绿化、亮化等附属工程同步建成投入使用,真正实现 路宅分家 .二是推进农村绿化.分镇街逐年确定县乡路绿化任务,加快农村道路两侧的绿化.突出村庄绿化,以建设公共绿地和庭院植树为重点,深入开展省市县 绿化示范村 创建活动.明确责任,加强县乡村路两侧绿化管护.到2014年,全市90%的村庄至少有一条街道实现硬化绿化.2015年,全市县乡路、连村路硬化绿化率达到100%.

(三)实施水生态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的要求,加强水系生态建设,强化水源地保护,重点推进王河、白沙河两大流域综合治理,构建现代化生态型水网.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城区外环路以外城郊村新建楼房一律配套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和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

在确保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镇驻地村庄随时将新增污水接入驻地管网集中处理;

在水源地村庄建设拦水坝、沉淀坑等截污设施,重点解决雨季污水排放问题;

以复合式人工湿地、地表湿地或沉淀池为主要形式,对其他村庄的污水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加大农村改厕、改灶、改圈力度,大力推广沼气工程和三格式化粪池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村内污水排放.到2014年,城镇生活污水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2015年,确保自来水水质合格率100%,水源地保护区域村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庄水污染防治机制基本建立完善.

(四)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开展全市乡村旅游资源普查,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做到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暨乡村文明行动的时间、空间相衔接.将乡村旅游业发展与现代农业、自然景观、传统风貌、特色民居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发展 农家乐 、 渔家乐 、生态观光、高效农业、特色采摘、民俗文化游、古镇名村游等旅游项目.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发展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旅游品牌.搞好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按时完成规模经营业户 改厕改........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